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游客走進我市各大景區體驗自然風光。記者鐘暢新 攝
“五一”假期,旅游熱情高漲,不少游客來到惠州公園漫步、綠道騎行、曠野自駕、鄉村休閑,享受假日“松弛感”生活。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惠州共接待游客196.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06億元。
眾多游客來惠享受“松弛感”生活
長期以來,一二線城市是旅游熱門目的地,每逢節假日,游客爆滿現象比較普遍,尤其去年“五一”假期達到一個較高峰值。在此背景下,今年“五一”假期,大眾避免從眾、向往小眾的需求強烈。加之高鐵等交通基建及景區酒店等文旅設施的完善,使得中小城市的旅游訂單增長高于一線、新一線城市,以及傳統熱門旅游城市。攜程數據顯示,包括惠州在內的多個城市,旅游訂單同比增長四成以上。
“五一”期間,央視媒體民生調查活動《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地級市中,年輕人最想去旅游的五個城市是三亞、三沙、桂林、佛山和惠州。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王亞磊表示,如今游客旅游追求更松弛和更具性價比,相比一線城市的“人擠人”,像惠州等城市為游客身心放松度過假期提供了可能。同時,相比一二線城市假期高企的住宿、餐飲費用,下沉市場更有性價比。攜程數據顯示,“五一”假期,縣域市場酒店間夜均價僅為一二線熱門城市均價的一半。
旅游市場下沉背后是旅游市場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以及旅游市場供給側、需求側的結構性變化。從需求側看,消費者避免人從眾的心態更為明顯,從一二線中心城市向三四線甚至縣城走,日后將愈發普遍。從供給側看,高鐵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線及縣域市場與中心城市的直達性。
攜程研究院認為,旅游市場的下沉趨勢及入出境旅游的發展,更加考驗國內旅游市場的發展質量:一二線目的地如何在高位基礎上創新旅游項目,持續增強吸引力;三四線及縣域市場如何應對暴漲的客流。速度降下來,質量提上去,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旅游市場的主旋律。
親近大自然感受文化盛宴
今年“五一”假期,親近大自然,釋放身心,追求松弛感成為游客的最愛。在公園、大山里放松身心,逛博物館、欣賞非遺技藝受到大眾歡迎。
去公園散步收獲“滿滿正能量”、尋找家門口現實版“大黃鴨”,是惠州市民、游客假期熱門旅游選擇。《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刊登的一份研究表明,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更加快樂,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公園20分鐘效應”應運而生。
東江公園、濱江公園是市區的熱門公園,不少市民攜家人在公園踏青散步,呼吸雨后清新空氣。在惠陽淡水半島濱水公園,18米高、1噸重的“大黃鴨”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眾多游客舉起手機留下與“大黃鴨”的合影。在博羅羅浮山景區,古風游園會吸引了大批游客到訪,國潮盛宴與湖光山景相融讓人流連忘返。
“五一”假期,惠州博物館以及各地推出的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讓游客在假期感受文化盛宴。惠城非遺展示館正式開館迎客,該館以民國時期為風格,以惠州古城復原沙盤、鵝城記憶老照片墻、水東國潮打卡區、多樣麒麟墻繪等模塊,展陳惠城區近30個非遺項目。在惠陽沙田,來自全市各縣區的10支麒麟隊齊聚第二屆麒麟文化展演現場,閃、轉、騰、挪,演出場面氣勢磅礴。
此外,夜間旅游項目隨著氣溫升高同步升溫,部分地區開啟“白+黑”模式。“五一”期間,惠州西湖景區再次點亮燈組,為游客帶來一場“文化+視覺”的盛宴。亮燈區域包括東門入口祥龍賀歲、蘇堤兩岸步步生蓮、東坡廣場東坡詩林。
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