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德賽西威惠展廳體驗智能駕駛。記者邱若蓉 攝
仲愷高新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無人駕駛公交。記者鐘暢新 攝
名商科技展廳。記者張藝明 攝
華陽通用汽車智能駕駛倉。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打開車門,駕駛位空無一人,在小程序下單后無人駕駛車帶你自由出行……前不久,武漢“蘿卜快跑”無人駕駛車火爆出圈,頻現熱搜。
在惠州,無人駕駛場景早已實現市場應用。2022年底,仲愷高新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無人駕駛公交試運營,惠州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無人駕駛公交。
無人駕駛頻頻出圈,背后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速。作為全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重要一極,惠州形成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榜中國智能網聯汽車50強城市,并培育出德賽西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
如今,智能網聯汽車迅猛發展,不斷催生汽車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并成為城市間競逐的新賽道。未來,惠州如何在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提速,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為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增添新動能?
研發新技術
“無人”駕駛如同經驗豐富“老司機”
完全放開雙手,甚至不看路面,汽車也能將你送達。這樣的場景已不再是想象,在惠州正逐漸成為現實。
日前,記者來到德賽西威惠南工業園,親身體驗了一把智能駕駛的樂趣。
走進園區,一輛新能源SUV映入眼簾。該車的智駕技術中,算力支撐平臺為德賽西威智能駕駛域控制器。
從外觀看,該車與普通汽車并無異,但車頭、側面及車尾部均裝有攝像頭與激光雷達,能為車輛提供精準感知周邊障礙物的能力和全方位無死角的“視野”。
“我們準備出發了。”駕駛員啟動車輛,手握方向盤駕車駛出園區,在快駛入惠大高速前,只見駕駛員輕輕觸碰中控顯示屏上的NOA高速智能駕駛系統,顯示屏上立馬出現藍色的智能駕駛功能,上面的藍色引導線標示出了車輛前進路線。
“ACC輔助駕駛已激活,導航輔助駕駛已激活。”隨著提示音的響起,車輛已交給電腦操控。而車上的駕駛員則是右腳離開油門踏板,雙手輕輕放在方向盤上,做好隨時手動接管車輛的準備。
記者看到,從匝道駛入行車道后,車輛在安全情況下時速迅速提到100公里,保證通行效率。當遇到前車變道時,智能駕駛車輛會及時減速進行避讓;當遇到前車開得太慢時,還會提醒駕駛者準備超車,然后加速超過前車。
很快,就要下高速駛入匝道了,智能駕駛車輛自動識別岔道口后,打開轉向燈提前變道,并減速到時速40公里進入匝道。“200米后,功能即將退出,準備手動接管。”在高速行駛即將結束時,系統還自動提醒駕駛員手動接管駕駛。
整個體驗過程中,記者感受到智能化駕駛帶來的便利,智駕能夠與真人司機一樣即時辨別各類路況信息,即時作出安全、科學的決策,展現的避障能力完全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
如果說德賽西威的智能駕駛是給車輛安裝了一顆“聰明的大腦”,那么名商科技的遠程智駕,則猶如科幻大片中的模擬駕駛艙,是真能遠程控制車輛駕駛。
日前,在惠陽區三和街道的名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坐在模擬駕駛艙中,控制著一臺工程車模型穿梭在公司展廳內,給記者展示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遠程駕駛技術。
系上安全帶,調整座椅,打開點火開關,啟動車輛……所有步驟像進入到真實駕駛室一樣,都需要按照規定流程完成。只不過,駕駛員面前的不是擋風玻璃,而是模擬器三塊顯示屏——車外環境、駕駛軌跡等一目了然。
“在礦山、港口等低速封閉場景,工程機械駕駛員作業環境惡劣一直是行業痛點,無人智能駕駛技術正是破解這一困境的關鍵。”名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志洲介紹,該技術可以運用于工程機械設備,駕駛員透過顯示屏可以監控車輛狀態,并通過操作油門、剎車、手柄等,遠程完成車輛行駛、抓取等動作,讓駕駛員遠離礦山等惡劣環境。
江志洲介紹,智能遠程駕駛系統主要靠攝像頭將車輛四周狀況采集后傳給車載中央控制器,再把處理過的信息通過5G網絡傳輸到遠端的模擬駕駛艙,依靠最核心的低延時技術,駕駛員的遠程操作和現場車輛作業幾乎可以達到同步進行。
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惠州眾多科技公司紛紛挺進智能駕駛領域,自主研發新技術,加快布局智能網聯汽車賽道。如華陽集團依托高性能計算平臺、多傳感器融合、駕駛輔助控制算法以及智能網聯技術,從低速泊車場景向高速自動駕駛場景延伸,提供人-車-路-云協同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鏈出大產業
聚集近50家產業鏈企業,年產值超410億元
去年8月份,廣東省公布了2022年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名單,德賽西威與廣汽集團成為全省唯二的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
作為惠州本地成長起來的“鏈主”企業,德賽西威是國際領先的移動出行科技公司之一,其多個細分領域產品穩居國內龍頭地位,整體實力位居國內汽車電子行業第一。2020年底,德賽西威牽頭組建廣東省高端汽車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著力解決全省汽車電子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
不僅如此,前不久,《2024全球汽車供應鏈核心企業競爭力白皮書》發布。其中,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華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惠企入選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
一座城市,3家企業入選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可見,惠州在汽車供應鏈中的實力。
一個“龍頭”帶起一個產業鏈條,一條產業鏈串起產業集群。目前,依托德賽西威、華陽通用等汽車電子龍頭企業,集聚博實結、名商科技等近50家產業鏈企業,形成了車載導航、信息娛樂、智能駕駛、電源管理系統、電控系統為主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2023年,惠州智能汽車電子產值超過410億元。
伴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快速發展,汽車電子智能化產品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汽車電子成本占整車成本比重不斷增加,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并保持較高增長率。
“華陽多媒體HUD、無線充電產品市場地位、技術能力位居國內前列。”華陽集團副總裁、華陽多媒體董事長韓繼軍介紹,華陽多媒體從2012年開始自主研發HUD,在客戶資源、研發能力、智能制造、供應鏈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目前,已獲得國內自主車企、新勢力車企、合資車企及海外車企等客戶的眾多項目。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今年前5月,華陽多媒體HUD產品以22.3%的市場份額,持續占據國內乘用車市場首位。
