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惠州 >> 前景目標

小米粒的新“稻”路怎么走?

發布時間:2024-08-21 11:22:02 來源:惠州日報
瀏覽字號:
分享到:

7f3ce015-4bd3-4e55-b290-968c4e6edac1.jpg.jpg

左上:孩子們走進稻田體驗插秧和農耕文化。 

左中:無人機植保助力農耕。

左下: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 

右上:收割機在田間忙碌穿梭搶收早稻。 

右中: 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村民收獲早稻。 

右下: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的廣袤稻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盛夏時節,走進惠州鄉野田間,各地種糧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業企業、種糧大戶加足馬力,各類農機悉數登場,早造稻米顆粒歸倉。

  惠州有著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農耕文化底蘊深厚。亞熱帶季風氣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品質優良、稻香濃郁的雙季水稻。

  近年來,跟隨現代農業發展的浪潮,惠州大力推動大米產業發展,建設3個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規?;?、集群化發展,打造羅浮山大米、龍門大米等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矮陂絲苗米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走出了一條產業化、品牌化“稻”路。

  與此同時,惠州大米產業也存在產業鏈延伸不夠、品牌影響力不足等“擋路石”?;葜萑绾巫龊谩按竺住蔽恼?,走好三產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稻”路?


  千年之“稻”

  東坡寓惠為水稻農耕文化注入新活力

  在人類發展史上,人工馴化野生稻是原始農業的一個重要發端,此后慢慢演化出水稻生產、食用及儲藏加工等,推動人類步入農業社會。

  考古研究表明,大約一萬年前,人類成功馴化出栽培稻。稻谷起源于長江中下游成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共識。水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完成馴化后,逐漸北上南下,傳入中國各地。

  據《惠州文化教育源流》一書記載,1917年,有學者在惠州羅浮山麓至石龍一帶發現野生稻。1980年,水稻專家又在惠城區古塘坳、梅湖、汝湖、三棟、河南岸、小金口等地陸續發現野生稻資源。

  水稻喜溫、喜濕,最適宜亞熱帶濕熱環境。嶺南常年高溫濕潤的環境,自然成了稻谷栽培的絕佳之地。稻既有水稻、旱稻之分,又有秈稻、粳稻之別,其播種方式普遍實行直播。有研究表明,稻的育秧移栽技術晚至東漢晚期才在局部地區推行。

  嶺南地區稻田的多熟種植在漢代已有記載,東漢楊孚在《南裔異物志》中就有“稻,交趾冬又熟,農者一歲再種”的記載。交趾,古代泛指五嶺以南地區。

  惠州地處五嶺之東,擁有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及文化底蘊。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寓居惠州期間,曾在很多文章中提到稻米。如在《上梁文》中提到“年豐米賤,林婆之酒可賒”。這充分說明,那時稻谷種植在惠州已十分普遍了。

  有意思的是,蘇東坡抵惠不久,在與博羅縣令出訪、順道游羅浮山之時,目睹農民在烈日下插秧的苦況,即向縣令介紹中原插秧技術,并繪出“秧馬”(插秧船)圖形,命工匠制造,加以推廣應用,號召山中的道士及當地農民引渠灌溉,利用羅浮山瀑布泉水種植水稻。一時“惠州民皆已施用,甚便之”。

  東坡的善心之舉被廣傳佳話。他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小小秧馬在惠州的廣泛傳播,讓辛勞的傳統人工手插逐步轉向省時省力的先進農具應用,為惠州水稻農耕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稻米飄香

  機械化智能化推動水稻種植業轉型升級

  歷經千年,惠州積累了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如今,順應時代發展,水稻種植逐步向機械化、智能化發展,大米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近日,位于博羅縣石灣鎮的博羅縣絲苗米產業園內,早造優質絲苗米迎來收獲期,農戶們搶抓農時,動作純熟地操作各類機械,將粒粒稻谷“收入囊中”。

  “這些年來,我們的水稻種植面積從最初的30多畝,發展到現在自有優質絲苗米種植基地1300畝。稻田不僅實現了插秧、施肥、收割等全程機械化,還開始向智能化發展?!被葜莅橛揽导Z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伴永康公司”)總經理謝永佳告訴記者,智慧稻田安裝了遠程監控和天氣預警設備,農業專家可以對農田在線“望聞問切”,企業也可以根據天氣預警做出應變措施,有利于促進水稻穩產增產。

