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發改委官網發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20190833號提案答復的函》,透露了支持惠州與深圳等周邊城市融合發展的新動向。其中提到,增加深圳至惠州機場、深圳(經惠州)至深汕特別合作區等重大干線通道;深圳考慮將深圳外環高速預留深惠機場高速接入條件;惠州則將規劃建設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并同步加快推進深惠城際與深圳地鐵線路的對接規劃研究。
此前,省政協委員劉遠程提出《關于發揮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作用的提案》。此次公布的函件是省發改委經綜合惠州、深圳市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單位意見而作出的答復。
深莞惠將形成1小時通勤圈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CP城市”,深圳、惠州的互動備受關注。前不久,“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被黨中央、國務院明確寫入《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為深惠兩地的合作創造了更多機遇。
“惠州與深圳地域相接、海域相連,深惠合作歷史悠久、基礎深厚、前景廣闊。”省發改委認為,劉遠程委員提出的惠州積極對接蓮塘口岸交通、探索開通惠州與香港的水上口岸往來、推動深圳創新與惠州產能的融合發展等建議,對于我省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發揮惠州獨特的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省發改委表示,近年來,我省支持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快推動惠州市綜合交通發展,支持惠州市不斷加密和完善對外高速通道,從莞高速惠州段已于今年1月通車,惠清高速年內將建成,河惠莞高速、惠龍高速等對外通道加快建設;指導深莞惠三市編制實施《深莞惠交通運輸一體化規劃》,規劃到2030年,深莞惠形成“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與珠三角兄弟市、港澳之間實現2小時互通,構建15-30-60分鐘的區域綜合客運樞紐服務圈。
省發改委還提到,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中,增加深圳至惠州機場、深圳(經惠州)至深汕特別合作區、花莞高速東延至惠州、蓮花山通道東延線(接惠州)等重大干線通道。
規劃建設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
近年來,深惠交通一體化的新動作,特別是大灣區背景下兩地如何加快互聯互通引人關注。省發改委在答復中透露,為實現惠州市與蓮塘口岸快速通達,深圳市積極推動解決蓮塘口岸周圍交通問題,正在開展深莞惠路網銜接交通設計前期研究,并考慮將深圳外環高速預留深惠機場高速接入條件。
該答復還透露,惠州市已開展《惠州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工作,將規劃建設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連接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實現與蓮塘口岸的無縫對接,并同步加快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高鐵規劃建設,以及深惠城際軌道與深圳地鐵線路的對接規劃研究。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張克科認為,在深圳向深汕特別合作區以及粵東輻射的過程中,惠州是必經之地。連接深港的蓮塘口岸開通后,將強化惠州的區位優勢,未來可望進一步帶動惠州成為投資熱土。
惠州市發展和改革局此前透露,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廣東將深惠城際列入2022至2026年建設計劃。“深惠城際正開展項目前期研究,線路具體走向、站點設置等需待項目可行性研究后再定。”
省發改委在答復中表示,將會同省有關部門支持惠州市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動惠州市加強與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將推進千萬級干線機場建設,加快推動惠州機場民航區擴容擴建并投入使用,推進機場聯絡道升級改造。
省發改委還提到,待相關條件成熟時,將及時總結評估自貿試驗區粵港澳游艇自由行試點經驗,研究申請擴大試點范圍,逐步推廣至惠州。省有關部門還將會同惠州市加強調研,科學評估市場需求,深入研究論證開通惠州與香港水上口岸往來的可行性及相關政策創新。
支持稔平半島加快打造“三大島”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如何推動深圳創新與惠州產能的融合發展?省發改委表示,將積極支持惠州市深度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依托仲愷高新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潼湖生態智慧區、稔平半島等重大創新平臺,面向港澳引進國際領先技術,推動科技金融、科技服務等領域合作。積極支持惠州加強與深圳在先進理念、創新經驗、政策和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學習對接,主動承接深圳創新資源外溢和產業轉移。
省發改委表示,支持推動惠州打造“2+1”產業集群,將會同省有關部門積極支持惠州市重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對于支持推動惠州打造高水平開放創新平臺,省發改委表示,將會同省有關部門積極支持惠州市高標準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強與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合作。加快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推動在半導體、物聯網、智能制造、科研服務等方面與港澳開展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省發改委還強調,支持高水平推進稔平半島開發建設。“加快推動完善規劃體系,強化科學引導與約束管控,深化與港澳等地合作,加快打造高端旅游島、科技創新島和國際健康島。”這是省直部門文件中首次提出惠州稔平半島打造“三大島”的目標。
記者馮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