“協調智谷公司盡快對拓普、億緯地塊進行場平,滿足項目進場地勘;協調陳江征地專班、智谷公司對遠榮項目地塊上的路燈進行遷改,并協助遠榮項目進場地勘;協調城建辦、三和大道設計單位解決四方項目道路開口問題……”每天,潼湖生態智慧區班子群里都會發布當天需解決的問題。
一個個看似瑣碎的問題,化解的是企業的燃眉之急,展現的是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員干部為企業、群眾辦實事的初心和擔當。
日前召開的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提出,黨員領導干部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與智慧區建設發展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中韓(惠州)產業園”“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等資源優勢,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和園區運營能力,奮力推動智慧區建設發展工作開新局。
記者獲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潼湖生態智慧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激情,全力推進“千億級”產業園區建設。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已通過區招商引資聯席會批準項目77宗。
優服務
全力推動十項改革創新措施先行先試
日前,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沐芬代表億緯鋰能項目方,將一面寫有“企業所急響應快,實施落地效率高”的錦旗和感謝信送到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總工程師楊添祥的手中,感謝潼湖生態智慧區為該公司落戶項目提供高效服務,點贊潼湖生態智慧區的營商環境。
原來,7月22日,億緯鋰能公司反映落戶后周邊市政道路的交通配套未完善,影響通行。為及時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7月23日,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鄧力,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歐陽志、管委會總工程師楊添祥等,與仲愷高新區住建、環衛、交警、供電等職能部門有關負責人到現場調研,專題研究解決項目面臨的問題。潼湖生態智慧區城建生態辦、項目專班小組也多次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現場勘察、研究措施,合力推進相關工作,迅速解決了企業困難。
除了及時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潼湖生態智慧區還主動出擊,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新項目落戶、新工廠建設總會面臨一些繁雜的問題。“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為民辦實事上。”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說,為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智慧區全力推動十項改革創新措施先行先試,跑出項目建設的“智慧區速度”。
今年3月,惠州億緯集能有限公司投資的車用高安全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項目環評文件通過職能部門審批,這是中韓(惠州)產業園實施環評告知承諾制后第一個獲批的建設項目。
根據《關于在中韓產業園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的通知》,在中韓(惠州)產業園適用的行業,對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在提交環評申請并予以受理后,原則上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
“落實環評告知承諾制后,企業辦理環評可以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編制內容,大力縮短辦理時間;環保部門收到環評報告后2個工作日內出具環評批復,可以大大縮減辦理時限。”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舉可有效推動項目的建設進度,為企業投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臨時施工復函”建設模式是潼湖生態智慧區幫助企業“搶時間”的又一有力舉措。企業摘牌土地后,拿到“臨時施工復函”即可進行基坑開挖、工人生活區搭建等作業,邊作業邊同步辦理報批報建手續,與傳統報批程序對比,動工時間至少提前60天。
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智慧區積極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企業服務上做“加法”,在項目報批報建程序上做“減法”,除了環評告知承諾制、“臨時施工復函”建設模式,還推出了“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臨時用水用電“連片并聯報裝報建”、“取消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等十項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服務企業水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重新編印投資指南政策匯編
在潼湖生態智慧區發改辦,桌子上幾本冊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這是潼湖生態智慧區最新編印的《惠企親商政策匯編》和《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投資指南》。其中,《惠企親商政策匯編》有中文、韓文版。
潼湖生態智慧區發改辦負責人介紹,潼湖生態智慧區此前只有一本招商手冊,內容比較詳盡,但重點不突出。今年4月,他們到江蘇等地區學習考察時發現,當地的宣傳冊子文圖并茂,指引清晰、簡明。“我們引進的項目眾多,很需要這樣一本簡明、實用的宣傳冊子。”考察學習回來后,潼湖生態智慧區便把重新編印招商指南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事項加緊推進。
“落戶企業拿著這本《投資指南》,基本上就知道要做什么、該怎么做了。”該負責人說。記者看到,《投資指南》只有6頁,但企業關心的問題基本在內,圖文并茂,簡明清晰,非常實用。
除此之外,潼湖生態智慧區還把惠企親商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一改之前簡單羅列條款的做法,把干貨全部篩選出來,分門別類編排好,編輯成中文、韓文版《惠企親商政策匯編》。“這樣企業就能快速找到相應的優惠政策了。”該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對重大項目建設的服務引領,潼湖生態智慧區還對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項目涉及的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等相關單位黨員情況進行了摸排,成立了聯東U谷項目臨時黨支部、東泰項目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高高飄揚,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我們希望做優做細服務,讓前來投資的企業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說。
惠民生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安置小區一期工程即將封頂
在優化企業服務的同時,潼湖生態智慧區密切關注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城鎮品位,潼湖生態智慧區統一規劃建設被征地村民安置小區,讓村民“上樓”享受完善的配套功能和理想的居住環境。
2020年4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安置小區一期動工建設,總投資約6.25億元,用地面積2.68萬平方米,共建設安置房569套。該工程計劃2022年7月建成。為讓村民盡快住上新房,“讓被征地村民看得見希望、看得見成效”,潼湖生態智慧區急群眾所急,克服疫情反彈和汛期來臨等困難,加快推進起步區安置小區一期工程建設。目前,安置小區一期已完成工程進度約51%,近期就能封頂。
同時,潼湖生態智慧區積極走訪陳江街道、潼湖鎮、瀝林鎮困境家庭,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所帶來的實際成效。
戴麗君今年9歲,父親肢體三級殘疾,行動不便,無工作能力,全家靠低保維持生活,家中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了解到戴麗君的情況后,潼湖生態智慧區工作人員來到她家,深入了解情況和其訴求。最終,在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協調下,仲愷高新區關愛困境母親兒童基金會對戴麗君進行了個案救助,并為其添置家具、衣物和文具等。
“我們智慧區的黨史學習教育主要有三個特點:行動早部署快、方案實活動多、學習嚴氛圍好。”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如是總結智慧區的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結合智慧區實際,潼湖生態智慧區制訂了“六個一”活動計劃:開展一系列“黨史黨課”,開展一次紅色基地學習教育,開展一系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一次黨史知識競賽,開展一次學黨史演講比賽,開展一次高質量專題民主生活會。
在系列活動帶動下,潼湖生態智慧區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智慧區已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11次,積極組織黨員干部開展手機小程序“打卡廣東紅”活動,全體黨員干部已撰寫心得體會100多篇,積極利用學習走廊、宣傳欄、LED屏等平臺開展黨史宣傳,張貼海報40張,編輯信息專刊19期。截至目前,智慧區黨史學習教育信息被《惠州日報》報道3篇,被區黨史學習教育專刊采用3篇,學習成效明顯。
(記者林麗娟 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付海燕 鄒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