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服務觀念,以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促發展。”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強調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切實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并明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參與融入“雙區”建設、支持服務兩個合作區建設中推動惠州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劃出重點、吹響號角。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女子出嫁,要選擇合適的好夫家。同理,企業選擇在哪里落戶,要看哪里環境好、適宜發展。未來的城市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營商環境的大比拼。好的營商環境不僅能吸引項目落地、資金流入、人才匯聚,而且可以助力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換言之,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需要在政府服務等“軟環境”上實現新的突破。
必須清楚,一個地區要不斷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近年來,惠州政務服務效率明顯提升,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但也應看到,與參與“雙區”建設、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和支持服務兩個合作區建設的使命要求相比,與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新期待相比,與惠州快速提升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比,我們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仍然很重。要充分認識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極端重要性,響鼓重錘、久久為功,打好新發展階段優化營商環境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政商關系是決定營商環境好壞的關鍵。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必是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基礎之上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一方面,必須強化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效率,促使政商關系向“親”。具體講,要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創新服務、高效服務,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先行先試,完善制度設計,嚴格流程再造,推出含金量高的創新舉措,為企業和項目提供各類“專家+管家”式指引、扶持和保障服務。要深化“營商環境改善年”活動,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最大可能提高服務效率,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另一方面,必須強化紀律觀念,守住紀律紅線,促使政商關系向“清”。具體講,要堅持講政治、顧大局,切實把“兩個維護”體現到惠州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要堅持講規矩、守初心,厘清政商邊界,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換句話說,黨員干部既要當好“店小二”,傾情傾力服務,又要做好公務員,清清爽爽用權。相應地,企業家要想著“憑真本事”掙錢,而不是“靠搞關系”吃飯。政商之間,領導干部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企業家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現實中,哪個地方政商關系處得既“親”又“清”,哪個地方社會風氣就正,營商環境就好,經濟發展就快。
政貴有恒,大善至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守牢紀律紅線,以親清政商關系大力營造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和創新創業的活力不斷得以充分釋放,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凝聚起惠州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