得益于HUD等汽車電子產品線的持續高增長,華陽集團的營收和利潤也水漲船高。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93億元,同比增長46.23%。其中,汽車電子實現營業收入30.71億元,同比增長65.41%。
“隨著智能駕駛的廣泛應用,高階智能駕駛功能規模化商用迎來高速增長契機,帶動公司智能駕駛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德賽西威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德賽西威高算力平臺IPU04已在多家客戶實現規模化量產,并有大量在手訂單將陸續實現量產配套,同時輕量級智能駕駛域控制器不斷推出更多新方案,適配行業需求。
數據顯示,德賽西威智駕域控2023年以46萬套供貨量高居行業榜首。今年上半年,德賽西威營業收入116.92億元,同比增長34.02%。其中,智能座艙業務同比增長27.43%,智能駕駛業務同比增長45.05%,網聯服務業務同比增長66.9%,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業務可謂齊頭并進。
“去年,惠州上榜中國智能網聯汽車50強城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智能網聯汽車是惠州電子信息產業五大優勢主導產業之一。作為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新能源動力電池等領域具有較強優勢。
搶抓新機遇
發力汽車智能化“下半場”,推動產業駛入“快車道”
業界已經形成共識:汽車業正在經歷大變局,“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893億元增至2023年的3301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3832億元。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大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發布《進入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基本信息》,指導進入試點的聯合體開展試點實施工作,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駕駛技術既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場景,也是綠色低碳出行解決方案的重要支撐。”在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澄看來,惠州亟需進一步搶抓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重大機遇,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
事實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群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
2023年1月份,我市印發《惠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重點發展無人駕駛系統、智能座艙、信息娛樂系統、智能傳感器、車載通信模組、電機電控電池系統等,以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無人駕駛公交車項目為示范引領,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成為國內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打造國內領先的研發產業基地和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惠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有著比較好的基礎,但該賽道對企業要求高,尤其是研發投入和人才需求。”德賽西威高級副總裁、技術中心總經理黃力認為,推動惠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需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強化城市協同發展,同時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把更多高端人才吸引到惠州。
“惠南科技園將致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千億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建成集軟硬件研發、測試、產業化于一體的綜合性特色產業園區。”惠南科技園有關負責人說,該園區將在德賽西威已有自動駕駛測試場的基礎上,將園區內道路及周邊道路打造成開放式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為相關企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提供一站式服務。
目前,我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集中在仲愷高新區。“近年來,德賽西威、華陽通用等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車聯網及應用創新產業基地正逐步建成。”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通鏈上企業配套協作堵點卡點,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推進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強與整車生產企業的溝通、交流和配套,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他山之石
武漢沖擊“自動駕駛第一城”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僅要造一臺“聰明的車”,還要打造“智慧的路”,布局“強大的云”,將車輛、道路、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連為整體。其中,武漢是領跑者。
良好的產業基礎,是武漢沖擊“自動駕駛第一城”的核心優勢。長江以北,以“中國車谷”著稱的經開區集聚了14家整車廠和1200余家零部件企業;長江以南,被譽為“中國光谷”的東湖高新區,以光通信、芯片、信息網絡等為代表的“光芯屏端網”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目前,武漢已集聚東風悅享、百度、小米、億咖通、華礪智行、芯擎科技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核心企業100多家。
此外,武漢相關政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促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僅涵蓋了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示范應用等方面,還注重打造產業生態,吸引相關企業和機構入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武漢還建設了多個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道路自動駕駛示范區,為企業車路協同技術的測試應用及全面驗證提供了有力支持。
記者邱若蓉 謝寶樹 林麗娟 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