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工業發展再報亮眼成績單!記者日前從市統計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工業投資689.9億元,增長45.6%,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1.1個百分點,增速在珠三角和全省均居第一位;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495.34億元,增長17%,兩年平均增長7.5%。 如果說工業增加值是一座城市工業發展的“底氣”,那么工業投資增速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座城市未來發展的潛力。這組亮眼數據,進一步顯示了惠州堅持工業強市,聚力發展制造業實體經濟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工業投資提質增量,高標準建設“3+7”工業園區,打造更具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將為惠州持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構筑新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項目為王 前三季度全市工業投資項目近1500宗 近年來,惠州堅持項目為王,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大項目攻堅力度,工業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工業項目建設工作,在縣區舉行項目集中開工、竣工活動,市政府分管領導每月召開一次項目推進會,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全市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工業經濟持續向好。 大項目帶來大效應,大投入將化為大產出。一批批引領性的項目拿地即動工,迅速投產見效,跑出“加速度”。在大亞灣石化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中海殼牌SMPO/POD項目4月14日正式投產,標志著中海殼牌二期項目全面投產;在仲愷高新區,創維惠州仲愷數字產業基地項目、億緯動力xHEV電池系統項目(一期)、博實結高精度北斗定位+物聯網終端產業園項目等一批專精特新產業項目集中動工、竣工投產……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業投資項目約1500宗,其中新開工工業項目約500宗,呈現項目多、質量高、業態新、推進快的新態勢。工業投資強勁背后,是惠州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年度新增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土地規模和指標向“3+7”工業園區傾斜。截至9月底,全市已使用用地指標3126.1畝,其中工業項目2437.7畝,占比78%。 今年以來,惠州對2007年以來已供地未動工、已動工未投產、已投產未納統、已投產未履約的項目分類施策、精準服務。市工信局組建7個專班,班子成員帶隊每周到各縣(區)現場,掛點督導未開工、未投產、未納統、未履約項目,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措施并協調解決。 值得關注的是,前三季度,惠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3.34億元,增長24.5%,增幅居珠三角第一位、全省第二位;其中工業投資增長45.6%,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幅21.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占主要地位,對經濟結構特別是工業產業結構有決定性影響,直接關系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工業投資增速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示出聚焦制造業實體經濟的強烈信號。 平臺支撐 “3+7”工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 走進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起步區,各項市政設施和各項公用工程建設正酣。今年以來,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進入“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的良好局面,儼然成為投資熱土,眾多優質項目紛紛搶灘落戶。 “我們公司趕上了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高質量發展的快車,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建設興長聚烯烴新材料項目。”中國石化長嶺煉化公司總經理劉百強此前接受惠州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興長聚烯烴新材料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一期建設年產30萬噸特種聚丙烯和15萬噸改性專用料生產裝置,預計年產值達25.4億元,年納稅9500萬元。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的蓬勃發展,是惠州走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加快建設“3+7”工業園區的一個縮影。“3+7”工業園區布局,即提標升級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等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支持7個縣(區)錯位發展分別打造1個各具特色、主導產業鮮明的千億級工業園區,分別是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東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等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去年5月,《惠州市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出臺,以“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為目標,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一年多來,“3+7”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基本完成,園區起步區、重點區域基本實現5G全覆蓋,聚力打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園區承載力、吸引力持續提升。 產業升級 “2+1”現代產業集群日益壯大 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495.34億元,增長17%,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34個工業行業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比上半年提高的行業有18個。“2+1”現代產業中,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1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加值增長14.8%,生命健康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6%、17.7%,兩年平均增長分別為8.7%、10.3%,分別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1.2、2.8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市集中力量打造更具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集群效應日益凸顯,產業鏈更具韌性,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擁有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涌現出TCL、德賽、華陽、億緯鋰能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帶動形成超高清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等5大優勢產業鏈。2020年,惠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及相關企業超過700家,完成總產值近3900億元,規模居廣東省第三位。今年上半年,惠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及相關產業完成產值近2100億元。 在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的同時,“2+1”現代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加速,布局“數智化”新藍圖。不久前,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在大亞灣石化區惠州石化廠區打造的“基于700MHz與2.6GHz 5G融合組網的石化工業互聯網應用”投入運行,這是國內石化領域首個700MHz與2.6GHz 5G融合專網,5G+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助力“智慧石化”。包括這一項目在內,我市共有21個項目獲評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 (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何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