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提升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平臺,在“3+7”工業園區推廣插電式服務模式,開展“無證明城市”試點……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地工作部署,日前,《惠州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清單》(以下簡稱《工作清單》)正式印發,分別從企業開辦、辦理建筑許可、政務服務等15個領域,梳理形成56項改革措施。
深改革
啟動全市統一“招商引資地圖”平臺建設
記者了解到,《工作清單》主要涉及企業開辦、辦理建筑許可、獲得用電用水用氣服務、優化財產登記、獲得信貸、納稅、跨境貿易、優化執行合同效率、辦理破產、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市場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于創新、人力資源服務、政務服務等15個領域,其中新增了不少改革措施。
企業開辦服務領域中,《工作清單》提出,開展印章行業價格“明碼實價”行動及印章行業價格規范專項整治,建立印章行業價格動態監測機制,實時掌握印章價格動態,規范全市印章價格行為,促進印章行業加強自律,降低企業開辦成本。
在獲得用電、用水、用氣服務方面,《工作清單》要求,依托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窗,聯合驗收實施“一窗受理、限時辦結”,自受理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到現場勘驗,10個工作日內出具聯合驗收意見,并與不動產登記等部門共享驗收結果。試行對已滿足使用功能的單位(單棟)工程開展單獨聯合驗收。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市著力打造“3+7”工業園區,為進一步推動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工作清單》提出在“3+7”工業園區推廣“插電式服務”模式。
“該項措施實施后,企業建成投產即可實現臨電與永電的快速切換。”市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電網規劃建設階段,通過共享區域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有關信息,前置開展電網管廊建設、網架完善、線路遷改、開關房(站)布點、臨電及永電接入點配置等工作;在土地平整階段(一級開發)提前設置臨電用電“插口”,實現企業開發階段(二級開發)即可從周邊電源點就近接入。
此外,政務服務中,《工作清單》提出,優化提升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平臺,完善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確保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第一時間跟進處理企業反映的問題,促進“直通車”問題解決率進一步提升。同時,規范行政審批自由裁量權,在項目投資、規劃環保、節能降耗、資金補貼等重點領域試行行政審批指導性案例制度,結合行政審批各種情形,選取“辦理效率高、代表性強”實際案例對外發布,明確審批要點,形成處理同類業務的審批標尺。
“充分借鑒國內一些地市建立‘招商引資產業地圖’的做法,完善投資咨詢機制。”該負責人說,我市將啟動全市統一的“招商引資地圖”平臺建設,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整合全市產業地塊、園區平臺載體、可用廠房、產業政策、產業鏈上下游項目推介等信息,構建全市投資考察路線庫及招商引資載體導引圖,為招商引資提供精準導航服務。
優服務
實施“人工智能+雙隨機”差異化監管
為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工作清單》重點突出提升服務。如優化財產登記服務方面,《工作清單》提出,拓展“二手房登記+金融服務”,還清原貸款、申請新貸款、解除抵押、二手房交易、房產抵押5類業務“只跑一趟”。同時,提升“互聯網+網簽”效率,全面放開中介機構“二手房”網簽權限。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出臺《惠州市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工作實施方案》,對“四新經濟”探索“包容期”管理,依法慎重實施行政強制,對未達到高風險、較高風險等級的企業免除雙隨機抽查。《工作清單》要求,各級行政執法主體要制定公布本主體減免責清單,對非主觀故意、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輕微違法行為,審慎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為市場主體發展提供寬容的制度環境。
《工作清單》提出,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人工智能+雙隨機”差異化監管,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除專項檢查外,對信用等級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可將抽查比例由2%降低到1%,抽查頻次降低至1次,對信用等級較差的企業適當將抽查比例提升至5%以上、抽查頻次提升至3次以上。同時,動態調整市場監管領域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將更多涉及市場監管領域職責的部門納入部門聯合雙隨機的范圍,聯合抽查占“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業務率提升至50%以上。
此外,我市還將開展“無證明城市”試點,梳理全市高頻證明事項,搭建全市“無證明”平臺,依托電子證照、數據共享核驗等技術,全市80%高頻證明事項實現免證明。探索府院共建訴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打造涉法服務“雙中心”。對調解員進行分類分級分層管理,制定調解員管理、培訓及等級評定規則。
(記者袁暢 通訊員肖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