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惠州 >> 前景目標

三大平臺支撐大發展 產業“第二極”乘風破浪

發布時間:2021-09-23 09:30:30 來源:惠州日報
瀏覽字號:
分享到:

  

  

  

        南海之畔,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正融灣入圈,逐鹿世界一流;東海之濱,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平湖經開區”)對接大上海,逐浪長三角。

  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具備開放、拼搏、創新的氣質,當仁不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平臺、主戰場。平湖經開區以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產業為戰略主導,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儼然平湖市的一顆明珠;大亞灣因石化產業聞名國內外,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港口物流、新材料作為產業第二極,發展亦風生水起。

  在開展比學趕超工作中,大亞灣對標學習平湖經開區,加快打造新興產業園、港口現代物流經濟帶、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三大產業發展平臺,推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力爭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內綜合實力趕超平湖經開區。

  比

  比什么

  大亞灣主要經濟指標向好但經濟實力亟需壯大

  地處平湖市西北角的平湖經開區,從1996年“出生”起就條件優越:東臨上海市,南瀕杭州灣,離上海、蘇州、杭州、寧波四大城市均約1小時車程。2013年1月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一路成長迅速,今年正好25周歲,風華正茂。

  大亞灣開發區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今年即將進入而立之年。它的區位優勢同樣令人艷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毗鄰深圳,距離香港47海里,到深圳寶安機場和香港國際機場僅需90分鐘車程。

  去年,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考面前,兩地都交出了一份穩健發展的答卷:平湖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77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673.5億元;大亞灣地區生產總值703.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81.5億元。在去年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水平考核評價中,平湖經開區排名第87位,大亞灣排名96位。

  從成為國家級經開區的時間來看,大亞灣是比平湖經開區早了10年的“大哥”,但平湖經開區經濟實力已后來居上。地區生產總值相差76億元、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水平考核評價落后9位……這個“跳一跳,夠得著”的差距既讓大亞灣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干部群眾充滿趕超的信心。

  規上工業企業作為經濟行穩致遠的“壓艙石”,是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能級的堅實支撐。

  去年,大亞灣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185家,產值2075億元,平均產值11.2億元;實現增加值441.0億元,增長1.6%。平湖市規上工業企業835家,產值1935.8億元,平均產值2.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76.8億元,增長2.3%。

  對比數據可以看到,大亞灣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雖然只有平湖的1/5,但產值卻超過平湖經開區。這得益于中海殼牌、中海油惠州石化等石化龍頭企業的帶動(40家石化產業企業產值達1283億元)。撇開石化產業企業,78家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規上工業企業,其產值為570億元,平均產值約為7.8億元,依然高于平湖市。

  今年以來,大亞灣通過“抓項目促投資、提負荷增效益、保要素穩產能”等措施,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1~7月的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大亞灣開發區全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38.6%、工業投資額增長1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5%,全區一般公共預算增長15.4%,稅收總額(含海關代征稅)增長37.3%;平湖市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7.1%、工業投資額增長24.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增長33.4%,全區一般公共預算增長12.3%,稅收增長12.7%。

  “總體來講,上半年大亞灣主要經濟指標好于平湖,初步形成整體追趕超越的態勢。”大亞灣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規上企業數量多但產業集聚效應不強

  大亞灣開發區的產業,除了耳熟能詳的石化產業,還有蓬勃發展的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港口運輸等產“第二極”——這些產業與平湖經開區有著諸多相似點。

  都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又發展相似的產業,二者會比出怎樣的“火花”?

