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前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民宿村、休閑旅游村。 記者鐘暢新 攝
夏日傍晚,登上博羅縣橫河鎮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組一棟民宿樓頂,憑欄眺望,眼前一潭荷花池綠意盎然,遠處山水相依,不時有鷺鳥劃過天空,靜謐如山水畫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聽聞這里有惠州小洱海的美稱,這次來真不虛此行。”深圳游客吳小姐感嘆道。
郭前村位于博羅縣橫河鎮西南面,地處羅浮山腳下,面朝顯崗水庫,山多水富,與羅浮山山脈相連。近年來,郭前村依托環繞羅浮山旅游景區的優勢,突出綠色發展、生態宜居,以“民宿+旅游”創新模式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如今,郭前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民宿村、休閑旅游村。借著民宿旅游的東風,村民不僅實現了增收,更紛紛投身鄉村旅游服務業,共同助推鄉村振興。
民宿發展
環境優美活動豐富吸引眾多游客
上良村民小組是博羅縣顯崗水庫水面移民安置村,距羅浮山景區約6公里,被納入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版圖。走進上良村民小組,清風拂面,綠韻濃濃,一棟棟小別院裝修精致,院里色彩繽紛的花草賞心悅目。村里還有濕地公園、村級森林公園、湖邊景觀棧道等。人們悠閑地在村里散步、打籃球,時光似乎在這里放慢了腳步。
“這幾年郭前村的民宿業、休閑觀光旅游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郭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賴永澤說,自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啟動以來,郭前村利用省移民資金和村民自籌資金,由村民小組牽頭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布局,對村民原來居住的泥磚房進行改造。為增加村民收入,村民小組引進開發休閑民宿的企業,經過村民小組班子、村民、旅游公司、鎮政府等商議,同意由每戶村民出資自行加建兩層半的主體交給旅游公司管理。
“我們公司看中了這里環境、生態好。”上良民宿營銷總監黎芳菲介紹,2015年,全國知名民宿企業進駐上良,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民宿,開發鄉村游。截至目前,已有14戶村民的樓房交由公司按統一風格進行裝修、經營及管理,目前上良民宿有13棟共91間環境優美富有特色的主題民宿客房。“我們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通過各種鄉村游戲、活動吸引了很多來自珠三角地區的游客。”
話音剛落,一旁的大樹底下便傳來一群孩子的陣陣笑聲。原來,這是一群來自深圳的孩子,他們到此開展為期10多天的暑期活動。“這里的自然環境很好,住得很舒適。我們在這里摘葡萄、撿雞蛋、燒烤、做陶泥、蠟染,節目很豐富,挺好玩的。”來自深圳的小吳說。
致富增收
村民投身旅游服務業收入大增
近年來,上良村民小組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村里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上良,成為了集民宿、親子研學、野趣、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全域旅游村企合作示范地。憑借著“民宿+旅游”的發展模式,村民的收入大幅提升,幸福感大大提升。
上良村民小組共28戶人,其中有14戶村民與民宿企業合作開辦民宿,村民為員工,月平均工資收入2500元,帶動村民直接或間接就業人數超過34人。14棟民宿每年每戶從民宿項目取得的租金收入達2.8萬元。
隨著民宿發展,村民紛紛投身鄉村旅游服務業,開起了小商店、辦起了酒坊、豆腐腐竹作坊等,既解決了農村人口的就業,又增加了收入。近年來,上良農民收入較大幅度增長。2015年上良人均收入9487元,隨后逐年增長,到了去年,人均收入達到26400元。
在一棟民宿里,村民朱麗群和家人正忙著張羅游客的晚飯。“今晚接了10桌農家樂,都快忙不過來了。”朱麗群說。朱麗群和家人原來并不在村里生活,隨著村里民宿旅游業的發展,他們才搬回村里來住,同時做做生意,開農家樂、小賣部,增加收入,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背后堅守
守護生態環境推動鄉村振興
實際上,郭前村民宿業、休閑觀光旅游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得益于多年來對生態環境的執著保護。賴永澤說:“保護生態才能有長足的發展,不能因為錢而因小失大。”
2002年,賴永澤當上了郭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十分重視保護青山綠水。從2003年開始,他開始招商引資。由于郭前村山地多,有很多外地的填埋企業、養殖企業想進村發展,都被他拒絕了。“只要是對環境有污染的,一寸土地都不讓。”于是,村里在一邊保護水源、生態環境的前提條件下,一邊引進一些無污染的項目。
多年來的堅守終于引來金鳳凰。因為優質的山水資源,有著“水中貴族”之稱的景田百歲山礦泉水生產基地最終落戶郭前村。該基地是亞洲最大的礦泉水廠之一,由于生產基地是按標準工業旅游景點打造,每天來到基地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而基地給橫河更創造了很大的稅收,足以證明綠水青山就是真正的金山銀山。鳳谷度假村旅游項目、惠州璞玉蘭旅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也紛紛落戶。“未來,郭前村依然會堅持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引領鄉村全面發展,不斷推動鄉村振興。”賴永澤說。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張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