  自2021年博羅縣絲苗米產業園創建以來,伴永康公司作為牽頭實施主體,通過建立種植基地和聯農帶農機制,帶動3000多戶農戶種植水稻超3萬畝。

  “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年頭忙到年尾,非常辛苦,每次收糧時都忙得兩腳不沾地。現在種植、打藥、施肥、收割、烘干都用機械化,種田輕松了很多!”石灣鎮鐵場村種植戶鐘樹明說,在產業園的帶動下,他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了,高峰期種糧30多畝。

  這是惠州做好“大米文章”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惠州把建設科技集成、主體集合、產業集群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建成龍門、惠城、博羅3個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去年,惠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惠州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越來越多的大米(糧食)加工企業進駐園區,引入自動化設備,提升加工能效,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多種糧、種好糧的隊列,讓惠州出產的優質大米端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餐桌。


  “稻”路漫漫

  產業鏈延伸不夠,品牌影響力不足

  盡管已經實現規?;a,但惠州水稻種植仍然存在產業鏈延伸不夠、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問題。

  在新品種、新技術的加持下,惠州涌現出“矮陂絲苗米”“水中鯉”“年年豐”“雙豐魚”“伴永康”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米品牌。市場上的“米產品”也不少,如惠州市惠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開發的“一米愛”米粉、河粉系列產品。還有本地企業開發的米糠餅干、米糠固體飲料、萌芽糙米奶以及谷殼餐具等產品。

  可無論是大米新品種、大米深加工產品,要得到消費者和市場認可,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其中,品牌和品質是關鍵。

  “目前公司需要突破兩個瓶頸問題,一是大米深加工產品開發(如米制品產品),大米行業產業鏈往上下游延伸度不夠,特別是缺少有高附加值的產品;二是產品的品牌影響力、競爭力不強。”謝永佳說。

  溫和的氣候,充足的光照,特別是土壤富含稻類生長所需微量礦物質,讓惠城區橫瀝鎮矮陂村出產的絲苗米穗粒飽滿,米粒細長,做成米飯后又軟又香,口感特別好?!叭欢?,矮陂絲苗米品牌卻一直打不響,要贏得市場和消費者青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痹诨葜菔泻梦兜舅緦I合作社負責人潘靖新看來,惠州大米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和推介力度。

  類似情況在“龍門大米”中也存在。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在大米品牌建設方面,龍門縣走在全市前列。早在2018年,“龍門大米”就已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但“龍門大米”品牌宣傳力度不夠,致使大多數水稻種植戶對于“龍門大米”的概念還很模糊,品牌認知度比較低。此外,由于龍門大米未成立認定標準,部分家庭小作坊式企業的加工工藝有待提高,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大米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廣開門“稻”

  政策紅利和農業技術加持 水稻產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作為廣東農業大市、廣東水稻種植主要區域,惠州始終把糧食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糧食安全政策、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力以赴保障糧食生產。據統計,近三年,惠州水稻播種面積穩定保持在127萬畝左右,水稻產量保持在47萬噸左右。

  水稻種植要規模、產量,更要效益。惠州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推廣南晶香占、黃廣香占、野香優莉絲、泰豐優208等高產優質水稻品種,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2023年,全市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55.1%,技術普及率居全省前列。

  有了政策紅利、農業技術加持,惠州水稻產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種了10多年水稻的潘靖新對此深有感觸。依托村里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農田灌溉“引水難”、農業機械“通行難”、精耕細作“管理難”、糧食產能“提高難”的問題得到解決,潘靖新種植優質稻品種,采用社會化機械化服務,把“望天田”變成“致富田”?!敖衲旰献魃缱苑N500多畝,加上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的1000多畝,早稻產值約120萬元,200多戶合作農戶從中受益?!迸司感抡f。

  惠州不斷推動統防統治、農機社會化服務。目前,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已覆蓋多個縣(區),涵蓋水稻種植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農業機械租賃、農資供應等服務。“接下來,要進一步拓展服務覆蓋面,加強對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培育,進一步做好糧食安全及穩產高產保障?!笔修r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范”賦能大米產業

  全自動化育秧播種流水線上,空秧盤從輸送帶一端進入,撒底肥、種子、面肥,出盤……這段時間,龍門縣鴻遠種子有限公司育秧工廠內一片火熱。

  將育秧地從農田“搬進”工廠,推廣水稻優良品種,秧苗無菌安全、生長健壯,訂單式生產,不受天氣影響,不誤農時。作為龍門首家有資質的種子經營企業,該公司有4條全自動育秧生產線,一天可以育秧大約500畝,比傳統人工培育效率高10倍。