  首先看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是平湖市的成長性產業,擁有“省級信息產業特色基地”稱號,產品主要包括數碼相機快門、手機用攝像頭、微型電機、投影儀機芯、電路板檢測裝置、電子零件傳感器等。去年,全市(不含嘉興港區和嘉興電廠)電子信息產業共有規上企業3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09.7億元。

  大亞灣的電子信息產業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主要分布在西部綜合產業園,如今已是該區優勢主導產業,以平板顯示、物聯網終端、LED、汽車電子、軟件及集成電路等領域為主。全區現有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56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27家、10億元以上企業3家、百億元以上企業1家(惠州比亞迪電子公司)。去年,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419.6億元,增長11%;規上工業增加值129.6億元,增長11.5%。

  無論是規上企業數量,還是產值,大亞灣開發區的電子信息產業都表現出明顯優勢。

  再看汽車零部件產業。平湖經開區是平湖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主陣地,經過多年累積發展,形成了以生產汽車底盤、汽車電子、汽車內外飾件、關鍵精密汽車零部件等為特色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群,還與上海嘉定、浙江溫州、江蘇昆山和太倉等地建立了長三角汽車產業創新聯盟。

  去年年末,平湖汽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已達220億元,超過箱包、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成為當地產值最大的產業。其中,平湖經開區36家規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產值141.4億元。今年初,位于平湖經開區的長城汽車平湖工廠生產的第一輛整車下線,宣告平湖追了20多年的“整車夢”終圓。

  同樣作為“主導產業”,1994年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戶大亞灣開發區后,至今全區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只有10家,均屬規模以上企業,分布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內,以生產零部件為主,生產依賴整車配套體系內部定向采購。去年產值為152.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43.5億元。

  兩相比較,平湖經開區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相關企業及規上企業數量多,集聚效應強,且已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大亞灣開發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少、規模大,企業之間關聯度不大,產品相對獨立,集聚效應不強。

  學

  學什么

  從“零”到“整”打造汽車產業生態園

  今年年初,隨著一輛輛整車批量下線,平湖人追了20多年的“整車夢”終圓,平湖汽車產業也實現了由“零”到“整”的跨越,開啟了汽車產業從產業集群向產業生態圈的攀升。

  上世紀90年代末,平湖的一些小五金企業利用地處長三角腹地的區位優勢,開始給上海等地的汽車企業做配套。本世紀初,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恰逢汽車零部件全球化采購興起。平湖開始引進相關零部件企業,大力培育汽車產業。依托市內原有的光機電產業基礎,平湖深耕傳動系統和汽車電子兩個領域。到去年年末,平湖汽車零部件產業成為當地產值最大的產業。

  平湖汽車產業雖已成頭號產業,但造零部件與造整車的能級迥異,且因為沒有整車龍頭企業帶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存在產業鏈條短、本地配套協作水平不高、研發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平湖人一直心懷“整車夢”,希望通過整車項目來提升產業鏈層次。

  2018年開始,長城項目團隊在全國范圍內為新工廠選址。2019年2月,平湖經開區靠著明顯的區位優勢、制造業基礎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等條件,成功吸引該項目落戶。該工廠完全達產后,年產車輛預計可達10萬臺,各類零部件需求旺盛,為當地汽車零部件產業注入了動力。

  當前,平湖經開區正以整車項目為支點,拉長汽車產業鏈條,實現汽車產業整零協同發展,打造高能級汽車產業生態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是平湖經開區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高能級汽車產業平臺的“主骨架”之一。

  比學趕超觀察團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應是大亞灣開發區“十四五”期間發展壯大的制造業之一,大亞灣可以借鑒平湖經開區汽車產業從零部件規模壯大,到引進整車項目、提升產業鏈的經驗,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設立“科創飛地”招攬項目人才

  有的在洽談項目,有的在進行技術培訓,有的在探討投融資計劃……在平湖經開區車創園的路演中心里,時常可見熱烈的討論場景。

  過去說到平湖經開區,人們第一反應是“外資500強集聚地”,如今又多一個標簽——“科技創新熱土”。當前,平湖經開區正大力建設科創平臺,讓各類科技項目有地可落。全區先后建立國家級孵化器平湖科創中心、車創園、021AUTO孵化器、平湖智創園、平湖右先鋒國際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2018年成立的車創園,是已投入使用的科創平臺之一,占地面積約15畝,是一個專注于汽車零部件的專業型孵化器。目前,全區在用科創平臺面積已突破10萬平方米,已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級科技創業孵化鏈條。

