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歷史根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惠州也不可能真正建成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惠州不僅是歷史悠久、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城,更應是文化自信、宜業宜創的活力之城。惠州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鄉愁記憶與現代時尚在這里并存交融。只有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深挖惠州歷史文化寶庫,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豐富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文化內涵,讓惠州不斷煥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才能提升城市軟實力。
讓惠州不斷煥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就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全面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講好惠州故事、傳播好惠州聲音,加強社會正能量宣傳,加強網絡綜合治理,建設良好輿論生態。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進小區、進樓宇、進家庭、進課堂,大力涵養和發揚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嶺南本土文化,積極弘揚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把創新創業基因和奮斗精神深度植入城市文化,不斷浸潤凝聚人心、厚植文化自信,綻放新時代嶺南名郡現代魅力。
讓惠州不斷煥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就要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和城市品質。要實施全國文明城市三年鞏固提升行動,堅持創建依靠群眾、創建為了群眾,下沉資源力量,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道德文明涵養;加強城市風貌管控和重要片區城市設計,全面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加現代時尚元素,打造文旅、商務、康養融合發展的新型消費集聚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消費中心城市。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管理,積極參與“海絲聯盟”交流合作,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健全現代文化公共服務體系,謀劃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文化惠民之州。
文以載道,文以化成。文化是軟實力,也是硬支撐。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上來,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高標準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斷煥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匯聚起新時代新征程600萬惠州人民勇毅前行、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