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領域龍頭、惠州本土企業億緯鋰能近日發布公告,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9億~22.42億元,同比增長50%~65%;7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全面投產,一包包PTA在打包生產線快速包裝出貨,進一步補齊惠州乃至廣東石化產業鏈的中下游短板;位于博羅的欣旺達新能源產業基地,消費類鋰電池、動力電池、儲能產品等源源不斷地產出并送往各下游廠商,匯入全球新能源市場的浪潮……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萬億工業大市”惠州深入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穩中求進,今年1~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1379.68億元,同比增長2.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社消零總額1209.58億元,同比增長5.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0414.56億元,增長13.3%。惠州全市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尤其是工業經濟,穩住了增長態勢,提升了質量,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增2.4%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座外向型經濟城市,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國際關聯度高。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海外需求不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大等因素對全球貿易造成較大沖擊,但惠州堅持制造業當家戰略,聚焦“3+7”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在推動企業進檔升級和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堅定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工業經濟走出了一條V型趨勢。
根據統計數據,今年1~4月和1~5月,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均為0.1%,但1~6月同比增長達到2.1%,增速穩中有進。剛剛發布的1~7月數據顯示,增速為同比增長2.4%。這顯示出,惠州的工業經濟在今年4月和5月探底,但到6月開始爬坡回升,1~7月增長態勢持續上揚。
記者采訪企業發現,今年以來,華陽多媒體HUD的出貨量累計突破100萬套,成為國內首家出貨量突破百萬套的HUD供應商;茂佳科技今年上半年出貨超800萬臺,一舉成為今年上半年全球TV代工No.1;惠州民營企業仁信新材成為國內聚苯乙烯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今年7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可以說,惠州的工業經濟穩住了增長態勢,提升了質量,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具體到“2+1”現代產業集群,今年1~7月,惠州電子行業增長1.4%;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0.9%,其中石化產業下降2.2%,但能源產業猛增13.3%,新材料制造業增長3.5%;生命健康制造業則增長16.0%。此外,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0.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4.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9.1%。
值得一提的是,這當中,惠州民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336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3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67家,他們持續研發創新,勇攀科技高峰,持續點亮科技技能,在惠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7”工業園區新開工項目65宗
8月14日,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迎來今年以來的第三批落戶產業項目的簽約,落戶項目數量共10宗,總投資約89億元,產值約281億元。按計劃,今年將引進共20個產業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
這是惠州要素向園區集中,資源向項目傾斜,堅定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2019年,市委、市政府以“3+7”工業園區的提質增效為抓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謀劃正持續地結出碩果。
從2020年到2022年,“3+7”工業園區分別完成工業投資297.94億元、501億元、854.4億元。而在今年1~7月,“3+7”工業園區完成工業投資568.5億元,新開工項目65宗、新投產項目60宗。
在大亞灣開發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順利推進,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5月開工,忠信化工45萬噸/年苯酚丙酮項目年內將投產……
在仲愷高新區,1~7月落地項目406宗,計劃總投資約297.24億元,招商引資新過會項目448宗,計劃總投資約731.95億元……
體現在數據上,1~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17.0%,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8.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1.0%,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0.8%。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為26.3%、13.5%。
消費業態日益豐富,市場消費持續恢復
暮色降臨,夜經濟“出場”。惠州老夜市龍豐夜市、水口夜市化身為網紅美食街,成了“吃貨”們的天堂;花里頭大云市集、K11火車街區等新晉網紅打卡地主打氛圍感,不斷解鎖“新玩法”;水東街、祝屋巷等文旅街區重煥新活力,引來大量年輕人打卡;就連瀝林鎮英光村委會旁的夜市街也仿佛瞬間就熱鬧了起來,烤生蠔、麻辣燙、炒粉炒面等小攤美食香氣誘人。
近期,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惠州躋身全國夜經濟繁榮度TOP100,成為第二梯隊30個城市之一。
這邊廂,夜經濟升騰城市“煙火氣”,那邊廂,老廠房蝶變成新消費業態聚集地。
惠陽區的建和紡織廠老廠房變身南門155創意園,特色茶飲小吃、品牌餐飲、教育培訓、烘焙、文創空間等門店業態“全面開花”;惠城區的東江釀酒廠變成野島文化生活社區,戲劇表演、獨立書店、隱秘酒廊等超30家創業者、品牌方匯聚,成為惠州地標式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惠州皇冠制罐廠從城市“銹帶”變成大型體育綜合體,引進籃球、羽毛球、足球、游泳、健身、攀巖、音樂、舞蹈等文體項目,承辦體育賽事、培育專業訓練隊伍,日均人流量超千人,填補惠城西南片區沒有大型群眾體育服務項目的空白……
從海邊到湖邊,從山里到廠里,消費業態的日益豐富,讓惠州這座城市人氣越來越旺,繼而帶動消費持續恢復。
統計數據顯示,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9.58億元,同比增長5.1%。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增長4.1%,餐飲收入增長13.2%,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分別增長40.1%、21.2%。新業態保持活躍,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30.3%。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惠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