  在謀求域內孵化器建設的同時,平湖經開區也積極尋求域外孵化器,實現“創新在域外、轉化在平湖”。在德國慕尼黑設立境外孵化器的基礎上,瞄準上海、深圳等科創高地、人才高地,建立“科創飛地”,進一步彰顯“跳出平湖、發展平湖”的科創發展思路。

  “平湖右先鋒國際創新中心”,是平湖經開區為搶抓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機遇而新近設立的在滬“科創飛地”。依托這塊在“大虹橋”的“先鋒陣地”,平湖經開區廣發“英雄帖”,立足上海招徠項目、人才。

  皚壹汽車科技公司是平湖經開區最近引進的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此前,該公司的團隊一直在上海做研發,并在汽車燃油排氣系統精密控制閥領域取得了成果。但因為在滬建廠投資成本高、一線工人較欠缺等原因,遲遲沒有產業化落地。關鍵時刻,平湖經開區為企業提供約4000平方米的廠房,幫助企業的研發成果從設計圖紙落地成為量產成品。

  平湖經開區還通過校(院)地合作、校企合作不斷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比如政府與上海交大共建平湖智能光電研究院,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共建平湖實驗室及引進廣通公司等;川源(中國)機械有限公司與嘉興同濟環境研究院、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成立了同濟·川源環境微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借“智”讓企業發展之路越來越寬。

  觀察團認為,大亞灣開發區在參與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全力打造千億級新興產業園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承接深圳現代產業、創新資源、高端人才等輻射外溢,平湖經開區搭建科創平臺、設立“科創飛地”等做法提供了學習借鑒的樣本。

  繪制招商產業地圖蹲點招商

  9月1日下午,一場主題為“為日本的企業展示目前在中國發展的日資企業現狀”的線上交流會在平湖經開區舉行,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與在日企業代表進行交流互動。此次交流會吸引了來自大阪的30余家企業參與,其中不乏三井住友銀行、小林制藥、株式會社西村機械制造所等知名企業,涵蓋智能制造、數字經濟、食品、醫療等眾多領域。

  利用直播“云招商”是平湖經開區推出的全新招商模式的一種。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日資高地”之一,平湖經開區已有25年發展歷史,擁有日資企業近百家,曾獲評“最受日本企業歡迎的開發區”。作為平湖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平湖經開區目前擁有中日(平湖)產業合作園和歐洲(德國)產業園兩大國別園區,重點招引數字經濟領域的外資項目,不斷鞏固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先行區建設優勢。為吸引外資,針對歐美企業創新開展廠房“高級定制”模式,吸引了福萊斯樂、威克諾森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或增資擴股或安家落戶。目前全區落戶企業1000余家,其中300多家外資企業,25家世界500強企業。

  依托上海得天獨厚的優質資源,平湖經開區探索形成了“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平湖,研發在上海、生產在平湖,前臺在上海、后臺在平湖”的雙招雙引新路徑。針對上海,專門繪制招商產業地圖、企業地圖,20余名專業招商員輪流赴上海蹲點招商。據統計,開發區90%以上的項目直接或間接通過上海引入,注入高質量發展源頭活水。

  觀察團認為,大亞灣可以借鑒平湖經開區的做法,通過完善衣食住行配套服務、建造高標準廠房、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不斷提升城鎮品質和能級,筑巢引鳳。

  趕

  怎么趕

  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區,科達利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與科達利項目一路之隔,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區內智能制造的標桿企業——光弘科技(惠州)三期智能項目已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產,預計今年底月產能超過200萬臺手機,明年釋放全部產能可實現年產手機4000萬臺。