  好秧一半稻。近日,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舉辦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現場觀摩會,吸引了全縣各鎮(街)農業技術人員與水稻種植大戶參加?!耙詸C械化育秧技術為切入點,引進水稻大棚生產線育秧技術應用項目并作為示范點,提升育秧質效,助推水稻提質增產?!辈┝_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科技范”正賦能惠州大米產業。一粒小小的稻種,從育秧到種植,到產出大米進行加工,均可實現機械化、智慧化和規模化生產。

  目前,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駐農業龍頭企業10余家,園區稻谷加工量達800噸/日,烘干量達720噸/日。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豐魚”)是產業園牽頭企業。敞亮的車間內,機器有條不紊運行,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查看各項數據,通過智能化操作完成去砂石、篩秕谷、脫谷殼、分米粒、拋光等大米加工工序。


  三產融合聯農帶農,壯大產業帶動增收

  走進絲苗米文化體驗館,通過VR技術了解農耕歷史、參觀大米自動化生產線、體驗水稻收割……近年來,雙豐魚推出的“工業+農業+旅游”模式頗受市場歡迎。

  “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大家了解大米的‘前世今生’,又可以讓游客為龍門大米代言,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劉俊鵬說,三產融合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徑,通過為農戶提供種子、水稻收購、加工、技術服務、農機農資等方式,目前公司已輻射帶動周邊2000多戶農戶提高收益。

  如何做好大米產業三產融合文章,惠州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農業企業都在努力探索和嘗試。

  例如,惠東縣寶口鎮抓住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契機,建立了一條從土地流轉到水稻種植、精加工及品牌銷售的產業鏈條,并打造了“江源大米”品牌。近日,佐坑村的水稻種植基地成片復耕復種的稻田掀起陣陣稻浪,宛如一幅油畫,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游玩。

  在惠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惠城區農村科技特派員王國莉的指導下,惠城區汝湖鎮圍仔村農戶改種附加值更高的富硒大米,將原來同品種每斤只能賣三四元的大米,提升到8元以上,為當地農戶增收150萬元。王國莉認為,應積極鼓勵本地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主動對接上級機構,加快培育適合本地推廣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水稻品種,加快推廣應用現代種植技術,大力推進水稻上下游“全產業鏈”建設,從一二三產業融合角度推動產業增收。

  政府引導、企業轉型、科研院所支撐、種植戶發力,不斷推動水稻種植產業轉型升級。良種、良法、良田、良機讓惠州大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好“豐”景正在成為現實。


  記者手記

  做好“糧頭食尾”文章 讓新“稻”路通達四方

  一顆稻谷,可以變成大米、磨成米粉、做成米飯,滿足溫飽;一粒米,可以變成餅干、米茶、糕點,成為零食飲品;一塊稻田,以農耕文化為魂,美麗鄉村為韻,可以滿足著游客望山看水憶鄉愁的需求……

  “一粒米”可以牽出一條產業鏈,拉動種子、種植、加工、銷售、旅游乃至品牌的升級。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文章,發展預制菜和食品產業集群,促進農業與制造業、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有實力的生產經營主體。

  這也為“小米?!钡男隆暗尽甭分该髁朔较颉W鰪姟凹Z頭”,推廣良種、良機、良法,產出更多優質糧食,打響大米品牌知名度;擺活“食尾”,結合市場需求,延伸“一粒米”的產業鏈、提升“一粒米”的附加值;做活“稻米+”文章,融入鄉村旅游、農耕文化、學生研學等業態發展第三產業,推動水稻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讓新“稻”路通達四方。

記者歐陽成 駱國紅 香金群 陳春惠 實習生鐘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 欧美大荫蒂毛茸茸视频|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jlzzjlzz欧美大全|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eeuss影院在线观看| www.四虎影视| 福利一区在线观看|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久播影院理论片不卡影院| 日韩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冬日恋歌国语版20集中文版| m.jizz4.com|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无遮挡动漫画在线观看| 午夜男人一级毛片免费|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欧美日韩一本大道香蕉欧美| 国产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h |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男人操女人的免费视频|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免费观看的黄色网址| 99久9在线|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电影|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三级中文有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