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面積】惠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屬珠江三角洲東北、東江中下游地區,地處北緯22°24′~23°57′,東經113°51′~115°28′之間。市域東西相距152千米,南北相距128千米。東接汕尾市,南臨南海,與深圳市相連,西南接東莞市,西交廣州市,北與韶關市、東北與河源市為鄰。與周圍6市政區界線846.49千米。市政府駐惠城區江北街道。
惠州市通車高速公路20條,通車里程約925千米;普通國省道公路20條,通車里程1385千米,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11268千米,全市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客運目標。廈深高鐵、贛深高鐵、莞惠城軌惠州段通車,高鐵25分鐘到深圳,61分鐘到香港。惠州機場通航國內38個城市45條航線,覆蓋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惠州港作為國家一類口岸,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80個,總吞吐能力1.5億噸/年。
全市土地面積11350.3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5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81.4千米,是廣東省海洋大市之一。半島與海灣相間,良港較多。島嶼羅列,有大小島嶼162個。
【地質】惠州市處于華南褶皺系大地構造單元,地質構造和地層巖性較復雜。地質構造以北東走向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次之,主要斷裂構造有羅浮山斷裂帶、紫金—博羅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地層與巖石多變,惠州東部和西北部主要分布花崗巖等巖漿巖,西部分布有混合巖、變質巖,北部、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有砂巖、礫巖、石灰巖等沉積巖,伴隨斷裂帶分布有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硅化巖等動力變質巖,在東江、西枝江河谷階地、平原谷地及南部沿海一帶分布有黏性土、砂土和卵礫石土等沖積物。
惠州在地質歷史上巖漿活動強烈,地質構造發育,成礦條件較好,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已探明礦種38種,發現礦產地(點)506處,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14種,非金屬礦產21種,水氣礦產1種。龍門縣永漢鎮和龍田鎮,惠城區橫瀝鎮等地帶蘊藏豐富地熱資源,位于橫瀝鎮“惠熱1井”的發現是迄今為止廣東省內水溫最高、自噴流量最大地熱資源。惠東縣安墩鎮具有較高地熱潛能,存在較豐富地下熱水資源。
在亞熱帶氣候環境下,巖石風化作用強烈,殘積、沖積形成土層厚度較大,羅浮山一帶表層土壤鉀、磷含量較高,潛在肥力較好。2021年10月惠東縣鐵涌鎮地區開展富硒土壤調查工作,圈定8.35平方千米富硒土壤區,土壤硒含量0.4~1.87毫克/千克,所采集6個農作物樣品中,3個農作物樣品達到富硒標準,梁化鎮一帶農作區土壤具有一定富硒潛力。
惠州市主城區完成了450.29平方千米、100米以淺的城市地質調查工作,該工作基本查清了惠州市主城區地下三維地質、三維水文地質和三維工程地質特征,并對主城區的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進行區劃和評價,其中淺層(0~15米)、次淺層(15~30米)、次深層-深層(30~100米)地下空間適宜區分別占該層空間比例33.83%、38.27%、87.98%。為未來數字城市和透明城市建設、城市規劃和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支撐。
【地貌】惠州市北依九連山,南臨南海,為粵東平行嶺谷西南端,地貌大部分屬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勢西北、東北部高,向中部東江傾斜。境內主要山脈分屬天堂山脈、羅浮山脈、白云嶂山脈、蓮花山脈和南部海岸山脈。其中,中低山分布約占全市陸地面積7.7%,丘陵約占26%。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惠東縣境內蓮花山主峰海拔1336.2米,為全市第一高峰。