  大亞灣千億級新興產業園規劃面積27.8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5G為核心引導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配件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以慧聰為龍頭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產業。

  今年上半年,新興產業園一批項目動竣工:科達利、易路達高端電聲設備、豪恩智能科技、恒昌盛、明懿達、中天超硬、太東科技園等新興產業項目動工;光弘科技三期、美好創億、洲明二期、泰宏科萊電子、敏華智能家居、泰德激光、信立泰、寅升工業園等新興產業項目竣工投產。

  這些項目中,光弘、洲明、恒昌盛等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大亞灣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綜合競爭力;豪恩智能科技、易路達高端電聲設備等項目,將助推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科達利、豪恩智能科技、明懿達等項目將進一步壯大大亞灣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其中明懿達新能源汽車線束及電力配電終端項目將與區內住成電裝、住電電裝等汽車線束企業聯動發展,進一步做大汽車線束細分領域規模,形成產業集群;而中天超硬、美好創億等一批原創性企業的進駐,有利于大亞灣進一步提升研發創新能力。

  截至目前,園區已開發建設12.11平方公里,有規上工業企業129家,去年產值635.4億元,增長4.4%;今年1~7月產值413.4億元,增長31%。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保持較快增長。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是提高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大亞灣第三產業的比重偏小,今年以來,大亞灣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目前,恒力、華瀛、深能煤碼頭都已經開始進出口貿易。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中海油、華德石化進一步擴大原油保稅進口業務。上半年原油保稅進口221萬噸,進口額67億元,帶動外貿進口增長135%。

  加快推進創新型開發區建設

  “創新的威力不可估量。”20年前,廣東維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深圳搬遷至大亞灣西區。多年專注智能制造、深耕創新領域的維爾科技的董事長寧建強,對企業科技創新感受頗深。目前,該公司正籌建智能硬件產業化研究院。

  大亞灣區提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

  在創新創業方面,大亞灣正通過搭建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大亞灣科創中心今年在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眾創空間3家的基礎上,組織智慧科技園、成松科技園等申報市級孵化器培育單位,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孵化育成體系建設,推動優客工場、慧聰等企業開展眾創空間、孵化器建設。惠州綠色新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有望今年通過新型研發機構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認定。

  大亞灣新興產業園里,大亞灣深港人工智能創新產業園、慧聰——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太東科技園、大亞灣合生創意產業園等“巨無霸”產業園加快建設,這里將被打造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集中發展區。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領頭羊。目前全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11家。為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亞灣開發區正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在招商引資上,將企業研發投入作為招商準入重點之一,新引進項目原則上必須為高新技術項目(企業)并且建設研發中心;招商引進的項目要提前布局科技創新活動,確保投產兩年內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力爭“十四五”末高新技術企業數翻一番。

  為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大亞灣出臺了全省首個人才工作市場化導向的系統性政策——“人才新政十條”,成立了“灣區人才·HR俱樂部”,舉辦了首屆人才工作突出貢獻企業、人才工作突出成效企業評選工作,大大激發了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7月,大亞灣區委組織部聯合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聯合打造HR俱樂部“1+3+10”年度系列活動,并掛牌“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惠州代表處”。人才工作突出貢獻企業、人才工作突出成效企業評選工作繼續開展,將評選人才工作突出貢獻企業2家,各獎勵200萬元。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大亞灣開發區的營商環境非常不錯,政府各部門充分為企業著想,急公司所急,各級領導多次到公司基地現場辦公,幫我們協調解決基地建設中的一系列問題,使我們一期項目順利達產、二期項目順利開工。”深圳市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勵建立說。科達利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是由深圳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亞灣投資興建的第二個工業園。

  項目增資擴產,直接體現企業對當地營商環境的認可。

  今年以來,大亞灣區多次調研座談,學習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的先進經驗,對標“最高、最好、最優”,開展營商環境評估,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打造“快人一步”營商環境。

