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25.43億元,增長9.7%,增速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4%,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一,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6.3%,增速居全省第一……昨日,市統計局發布1~5月惠州經濟運行情況顯示,面對復雜的環境變化,我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總體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增速居全省第一
減稅降費、融資促進、保供穩價……圍繞穩增長中心工作,今年以來,我市陸續出臺了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包括《惠州市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到《惠州市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行動方案》(簡稱“工業穩增長24條”),再到《惠州市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簡稱“穩經濟127條”)等一項項重磅政策,打出了穩增長“組合拳”,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惠州擔當。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便獲得了39萬元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金。“因為‘免申即享’,企業不用專門申請,而且返還比例從30%提高至50%,在一定程度上補貼了制造業企業在留用人才方面的支出。”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還點贊惠州“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政策”,表示公司每年有大量外部采購活動,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制造業企業上游供應資源的進出困難和保障供應鏈的完整性。
據市財政局數據,截至今年5月,全市實有市場主體超過80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約53萬戶、企業約27萬戶。按照國務院33條措施新口徑(全國2.64萬億元)測算,我市全年新增退、減(免)稅規模約125億元,截至5月底已辦理大規模留抵退稅78.3億元。
事實上,不僅市一級,我市各縣區在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各類穩經濟政策快速落地、精準直達之余,還結合自身實際,出臺或制定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仲愷發布《仲愷高新區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計劃到2023年,實現高企保有量比2020年翻一番,達到1032家以上;惠陽正在制定關于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擬對建設數字經濟應用示范新場景和獲得國家或省數字經濟品牌稱號的企業,在市級獎補的基礎上給予50%的配套獎勵……
在多項穩增長舉措之下,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25.43億元,增長9.7%,比一季度回落2.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一。
“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9.3%;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14.2%,其中石油化工產業增長22.8%,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大主力,能源產業取得0.9%的增長,新材料制造業增長3.5%;生命健康制造業增長6.1%。
值得關注的是,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繼續取得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6.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1.1%。
工業投資連續9個月保持50%以上增長
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工地上,全長65公里的地下管網和主項目樁基工程基本完工,這個備受矚目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惠東縣白花鎮謨嶺村內,惠州市1號公路(惠霞高速)惠東段的施工現場,鉤機、泥頭車、壓路車等機器輪番作業,圍繞今年底半幅通車目標,施工路段正在緊張進行路面平整等工作;在博羅縣,正威國際集團博羅項目一期連鑄連軋生產線建設如火如荼,二期高導項目扎實推進,計劃9月投產,實現銅產業高端化發展……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成為今年我市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統計數據顯示,1~5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4%,比一季度回落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一。
其中,工業投資延續快速增長趨勢,增長56.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3.5個百分點,實現了去年10月起連續9個月保持50%以上的增長,增速排全省第一。
這得益于近年來我市持續鞏固提升“2+1”現代產業集群水平,高質量建設“3+7”工業園區,聚焦高端新型電子、新材料、清潔能源、5G新基建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補短板鍛長板項目,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布局和建設,形成了高水平園區吸引好項目,好項目支撐產業優勢形成并加固,繼而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正向循環。
同時,在經濟重壓之下,我市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并未放緩腳步,這在數據上有佐證:1~5月我市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7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71.6%;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2.2%,反映我市高端產業投入繼續高速增長。
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市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1.7%,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比高3.3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25.3%、15.3%,分別比上年同期高8.8、5.2個百分點。
社消零總額808億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二
5月26日“惠民樂購”首批2000萬元消費券發放,覆蓋餐飲、零售、文旅、住宿等眾多行業。政策“活水”涌動之下,我市消費市場信心提振,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第一期第一輪消費券核銷率達到90%,直接拉動比6.8倍。
據了解,今年惠州的“惠民樂購”促消費活動將持續至8月20日,同時我市還開展“惠民樂購”家電購置補貼活動,活動重點聚焦餐飲、零售、家用電器、文化旅游和住宿等領域,消費補貼總金額6000萬元。
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61億元,增長0.9%,比一季度回落3個百分點,增速居珠三角第二位。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下降0.1%,城鎮市場增速比鄉村快1.3個百分點。
從大宗商品零售額來看,油品零售額增長20.6%,汽車零售額下降9.3%,綜合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33.4%,家電零售額下降4.4%。
從商品類別來看,糧油、食品類,煙酒類,飲料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9.1%、30.1%、18%;享受型消費如金銀珠寶類零售額下降35.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下降4.4%。
1~5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467.27萬平方米,下降27.3%,比一季度回升3.1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543.73億元,同比下降30.3%,比一季度回升4個百分點。
提振消費仍是當前穩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穩經濟127條”提出,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各領域消費。其第66~69條聚焦汽車消費領域,比如落實省“以舊換新”等專項行動、全面落實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實施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全國“一證通辦”措施、優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站)投資建設運營模式等,均具有較強針對性。
記者了解到,隨著油價上漲,新能源汽車發展越來越成熟,汽車消費是當前的消費熱點,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6月3~5日),“惠州2022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專項車展(仲愷專場)”共銷售汽車698輛,總成交額1.047億元。
惠州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港惠購物中心總經理秘海英表示,為進一步帶旺全市消費,惠州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將在7月底牽頭組織舉辦“第六屆惠州購物節”,屆時將聯動我市“20+商業綜合體”推出涵蓋百貨、餐飲、家裝等多個行業的大力度促消費活動,助力激活消費市場,促進消費增長。
外貿進口總額增長14.5%,增速居珠三角第一
“我市進出口增長保持穩定。”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1~5月,我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202.26億元,增長10%,比一季度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815.20億元,增長8%,比一季度上升2.6個百分點;進口總額387.06億元,增長14.5%,比一季度回落16個百分點,增速居珠三角第一。
在財稅金融方面,1~5月,惠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61億元,下降12.3%,比一季度回落17.8個百分點,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下降3.8%。稅收收入528.56億元,下降2.8%,比一季度回落26.5個百分點;不考慮留抵退稅減收影響,完成607.48億元,可比增長10.6%。其中國內稅收收入404.11億元,下降10.1%,比一季度回落29.3個百分點;不考慮留抵退稅減收影響,完成483.03億元,可比增長6.1%。
5月末,金融本外幣存款余額8206.13億元,增長6.2%,比一季度上升0.1個百分點;金融本外幣貸款余額9042.73億元,增長14.4%,比一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
此外,消費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
“總的來看,1~5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同時也要看到,部分重點行業增長不同程度放緩,全市經濟全面恢復良好發展態勢仍有壓力。”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我市要繼續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力推動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落地,促進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惠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