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周偉
姜明寶
王太
一號公路建設正高效推進中。 廣汕高鐵建成指日可待。 鵝城大橋以“天鵝之姿”矗立于東江之上。
當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舉辦交通運輸工作研討會,主動問計問策,吸收金點子好建議,有助于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為惠州交通持續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5月9日至11日,惠州市交通運輸工作研討會召開。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交通行業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探討,通過經典案例分享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分析惠州存在的短板不足并提出意見建議,為惠州交通運輸工作高質量發展拓寬思路、凝聚智慧。 打造一流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惠州具有良好的基礎。惠州素有“粵東門戶”之稱,東靠汕尾,西鄰廣州、東莞,南接深圳,北連韶關、河源,是珠三角地區溝通南北、輻射東西的樞紐。近年來,惠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69公里,連續多年居全省前三;軌道交通里程323公里,形成“三縱一橫一聯”軌道網;惠州機場開通45條航線,航線覆蓋全國80%省會城市;惠州港貨物吞吐量9005萬噸,擁有3個30萬噸級泊位以及4條沿海進出航道…… 城市現代化,交通要先行。2019年以來,惠州立足城市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需要,戰略性謀劃城市交通,開創“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發展新模式,通過構建“豐”字交通主框架,暢通城市內外部交通,筑起一個現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 以規劃為引領,惠州推動一大批交通項目落地實施。我市先后出臺《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惠州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等一批重大規劃。如今,“豐”字交通、“五橫五縱”骨干快速路網、“兩環十射”等構想正一步步從圖紙演變為現實。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要看到,雖然惠州交通建設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短板和不足依然存在。往大了看,惠州連接香港、廣州、深圳、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高等級公路還不夠多。往小了看,城市內部道路交通還不夠順暢,痛點難點堵點一時難以消除,城市“毛細血管”有待進一步疏通。因此,交通運輸既要搭建起城市發展的“四梁八柱”,也要打通城市路網的“最后一公里”。就好比修建100公里的道路,如果只建了99公里,那么它就是一條“斷頭路”,而不是“民生路”,更不可能是“幸福路”。 交通運輸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一座城市的道路是否暢通,交通是否便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最有發言權。怎么做好惠州的交通運輸工作?交通部門不僅要吸收專家學者的建議,更要傾聽群眾百姓的聲音。在不足中改進,在改進中完善,惠州交通才能真正成為惠民交通。 身為交通人,必謀交通事。在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過程中,惠州交通必須展現擔當作為,扎扎實實推進一流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集疏運體系、綜合交通治理體系建設,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當好開路先鋒,奮力譜寫交通強市新篇章! 與會專家學者為惠州交通運輸發展建言獻策 加快打造大灣區東部門戶樞紐 交通要素向產業園區傾斜、打造空港經濟區、推動快速路建設、加強與廣州都市圈的銜接……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主題,為惠州交通運輸工作發展建言獻策。專家們一致認為,惠州地處深圳都市圈,要充分發揮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管道五種交通運輸方式齊全的優勢,加快打造大灣區東部門戶樞紐。 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立足區域協調發展,主動參與都市圈分工 “打造一流交通體系的工作要緊密圍繞著服務于惠州的經濟發展需求,在整個區域中把握交通發展定位,厘清各類交通的關系層級,考慮清楚交通建設的約束條件。”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提出,重大交通尤其是交通樞紐方面的建設要清單化推動,從組織協調、要素投入、投融資模式創新、政策爭取等方面建立項目保障機制,梳理任務清單、協調事項清單,謀劃好交通建設施工圖、作戰圖。 “惠州要跳出交通看交通,把惠州放到整個大灣區的版圖里面去找問題,放在中國的版圖里面去找經驗,放在全球供應鏈體系當中去找機遇,轉變思維方式謀劃發展路徑。”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提出,要從建設經濟思維向運營經濟思維轉變,讓交通運輸建設轉變為向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從城市網絡規劃思維向城市群規劃思維轉變,立足于區域協調發展中尋找交通的定位。