  “明懿達項目現在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辦理施工區許可證,所有紙質材料齊全,能否協調先受理,讓項目拿到受理回執去辦理臨時用電的通電手續,以便盡快進場施工,加急!”“好的,已通知窗口專人現場幫你們解決”……為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存在的難點和堵點,大亞灣區各部門對產業項目開展全過程服務,指導和協助企業辦理從選址到竣工投產的各項審批(備案)事項。大亞灣區住建局牽頭,協同招商局、石化管理服務中心與各產業項目建立了線上工作聯系群,實時受理項目訴求,指導企業高效開展報建工作,打造“一站式、便捷式、解難式”高效服務體系。

  該服務措施開展以來,已先后協助尼索科新能源汽車連接件關鍵零部件項目、豪恩智能科技產業項目、明懿達新能源汽車線束及電力配電終端項目、科達利智能汽車控制系統及鋰電池結構件產業化升級建設項目、易路達高端電聲設備項目、恒昌盛通訊設備研發生產項目等若干產業項目加快取得施工許可并順利動工。今年初,這批項目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如期動工。

  今年1~8月,該區推動22宗產業項目開工建設,15宗產業項目取得用地,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41.22%。

  大亞灣借鑒深圳、廣州等地先進做法,由區住建部門牽頭,選取試點開展區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竣工聯合驗收工作,由相關職能部門實施“統一時間、集中組織、一次驗收”,進一步壓減審批時限,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有一個懂經濟、會管理、敢拼搏的團隊,最大的短板在于解放思想不夠。”大亞灣區委書記王濱說,“到2025年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創新思路,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樹立趕超意識,拿出趕超勇氣,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努力爭創一流。”

  超

  如何超

  加強與深莞合作,力促產業高質量發展

  電子信息和汽車零部件產業作為大亞灣開發區主導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有一定規模和基礎,但在集群效應、產業鏈構建及研發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短板,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亟需轉型升級。

  “電子信息產業的鏈條很長,大亞灣的電子信息產業需要找準重點發力的地方:在產業的上游,即基礎研發上突破,還是在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信息技術商業化的環節有更好的表現,還是在連接上游和下游之間的中游環節上有所進展,這些都是轉型升級的關鍵。”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解釋,例如5G技術,本來屬于電子信息產業領域中最能夠推動萬物互聯的技術,但由于種種原因,5G技術迄今為止只是作為電信企業提供上網服務的技術,在應用上削弱了5G技術的市場和影響力。“如果大亞灣能夠在信息技術的商業應用方面有突破性的發展,將成為推動大亞灣、惠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從另一個角度看,大亞灣的電子信息產業還需要注重在灣區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加強與深圳、東莞等城市互動與合作,通過為深圳、東莞等城市的電子信息產業提供后臺支持、物流支援,從而發展大亞灣的現代服務業,并以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建立大亞灣現代服務業支持體系的突破口,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而關于大亞灣開發區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林江認為,當前我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在穩步上升,如果大亞灣的汽車零部件生產能轉型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應該可以成為接下來發展的突破口。

  觀察團認為,在“十四五”期間,大亞灣開發區可加快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推動現有通信設備、手機與智能終端、LED顯示、印刷電路板等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型網絡、高端半導體元器件、物聯網傳感器、通信遙感、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家居等產業;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堅持傳統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從提供零件和部件等配套向模塊化系列化發展。做大做強汽車發動機、新能源動力電池、汽車線束等優勢領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智能控制、智能網聯等關鍵領域。

  大力發展港口經濟,打造“1+3”臨港現代產業體系

  21世紀是海洋經濟時代,向海發展是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惠州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六大港口之一,也是珠三角唯一有30萬噸級大泊位的港口。大亞灣石化區近年來的發展,港口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惠州港也因此成為典型的產業港。在新形勢新階段下,惠州港如何發揮港口對經濟的支撐帶動作用,成為惠州港未來要著重探索的內容。