中部主要為沿江沖積平原和東江、西枝江及其支流侵蝕、堆積形成臺地、階地,約占陸地面積66.3%。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潼湖濕地是廣東省最大內陸淡水濕地。
南部臨南海,島嶼星散分布,海岸線曲折多灣,全長281.4千米。基巖、砂質、泥質、生物及人工岸線相間,潟湖、濕地發育。在大亞灣小鷹嘴、惠東黑排角、墨子石等基巖岸線保留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地質遺跡資源;在雙月灣形成有雙月形海相沉積地貌。惠東縣稔山鎮、鐵涌鎮、黃埠鎮、吉隆鎮、鹽洲鎮、大亞灣澳頭鎮等地,為沿海紅樹林和濕地分布區,總面積3634公頃,其中,大亞灣澳頭鎮濕地被列為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考洲洋濕地和稔山濕地被列入市級濕地保護區。
龍門縣平陵鎮、龍華鎮、龍江鎮、永漢鎮、龍田鎮,博羅縣公莊鎮及惠陽區淡水街道一帶見喀斯特巖溶地貌。
【水文】2023年,惠州市平均降水量1624.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935.2毫米(1991—2020年)偏少16.1%,屬平水偏枯年份。市區平均降水量1407.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686.9毫米(1991—2020年)偏少16.6%,降水天數121天。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84.2%。9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21.7%;其次6月,占全年17.2%;12月降水量最小,僅占全年0.3%。年降水量高值區在龍門縣上坪—鐵崗—地派一帶,上坪站降水量2507.0毫米;低值區在安墩—多祝—白盆珠一帶,白盆珠站降水量1150.5毫米。龍門縣上坪站降水日數最多,為168天;惠陽區淡水站降水日數最少,為106天。
汛期,東江干流惠州市區惠陽水位站最高洪水位10.86米(4月6日),較警戒水位低2.09米。東江下游控制站博羅水文站年徑流量165.0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23立方米每秒,年最大流量5150立方米每秒,年最小流量-118立方米每秒,年輸沙量45.2萬噸,年平均輸沙率14.3千克每秒,年平均含沙量0.027千克每立方米。
9月上旬至中旬,受臺風“蘇拉”“海葵”和冷空氣影響,東江流域出現3場強降雨過程,全區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惠州市惠陽區、惠東縣。受強降雨影響,東江干支流有明顯漲水過程。嶺下站年最大洪峰流量3710立方米每秒(9月16日),博羅站年最大洪峰流量5150立方米每秒(9月16日)。(文中水位采用珠江基面高程系統。)
【氣候】2023年,惠州市氣候特點如下:入汛偏早、降雨略偏少,局地對流劇烈,龍舟水年景偏輕,初臺偏晚,臺風影響偏重,極端性高溫明顯,寒潮過程影響大。
年平均氣溫 龍門縣21.9℃,較常年同期(1991—2020年,下同)偏高0.7℃;博羅縣23.2℃,偏高0.5℃;惠城區23.1℃,偏高0.6℃;惠東縣23.0℃,偏高0.8℃。
年極端最低氣溫 龍門縣-1.0℃,1月30日;博羅縣3.1℃,12月24日;惠城區3.6℃,12月22日;惠東縣3.7℃,12月24日。
年極端最高氣溫 龍門縣38.5℃,5月30日,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高;博羅縣38.6℃,7月15日,為有氣象記錄第三高;惠城區37.8℃,5月30日;惠東縣37.4℃,5月30日。
最冷月1月 全市1月平均氣溫14.3℃,較常年同期偏高0.5℃。惠城區14.7℃,較常年同期偏高0.5℃。
最熱月7月 全市7月平均氣溫29.2℃,較常年同期偏高0.7℃。惠城區29.3℃,較常年同期偏高0.6℃。
年降雨量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75.4毫米,較常年同期(1945毫米)略偏少14%。龍門縣年雨量1786.6毫米,較常年同期略偏少17%;博羅縣1458.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5%;惠城區1782.4毫米,正常;惠東縣1673.9毫米,較常年同期略偏少12%。
年日照時數 龍門縣年日照時數1721.8小時,較常年同期正常;博羅縣1775.8小時,正常;惠城區1779.1小時,正常;惠東縣1989.8小時,正常。各縣(區)年日照百分率在39%~45%之間。
低溫凍害 1月下旬中、后期,受冷空氣不斷補充及輻射降溫影響,早晚寒冷,龍門錄得過程最低氣溫-1.0℃,北部和東部山區出現大范圍霜(冰)凍;12月中旬中期至下旬中期,受寒潮及輻射降溫影響,長時間寒冷,北部和東部山區出現霜(冰)凍,其中南昆山、羅浮山和象頭山等山頂出現了冰掛現象。