從交通運輸通道思維向物流通道和經濟走廊思維轉變,發揮交通的帶動輻射作用,使交通從單一維度通道向交通運輸通道、物流通道、經濟通道、數據通道的四維通道轉變。 “惠州要用全國戰略眼光謀劃交通在一個區域的定位和作用,打造大灣區乃至全國南北出海新通道。”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前所長張虹鷗建議,惠州要立足區域協調發展,主動參與都市圈分工協作,適應城市發展進程,在不具備條件建設時適當留住資源和空間。 中鐵設計集團規劃公司總規劃師何林林建議,惠州綜合立體交通體系要跟重點產業發展相匹配,推動交通要素向惠州千億級產業園區傾斜。要關注物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惠州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引導資源要素向惠州聚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霍文斌在建議惠州加快通道建設時列舉了廣州和佛山的例子。 他介紹說,廣州在實現5000億GDP時已形成快速環線;佛山在實現5000億GDP時,早已開通佛山一環。惠州在目前的經濟體量下,快速路的建設相對滯后,可參考借鑒同等經濟體量時的廣州、佛山等兄弟城市快速通道建設成果,找差距補短板。 霍文斌建議,惠州用經營城市的思維方式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研究人、車、路等交通關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現有設施上提升交通運輸的信息化服務水平,走可持續的交通高質量發展之路。 集疏運體系 發展高端物流產業,培育本地龍頭平臺 去年8月,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惠州市交通物流樞紐(基地)項目前期研究及專題報告編制采購公告》。根據公告,惠州將建設一批現代化交通物流樞紐(基地)項目,大力發展鐵公水空多式聯運體系,打通集疏運“最后一公里”,促進物流資源集聚,提高物流運行效率,支撐惠州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 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認為,物流的類型、結構、流向是基礎。惠州現階段還要考慮周邊的競爭環境和條件,到底是發展物流產業什么樣的類型,什么樣的物流品種,什么樣的流向,要在特色上下點功夫。 “物流企業如果只是做傳統的運輸、倉儲,實際上是處在價值鏈的最底端,產生的效益非常小。”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院長溫惠英提出,惠州要引導企業從低端的物流服務向高端的物流產業發展,可借鑒佛山順德以制造業需求拉動整個鋼鐵和塑料產業市場的先例,培育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優化物流樞紐、基地和通道的布局,重視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動車貨、物流資源以及需求端的匹配。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業務總監周勤建議,要充分發揮惠州國企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學習借鑒廈門市的象嶼國貿,組建本地龍頭型平臺公司,綜合信息服務、樞紐基地建設和運營三位一體,牽頭打造全市一流的集疏運體系企業聯盟,鏈接好政府部門、海關、客戶企業、物流服務提供商、金融服務提供商等相關主體,完善物流服務功能,推動綠色物流發展。 市政協委員、廣東中粵通集團董事長黃河建議,惠州物流樞紐要分步驟發展,近期重點打造惠州機場,集聚長江南部的貨源,發展航空物流干線,推動惠州港開通至東南亞的短距離海運物流干線,形成惠州優勢,大力發展大灣區農產品跨境物流、跨境貿易,帶動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綜合交通治理體系 充分運用大數據,強化多部門綜合治理 如今,道路擁堵已經成為包括惠州在內大部分城市所面臨的問題。近年來,惠州按照“一城一交”模式打造大交通的模式,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統籌推進道路安全、治超、停車等工作。 2020年,惠州成立暢通辦,推動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交通狀況有所好轉。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市區道路交通壓力不斷加大。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全市機動車總量已超過200萬輛,其中摩托車30萬輛,電動車也接近90萬輛,未來道路交通壓力將持續增加。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執法監督處副處長李思儀建議,惠州要豐富治理手段和方式,調度鎮街一級力量協助行業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對主城區或者人流密集地方采取限貨限時治理方式。加強科技保障投入,拓寬數據融合共通,超限監測點嘗試預警信息聯動推送與現場查處有效結合。 廣東警官學院教授蔣懷遠建議,惠州非機動車和機動車路網要一起規劃,按照網絡節點復雜度高低以及道路功能等級優化道路斷面,細分各路段機、非路權,提高慢行通行品質,保障通行連續高效。 “北京是由政府大數據局采集各項大數據,然后供所有單位使用。”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付長青建議,惠州可以學習借鑒北京由政府對各類數據同采共用的做法。他指出,大數據賦能可以從小而實的場景入手,比如杭州通過大數據做了危險駕駛人的篩查,通過個人醫保數據篩查客車危險駕駛人,這些做法都值得惠州學習借鑒。 