  《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入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充分發揮惠州海域廣闊、海岸線長的優勢,主動融入海洋強省建設,積極參與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海洋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港口現代物流經濟帶,是大亞灣“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四大產業平臺之一,將以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港產協同,打造荃灣-產業協調區-格木洞樞紐“物流走廊”。

  在市委、市政府及大亞灣區委、區管委會的高度重視下,惠州港未來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的綠色工業港。

  據了解,惠州港將重點發展以現代物流、高端商貿、金融服務、現代航運服務為代表的高能級服務業,構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1+3”臨港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化工大宗商品核心集散地與貿易中心。

  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落戶大亞灣石化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惠州港將在物流配套服務方面承擔重任。目前,惠州港集疏運體系基本完善,是惠州市海陸空三位一體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倉儲、服務公司等物流服務配套不足,成為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掣肘。

  觀察團認為,要進一步推動臨港產業與石化、電子信息產業、城市建設協同發展,更好發揮港口對全市經濟的支撐帶動作用,接下來惠州港還有許多工作可做。比如盤活港口碼頭項目,將低效能的港口資產激活,服務于惠州石化產業;加快荃灣港區倉儲物流配套設施的招商引資,推動一批臨港物流項目建設等;加快構建臨港物流供應鏈產業,打造港口投融資平臺等。同時,口岸服務單位要創新舉措,不斷提高口岸通關服務效率,助推港口經濟發展。

  打造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大亞灣作為濱海城市,豐富的濱海資源賦予大亞灣未來發展更多可能。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大亞灣開發區“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四大產業平臺之一。

  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擁有優質的濱海環境和通達的交通線,目前以旅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等第三產業為主,具備一定的服務業發展基礎。

  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離不開旅游業。近年來,大亞灣積極挖掘濱海旅游資源,打造多層次濱海旅游產品,初步形成以“海岸風光、百島風情、濱海綠道、漁家民俗、美食美宿”五張靚麗旅游名片為核心的全域旅游產品體系。去年,大亞灣成功獲評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但旅游綜合監管機制等尚不健全,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不夠完善、特色旅游品牌不夠突出、產業融合度不高、旅游供給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濱海旅游業的發展。

  面對“雙區”建設機遇,大亞灣旅游可在哪些方面努力?觀察團認為,大亞灣旅游實現文化旅游產業加速融合、提質增效,爭當濱海旅游領跑者、全域旅游實踐者。比如培育發展旅游新業態,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開發三門島等海島觀光、濱海游艇、海上垂釣、海底潛游和休閑漁業等新興旅游項目等。

  但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遠不止旅游業。作為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它一方面將聯動惠州港,重點承擔后端高端港口服務功能,發展以港口金融、展覽展銷、國際貿易為主導的港航服務產業,與惠州港港城聯動,形成港產協同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依托石化區,拓展和深化大亞灣石化產業鏈,重點發展石化產業上游配套服務功能,引領石化產業升級。最終形成“港-產-城”聯動的綜合性服務中心和大亞灣產業升級新引擎。

  觀察團認為,接下來應充分發揮霞涌片區的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補齊現代服務業發展短板,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協同周邊區域產業基礎,豐富片區高端服務業門類,擴大高端服務業規模,提升高端服務業實力,跨越式發展高端服務業。濱海高端現代服務業將重點發展物聯網產業、新型商貿服務業、金融服務業、高端旅游、特色會展、文化創意和特色教育七大產業。

(記者張旭華 曾興華 廖桂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爱爱视频天天干| 大香伊蕉日本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99久久国产视频|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qvod小说区图片区亚洲| 男女一级做片a性视频|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16668开场直播|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又色又污又黄无遮挡的免费视| 丁香六月在线观看| 男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被弄出白浆喷水了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人人爽天天碰天天躁夜夜躁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91看片淫黄大片一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国产色|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国产片|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