低溫陰雨 1月中旬中后期,全市各地出現3~4天的低溫陰雨天氣;1月下旬中、后期,龍門低溫陰雨天氣持續8天,其余縣區3~4天;12月中旬中期至下旬中期,全市各地出現長時間的低溫陰雨天氣,其中龍門11天,其余縣區8天(低溫陰雨定義:日平均氣溫≤12℃,持續3天以上或日平均氣溫≤15℃,每天日照時數≤2小時,連續7天或其以上,以上記錄均為滿足第一條)。
汛期 3月26日全市開汛,開汛時間較常年(4月11日)偏早16天。全市汛期(3月26日—10月31日)平均降水量1589毫米,占全市年平均降水量94.8%,較常年同期正常。其中前汛期708毫米,偏少23%;后汛期881毫米,略偏多14%。汛期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各縣(區)汛期降雨情況分別為:龍門縣汛期1627.6毫米,略偏少11%,其中前汛期756毫米,偏少34%,后汛期871.6毫米,偏多29%;博羅縣汛期1389毫米,略偏少18%,前汛期570.6毫米,偏少38%,后汛期818.4毫米,正常;惠城區汛期1721.1毫米,略偏多10%,前汛期817.8毫米,正常,后汛期903.3毫米,略偏多18%;惠東縣汛期1618.2毫米,正常,前汛期687.5毫米,略偏少17%,后汛期930.7毫米,正常。“龍舟水”年景偏輕,全市平均降水量321.9毫米,較常年同期(402.3毫米)偏少20%;共有5個熱帶氣旋影響惠州市,較近20年同期(2001—2020年,2.8個)偏多。
暴雨 2023年,惠州市共出現7次明顯的暴雨過程。3月24日白天至26日夜間,各地普降大雨到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68.6毫米,最大累積降水量龍門地派141.9毫米。4月5日,龍門、博羅出現了暴雨局部大暴雨,惠城區、惠東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39.5毫米,龍門龍潭錄得最大降水量195毫米。5月6日夜間—7日,各地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7~10級雷雨大風,全市平均降水量49.4毫米,惠城蘆洲錄得最大降水量154.7毫米。5月18日夜間—19日,中北部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南部雷陣雨局部暴雨,龍門地派最大降水量111.5毫米。6月13日下午—18日下午,惠州市出現較大范圍強降水,全市平均雨量116.1毫米,惠東平山街道錄得全市最大累積降水量286.3毫米,惠城區馬安鎮錄得最大1小時雨量70.6毫米。8月10—12日,各地雷雨頻繁,降水局地性強、雨強大,惠城區江北錄得小時降水量101.7毫米(10日19時15分—20時15分)破惠城區小時降水量歷史極值。9日20時—10日20時,龍門東部、博羅東北部和惠城區江北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最大降水量為龍門龍城153.5毫米,小時雨量最大為龍門龍潭95.4毫米;10日20時—11日20時,惠東、大亞灣西區和惠陽東北以及惠城區江北和龍門北部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最大降水量為惠東安墩130.8毫米;11日20時—12日20時,惠城區、惠東西北部和龍門縣城出現了暴雨,最大降水量為惠城龍豐84.9毫米。9月14—16日,惠州市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64.3毫米,最大降水量為惠東港口258.1毫米,小時雨量最大為惠東小星山島91.5毫米。
熱帶氣旋 2023年,共有5個熱帶氣旋影響惠州市。2304號臺風“泰利”(臺風級)是2023年影響惠州市的第一個熱帶氣旋,較常年同期(6月27日)明顯偏晚21天。受其外圍環流影響,7月15日20時—18日20時,惠州市出現了較明顯風雨過程,沿海和近海海域出現8~10級,陸地6~9級陣風,大亞灣沱濘列島錄得全市最大陣風27.6米每秒(10級);全市平均降水量71.4毫米,惠東高潭錄得全市最大降水量202.4毫米,最大1小時為惠東高潭65.1毫米。受2305號臺風“杜蘇芮”(超強臺風級)影響,7月29—30日惠州市北部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和6~7級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全市平均雨量48.9毫米,博羅橫河錄得最大過程降水量248毫米,最大1小時雨量為博羅公莊和橫河70毫米。2309號臺風“蘇拉”(超強臺風級)給惠州市帶來嚴重風雨影響,具有“強度極強、路徑怪異、移速緩慢、風雨面廣”的特點。受其外圍環流影響,8月31日8時—9月2日20時惠州市中南部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93.3毫米,惠東黃埠錄得最大過程降水量366.1毫米和最大1小時雨量48毫米;陸地普遍出現7~10級陣風局部11~12級,最大為33.8米每秒(12級,惠東平海),沿海陣風15~16級(52米每秒,16級,三門島)。