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嶺核電項目建設現場。
12月29日下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二期工程3、4號機組。記者從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獲悉,與一期工程1、2號機組一樣,3、4號機組也采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單臺機組額定電功率為121萬千瓦,設備國產化比例達95%,在安全性能上滿足我國核安全法規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要求。
助力惠州打造“核光風儲”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二期工程獲得核準不但是中廣核‘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提檔加速的重要支點,也為踐行國家‘雙碳’戰略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清潔能源力量。”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靖表示,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是我國首批“華龍一號”融合示范基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華龍一號”核電基地,整體規劃分三期共建設6臺“華龍一號”機組。
項目6臺機組全部建成投產后,年供電將達500多億千瓦時,創造綠色GDP200多億元,每年可減少原煤消耗約1500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412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了近11.3萬公頃的森林,進一步助力惠州打造“核光風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據介紹,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27臺,國內在建核電機組11臺,均采用中廣核“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在運在建總裝機規模達4381.4萬千瓦,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
一期工程將于2025年投產
記者了解到,太平嶺核電項目一期工程1、2號機組已于2019年獲核準開工建設。在建設中,一期工程在國內創新應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如蒸汽發生器隔間模塊整體吊裝施工技術、BIM數字建造技術、穹頂拼裝小模塊施工技術等為國內首創,“和睦天盾”核安保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現國產自主安全可控;“和睦系統”數字化儀控平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節約造價約2億元等。
目前,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一期工程已全面轉向安裝調試高峰,工程總量累計完成73.46%。其中,1號機組工程總量累計完成83.24%,今年12月22日啟動冷態功能實驗;2號機組工程總量累計完成50.27%,大件核心設備陸續到場安裝。按計劃,一期工程2臺機組將于2025年陸續投產發電,項目二期工程高質量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有序推進。
建成全國最大核電廠紅樹林保護區
太平嶺核電項目是我國首個生態核電建設示范基地。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喬丕業解釋稱,公司制定了貫穿項目建設生產全過程的惠州生態核電建設方案,秉承“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地經濟,造福一方人民”的理念,通過生態核電建設、加強深化合作、助力鄉村振興等舉措,實現國家核能發展戰略、地方經濟發展政策、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的有機結合,逐步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生態核電融合發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嶺核電項目組還聯合地方環保公益組織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核電廠紅樹林保護區,完成煙墩嶺海域、電廠周邊海灘總面積約750平方米區域的紅樹林種植,獲評中國海洋基金會“紅樹林合作示范區”。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朱丹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