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優越的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惠州的民宿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圖片來源:記者楊建業 攝
環境優美、情懷濃郁、富有創意的民宿,已成為無數人旅游入住的首選,麗江、鼓浪嶼、莫干山等地的民宿,在業界大紅大紫,往往一房難求,而在廣東,以深圳較場尾為代表的民宿,也搶盡風頭,頗受歡迎。
近年來,惠州民宿發展迅猛,從海邊到山區,全域開花,有大小民宿300多家,產生了禾肚里稻田酒店、愛樹山居、五合院等“網紅”民宿,沿海地帶、環羅浮山、南昆山民宿集群已現雛形,在省內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6月21日,《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出臺,這是國內首個省級民宿管理辦法,對民宿的開辦條件與程序、經營規范等作出明確的規定,被業界認為將推動民宿從“灰色地帶”到“陽光地帶”的規范管理升級。在此背景下,惠州市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協會成立,旨在更規范、更有力地推動惠州民宿業發展。
惠州民宿,已站在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上重新出發。
現狀
300多家特色民宿遍布全市
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的非標住宿業態,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廣東有民宿3000多家,民宿業成為旅游產業中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而在惠州,據不完全統計有300多家特色民宿。
佛山順德游客瑩瑩和小陳通過網絡預訂,入住位于惠陽秋長的谷里民宿。一路蜿蜒的鄉間小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讓人心情不由放松。她們看到由祠堂改造而成的民宿,古色古香,打開房門進去一番觀察,非常滿意。瑩瑩說,民宿里的窗戶、椅子以及其他室內家具都很古樸,該有的硬件設施如浴缸、空調、床墊都很舒服,有的甚至比酒店還好,這種民宿體驗很棒。
惠州近年來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中,把鄉村旅游作為重點,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其中,博羅環羅浮山鄉村旅游帶打造的“七星耀羅浮”、龍門縣打造的“四菜一湯”等特色旅游品牌,都較好地促進了民宿業發展。
惠州市全域旅游發展顧問、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認為,惠州民宿發展一直處于全省領先水平,是廣東民宿行業的探索者、先行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惠州已經有了民宿行業的雛形——南昆山高山別墅,隨后,大亞灣東升漁村也逐步形成了民宿業態。
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調研員田佑良說,近年來,惠州市鄉村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壯大,在全省占有很大比重。
梳理惠州的民宿版圖可以發現,從大亞灣、惠東沿海,到惠東、博羅、龍門的山區,惠州民宿遍布全市各縣(區),而且還涌現了南昆山家庭旅館、橫河鎮上良民宿、“龍門客棧”等在業內小有名氣的民宿業態。
民宿前的歡樂合影。(資料圖片)
經驗
區域民宿品牌成功輸出至外省
近年來,隨著惠州全域旅游建設的推進,惠州民宿也在持續發展,像博羅禾肚里、上良,龍門愛數,惠陽秋長谷里等民宿在業內都赫赫有名,帶動了旅游業發展和周邊村民致富。
惠州的民宿品牌,還輸出至外市甚至外省。
位于博羅縣橫河鎮河肚村的禾肚里稻田酒店,是一個集生態旅游、農業體驗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度假區,項目主體由廢棄小學校舍改建而成,被譽為“珠三角地區最美民宿”,是全國民宿示范單位100強。最近幾年,禾肚里品牌延伸至博羅縣長寧鎮,在松樹崗村建設了“松院”“荔院”兩間民宿,還在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百侯鎮建設鄉村民宿。
“在惠州,龍門客棧可以說是區域品牌的探索者。”吳志才稱,惠州禾肚里不僅探索區域品牌,還將民宿品牌推向了湖南,通過本地的重投入加上輕資產的品牌運營,實現民宿品牌化發展。
瓶頸
民宿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精品特色稍顯不足
在業界看來,惠州民宿發展如此迅猛,離不開惠州的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
廣東省旅游協會民宿分會會長羅健強說,惠州具有獨特的海濱、湖泊、山林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又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內,在發展全域旅游、鄉村經濟的同時,打開了民宿的巨大市場。“基于惠州旅游資源豐富的基礎,惠州民宿的發展同樣是全域發展,不論是海邊還是山區,處處可見特色民宿。”但目前惠州民宿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亟需提升,比如,同樣是濱海景區的民宿,和深圳大鵬的民宿相比,惠州民宿精品、特色還稍顯不足。
另外,對民宿經營者而言,目前廣東民宿業發展還存在缺少統籌規劃、管理依據不足、事中事后監管困難等問題,民宿經營者獲得合法經營資格困難。惠州愛樹鄉村度假山居總經理謝煒添表示,愛樹落戶龍門天堂山時,就遇到了用地規劃、經營資格等諸多問題,后經多番協調,才得以順利開業。