受2311號臺風“海葵”(超強臺風級)殘余環流和季風共同影響,9月5—8日惠州市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40.2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惠東高潭267.3毫米,最大1小時雨量為大亞灣霞涌69.2毫米。受2314號臺風“小犬”(超強臺風級)環流和冷空氣疊加共同影響,10月6—9日,惠州市沿海和近海海面陣風達8~10級局地11級,陸地陣風6~8級局地9級,大亞灣三門島錄得海面最大陣風31.1米每秒(11級),大亞灣石化區錄得陸地最大陣風22.5米每秒(9級);南部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大亞灣西區錄得全市最大降水量164.6毫米。
干旱 2月7日—3月23日,全市以晴朗干燥天氣為主,氣溫明顯偏高,降水明顯偏少。全市平均氣溫(18.8℃)較歷史同期偏高2.0℃,平均降水量僅3.9毫米,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97%,創歷史同期最少紀錄。由于溫高雨少,氣象干旱范圍不斷擴大,至3月22日惠州市出現了重旱特旱等級的氣象干旱,3月下旬中后期的兩場大范圍強降水過程使各地氣象干旱得到了明顯緩解;11—12月全市降水偏少,較常年同期分別明顯偏少82%和86%。11月中旬氣象干旱開始露頭,12月氣象干旱,至12月31日,惠州市出現了輕旱—重旱等級的氣象干旱。
高溫 全市年平均高溫日數為22.5天,其中龍門縣27天,博羅縣27天,惠城區22天,惠東縣14天(高溫定義:日最高氣溫≥35℃)。高溫天氣主要出現時段: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前期,6月中旬前期,7月上旬末至中旬中期,7月下旬初至中后期,8月上旬前、中期,9月下旬初,10月上旬初。此外,5月30日出現了破紀錄的極端高溫天氣,其中龍門(38.5℃)、博羅(38.3℃)和惠東(37.4℃)日最高氣溫為有氣象記錄以來5月第一高,惠城區(37.8℃)為第二高。
寒潮 2023年冷空氣活動頻繁,有3次冷空氣達強冷空氣和1次達寒潮標準。1月15日凌晨—19日,受強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惠州市降溫明顯并出現低溫陰雨天氣,24小時降溫幅度7.5~8.4℃,48小時降溫幅度13.2~14.7℃,最低氣溫:龍門5.3℃,其余縣區6.6~6.7℃。1月23日夜間—31日,受強冷空氣不斷補充和晴空輻射影響,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并伴有6~8級局部9~10級大風,24小時降溫幅度4.8~6.5℃,過程降溫幅度7.6~9.7℃,最低氣溫:龍門-1℃,其余縣區3.7~5.9℃,其中龍門連續4天最低氣溫低于5℃,連續8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2℃。2月13日下午—16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并伴有小雨和6~7級局部8級大風,24小時降溫幅度7.7~9.2℃,48小時降溫幅度8.6~10.4℃,最低氣溫:龍門5.4℃,其余縣區8.4~9.1℃。12月16—25日,受寒潮南下影響,惠州市各地出現了降水、大風和劇烈降溫過程,此次過程具有“氣溫下降急、降溫幅度大、氣溫低、持續時間長、影響廣”等特點,是1978年以來12月份影響惠州市的第二強冷空氣過程(最強為1991年12月25—28日過程),24小時降溫幅度達9.4~11.2℃,48小時降溫15.6~16.1℃。冷空氣影響期間各地以陰天為主日溫差小、氣溫偏低,天氣寒冷,共有8~11天日平均氣溫<12℃,其中龍門連續12天日最低氣溫≤8℃,其余縣區連續12天最低氣溫≤10.3℃。
【自然災害】 2023年,惠州市啟動1次防汛應急響應、5次防風應急響應對汛情、險情。防御第9號臺風“蘇拉”時,首次將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發布“五停”指令、緊急動員令和告市民一封信,下達自然災害救災資金1664萬元,為9846名集中安置的受災群眾提供應急期生活救助,幫助因災“全倒戶”9戶進行房屋恢復重建,全年未發生因災亡人事件。發揮市森林防火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抓好森林防滅火各項工作,特別是組織森林火情處置工作,全年接報衛星熱點47個,火警電話109個,經核查大部分為燒雜或燒田草,其中森林火險火情3起,均于4小時處置完畢,無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