用交通綜治的手段改善城市形象,通過城市形象提升來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更好發揮城市高密度聚集效益,同時避免大城市病。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總工程師段進宇指出,深圳對交通綜合治理做了規劃設計導則,通過成立專家委員會、項目實施以獎代補政策等,最終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使用到的成果。惠州可以學習借鑒深圳的好經驗好做法。 惠州港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實現差異化發展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發展迅猛,深圳港、廣州港、香港港集裝箱吞吐量每年合計7000多萬標箱,區域吞吐量已是世界第一。在這樣的背景下,惠州港如何實現自身差異化發展?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曄認為,惠州港具有石化產業鏈完備、天然良灣良港、各類設施齊全等優勢,但也存在資源不集中、發展欠均衡、輻射范圍窄、空間受擠壓等短板。惠州港要統籌資源聚合力、服務配套升級、提高海鐵聯運能力、開展船舶燃油供應。 “惠州港支撐珠三角石化產業的發展,是珠三角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總工程師謝凌峰認為,惠州港作為石化產業的支撐,要放在發展的優先位置。當前,要拆除優化原有排污管道,預留港區陸運空間,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共同公共港區。同時,加快發展海上客運旅游和東江內河航運。 “港口沒有貨源支撐,不能夠持續增長盈利,港口發展就沒有前景。”深圳港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彭洪波認為,港口發展必須依托當地自身的優勢,依托腹地貨源。 彭洪波舉例說,寧波舟山港位于中國唯一的石油自貿區,承接國家礦石的儲備、集散、交易和未來的貿易,地理上位于中國整個遠海最中部,又處于長江出海口,具有天然優勢。重慶港的貨物沿著長江到上海需要一個月,但通過火車拉到鹽田只需3天,再耗時14天左右即可送達洛杉磯,實現了高效便捷的海鐵聯運效率。他建議惠州港依托自身優勢謀發展,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建設能源港。 權威觀點 周偉:緊扣區域發展戰略 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認為,綜合交通規劃要明確發展戰略和目標定位,要與惠州下一步經濟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緊扣當前區域發展戰略來謀劃粵港澳大灣區內外聯動的戰略支點,拓展南北大通道和連接廣深等地的東西向大通道。 在港口建設方面,需要政府和企業在港口基礎條件、服務能力、服務質量、服務價格、競爭因素方面共同發揮作用,通過樹標桿定目標、固優勢補短板、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培育龍頭企業等措施,為惠州高質量發展闖出一條新路。 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要高度重視鐵路貨運樞紐,積極引導培育龍頭物流企業,搭建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提升物流組織效率,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縮短倉儲時間,提高供應鏈競爭力。 姜明寶:充分發展臨港產業 “綜合交通藍圖一旦定下來就要一張藍圖干到底,惠州港口規劃在2025年、2030年完成1.5萬噸、2.3萬噸吞吐量的工作目標,就要錨定目標來實現。”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姜明寶指出,惠州港是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靠近深圳,應充分發展臨港產業尤其是石化產業,大力推動鐵水聯運,加快內河航運發展。 王太:關注小節點改造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原副局長王太認為,綜合交通要注重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銜接,特別是公路與城市干線的銜接暢通,提高區域間的通道能力和韌性,惠州在關注大交通、大廊道建設的同時也要關注小節點改造。要重視港口集疏運體系的規劃和建設,尤其要重視公路的主力和兜底作用。根據港口碼頭布局、功能和吞吐量等,規劃建設高速公路或者快速干線進港區,保障集疏運的需要。 ●經典案例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位于廣州增城區,毗鄰廣石線增城西鐵路貨站,處于大灣區貨運鐵路U形頂點,向西、北通過京廣鐵路輻射西北內陸,打通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向東、北通過京九鐵路打通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樞紐10公里范圍內有6條高速公路環繞,20分鐘到達白云國際空港,30分鐘可到達廣州中心城區和東莞、惠州市區及深圳寶安機場,40分鐘到達南沙國際海港,多式聯運優勢明顯。 該項目將充分利用增城西站國家二級鐵路物流基地以及周圍發達的高快速路網絡優勢,立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面向華南地區,建成全球領先的國際公鐵聯運大樞紐、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節點、智慧、生態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記者戴建 通訊員鐘慧綺 王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