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局獲悉,《惠州市落實<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等三個文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日前出臺,提出以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充分發揮信用信息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為重點,進一步規范信用信息歸集、擴大信息共享范圍、完善信用分類監管、推進“信易貸”工作、深化信用專項治理、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等。《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重點領域信用監管體系全面建立,有惠州特色的新型監管機制初步形成,信用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機制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深度開展。
在行政許可等工作中推行信用報告使用
為進一步規范信用信息歸集,《工作方案》提出,結合國家、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制定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推進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三期項目建設,提高信息歸集能力。同時,鼓勵市場主體通過信用中國(廣東惠州)網或行業管理平臺,以“自愿填報+信用承諾”等方式完善資質證照、市場經營、合同履約、社會公益等信用信息,并作為開展信用評價和生成信用報告的重要參考。
同時進一步擴大信息共享范圍。例如,在依法依規、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將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環保信用評價、進出口、水電氣、不動產、商標和專利、軟件著作權、科技研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信息納入共享范圍,打破信息孤島。
如何進一步完善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方案》提出,在行政許可、資質等級認定、政府采購、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財政資金補助、表彰獎勵等工作中推行信用報告使用。推動企業信用風險評估平臺使用,開展企業公共信用風險評估和行業信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市場主體實施分級分類監管,逐步推動生態環境等28個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探索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線上公證”
為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工作方案》提出,進一步推進“信易貸”工作,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改造惠州市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推動與國家和省平臺的對接。同時,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等,探索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線上公證”、“線上仲裁”機制和金融互聯網法庭,高效處置金融糾紛。
在深化信用專項治理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長效機制,針對失信問題集中、高發的領域以及屢禁不止、屢罰不改的惡意失信行為,采取建立清單、重點約談、信用承諾、重點監管等方式組織開展專項治理,督促失信市場主體糾正失信行為、履行相關義務、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探索在信用大數據挖掘融合分析、信用風險預警、失信案例核查、失信行為跟蹤監測等方面與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開展合作。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將更加注重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工作方案》提出,優化信用修復工作機制,積極引導失信主體通過信用整改、專題培訓、信用承諾、提交信用報告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持續做好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次辦成”改革,實現信用惠州網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修復結果公布同步進行。同時,加強信用信息安全保護,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查詢使用、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等制度,保障信用主體信用信息安全,嚴格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記者袁暢 通訊員張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