“因為缺少法規,惠州民宿業主最擔心的是民宿的合法經營資格,生怕哪天開著開著就被迫關門。”禾肚里稻田酒店負責人鄭春桃說,由于缺乏經營的安全感,在拓展業務方面難免有所顧慮。另外,由于民宿是體驗感很強的業態,很多游客來這間民宿住一晚就會想著下次換一間,這也考驗著民宿經營者的智慧。
破局
惠州率先成立行業協會統籌促進行業發展
6月21日,《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對民宿的開辦條件與程序、經營規范等作出明確規定,被業界認為將推動民宿從“灰色地帶”到“陽光地帶”的規范管理升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辦法首次設立了民宿登記備案制度,明確了廣東省民宿開辦的條件和程序,具有創新性。
另一個利好消息傳出:7月3日,經過2年多的籌備,惠州市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協會在禾肚里稻田酒店成立。該協會將致力于規范惠州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管理及服務,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惠州品牌民宿,推動行業規范有序管理,加強行業培訓和學習,引導新興住宿產業消費,推動全市民宿旅游健康發展。
“目前,通過協會可以實現客源共建共享,現在很多游客喜歡打卡體驗各類民宿,未來協會將積極協調資源,讓更多游客了解惠州精致美麗的民宿。”該協會會長鄭春桃表示。
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場管理科陳英瑋表示,民宿客棧是一種旅游新業態,惠州市成立民宿客棧和精品酒店協會,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填補了我市非標住宿業態的一個空白,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游、規范民宿管理有著積極的作用。而針對日前下發的《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將積極與各縣(區)、部門協調商議,出臺符合惠州實際的民宿管理條例,引導惠州民宿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展望
強化聚集和品牌效應打造惠州樣板
而對如何進一步促進惠州民宿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也給出招數。
羅健強表示,我國的民宿如今逐漸迎來全面發展的階段,從麗江、鼓浪嶼、西塘等民宿發展路徑可知,民宿的集群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游客希望體驗的是當地的自然和人文場景。
“有設計感、體驗感、個性化的民宿將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80后、90后人群”。羅健強說,惠州民宿市場巨大,但應該注重聚集化發展,比如,加強濱海、環羅浮山、南昆山民宿群的聚集建設,形成品牌和影響力。
“只有完善的管理,并保證民宿行業整體安全、干凈和舒適,才能讓民宿業持續健康發展。”廣州市民宿協會副會長陳潮輝表示,早在2014年,廣州增城為了規范和推動民宿的發展,啟動實施“萬家旅舍”計劃,并成立了萬家旅舍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政府規劃、企業牽頭、群眾參與、政策扶持等多項措施,打造“萬家旅舍”民宿旅游品牌。陳潮輝說,通過逐步完善管理條例,對掛牌“萬家旅舍”的民宿嚴格管理消防、安全和衛生,并引導民宿特色化發展,這種方法值得惠州借鑒。
“民宿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通過建立品牌帶動發展。”吳志才認為,惠州民宿業要實現創新發展,必須結合新發布的《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通過政策的引領和驅動實現發展,也需要當地政府不斷出臺配套政策支持民宿品牌化運營。
吳志才說,除了走出去,還要引進來,通過政府政策支撐保障民宿業發展,從而吸引全國范圍內有理念、有情懷、有實力的民宿資本來惠州投資,進一步激活鄉村資源,帶動鄉村振興,從而激發當地村民干事創業的熱情,讓他們也參與民宿建設,將自己的房子拿出來做民宿,做一些真正的老百姓的民宿,實現整個民宿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政府政策引領、資本運作,讓村民共建、共享、共榮,構建三位一體的模式,才能真正實現小民宿大產業,走出惠州民宿發展的樣板路線。”
記者手記
小民宿大有可為
民宿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部分,是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渠道。民宿這一富有特色、品位和溫度的住宿設施愈發受到市場青睞。
《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出臺,民宿經營者一片叫好,吃下了定心丸。在這利好消息下,惠州成立廣東省首家涵蓋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的社會組織——惠州市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協會,必定能推動行業管理有序,引導新興住宿產業消費,推動惠州民宿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惠州廣闊的山林、田野和無數鄉村,為民宿產業的發展預留了廣闊空間。而隨著集聚效應的放大和一些本土品牌的深耕,在未來,惠州民宿的招牌將更為閃亮,為鄉村振興加油鼓勁,為全域旅游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記者侯縣軍 譚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