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遭遇連續干旱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記者近日從市水利局獲悉,針對惠州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沿海區域缺水等特點,該局積極開展水資源優化配置工作,目前正在修編《惠州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科學謀劃新時代惠州水資源優化配置藍圖,打造惠州水網。
東江、西枝江橫穿惠州,干流、支流水系密布。“我市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但面臨用水緊缺問題,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用水等工作壓力很大,特別是惠陽、大亞灣、惠東沿海等區域,旱季降雨少,又缺少大型水庫調節,導致水資源相對較缺乏。”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按“先急后緩”原則,逐步推進水資源骨干網絡建設打造惠州水網。
記者了解到,隨著一大批產業項目落地和人口增長,我市部分區域對水資源的需求呈現跳躍性增長,但現有供水保障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同時,博羅東部、惠東沿海部分地區僅靠單獨的小型水庫供水,去年因為旱情給當地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困擾。
“我市計劃建設南部水網工程和北部水網工程,完善惠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布局,支撐經濟社會更長久高質量發展。”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擬在已建稔平半島引水、大亞灣東江調水、惠陽西枝江引水等重大工程的基礎上,謀劃以白盆珠優質水源為源頭,擴建花下樹、大坑水庫為重要調蓄節點,新建輸水線路,打造“清水西輸”的水資源配置網絡,提升大亞灣、惠東沿海、惠陽、仲愷西部等南部地區的優質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在北部水網工程方面,我市擬以博羅顯崗、聯和水庫為核心,打造博西水資源配置網絡,擴大供水范圍,將羅陽、園洲等沿江地區的主水源從東江水置換為水庫水,實現水資源供給提質升級;以水東陂水庫為核心,聯合東江、下寶溪、羅坑徑、黃山洞等水源,建立博東水資源配置網絡,實現博東六鎮水資源供給提質升級;謀劃以龍門天堂山、白沙河水庫為雙水源的水資源供給保障體系,提高龍門縣城供水保障能力。
(記者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