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低碳中心內展示的節能減排技術產品。記者湯渝航 攝
2月25日上午,葉立文馬不停蹄地接洽了2家惠州企業。作為惠州市新一代綠色低碳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低碳中心”)項目部總監,他向企業介紹了新一代PCM相變儲能節能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助力企業節能降耗、節省成本。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國策。在這一大背景下,節能降耗作為其中一個實施路徑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去年12月31日,在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支持下,惠州市新一代綠色低碳應用技術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為惠州整合高端創新資源,助力惠州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實現“雙碳”目標。據介紹,今年低碳中心將著力向惠州企業推廣應用新一代PCM相變儲能技術,預計上半年將有2至3個項目落地實施。 新技術4項主要性能指標居全球領先水平 在低碳中心,記者看到新一代儲能技術的載體——相變材料(PCM),它被裝載在白色板材(冰板)和圓柱狀的白色棒子(冰棒)里,看起來平平無奇,卻有大大的能量。葉立文介紹,這是一種新型材料,能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地改變物質狀態并能提供潛熱。這個轉變物理性質的過程稱為相變過程,相變材料可以吸收或釋放大量的潛熱。 這一材料主要應用于空調系統。以冰板為例,普通中央空調的冰儲能需調至-5℃制冰,而使用PCM材料的制冰溫度只有5℃。儲能系統的制冷溫度越低,制冷能耗越大,這意味著同樣達到制冰的要求,使用PCM材料的空調與普通空調有10℃左右的溫差,可大幅節省電力。據測算,空調系統使用新材料運行24小時,比未采用蓄冷的空調系統節省15%~25%的電力,比采用蓄冷的空調系統節省50%~60%電力,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25%。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新材料既可蓄冷又可放冷,還可邊蓄邊供冷,對企業來說,運用新技術將起到可觀的節能效果,尤其在夏季用電高峰期,企業可在夜間低谷電價時蓄冷,在日間電價尖峰或高峰時放冷,享受峰谷電價紅利。 葉立文介紹,這款PCM材料在國內已獲得專利,與某國際材料供應商的產品對比,國產材料在溫度、密度、膨脹率、導熱率4個主要性能指標上遠超對方,“我們的產品具有高密度、高導熱率、低膨脹率、低熱損率的特點,是全球領先的節能技術。” 目前,這一國產新材料在國外使用較多,例如,新加坡一處清潔能源工業園運行數據顯示,園區制冷機組較正常制冷系統能耗降低28%~33%。在國內,汕頭曼妮芬工業園也在去年采用了這一新材料,第三方檢測機構數據顯示,該工業園節能率達64%(秋冬季)。 重點打造四大平臺,助力惠州制造業轉型升級 去年,惠州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為迎接新一輪以“綠色能源變革和數字科技浪潮”為特征的工業革命到來,惠州正強化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聚焦做強實體經濟,實施產業競爭力提升工程;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新型工業強市。 “惠州目前正處于制造業轉型升級關鍵時刻,急需用低碳、零碳技術助力惠州綠色健康發展。”低碳中心主任眭世榮表示,低碳中心的成立是惠州全方位、高標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打造廣東省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助力廣東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又一有力舉措。 眭世榮介紹,該中心將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和省市重大需求,圍繞“雙碳”戰略路徑,推動相關重點領域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加強現實針對性、戰略前瞻性研究,助力能源結構調整、產業技術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為惠州市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提供智庫支撐。 接下來,低碳中心將重點打造四大平臺(高端智庫戰略研究平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國際合作交流傳播平臺),加強“雙碳”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建設“雙碳”創新示范區,全力打造良好的“雙碳”創新創業生態,為惠州市譜寫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提供助推器和加速器。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李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