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東街是熱播劇《錯位》的取景地之一。記者羅劍業 攝
熱播劇《錯位》在惠州水東街“喜碧海鮮”取景。
這個暑期檔,惠州“又雙叒”因為多部在惠拍攝的影視劇“火”了!
7月10日,由佟大為、馬伊琍主演的網絡電視劇《錯位》在愛奇藝迷霧劇場播出。播出以來,該劇位居愛奇藝電視劇熱播榜第一名,貓眼全網有效播放量2.3億(實時播放排名第2)。該劇的熱播,也為惠州帶起了一波熱度,網友們紛紛表示“這部劇把惠州拍得好有味道,有種想來一次City Walk的沖動”“一部劇讓一座城市廣為人知,歡迎來惠州瞧瞧”……
除了熱播的《錯位》,接下來還有兩部在惠拍攝的電影即將播出。8月3日,由北京申城國際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王紅衛監制,李陽導演,張若昀、鐘楚曦主演的科幻類主旋律電影《從21世紀安全撤離》將上映。8月10日(七夕節),由朱一龍主演,溫仕培導演、編劇的都市愛情電影《負負得正》將上映。
多部影視劇集中播出完美呈現惠州場景,密集宣傳惠州城市,這背后是惠州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主動作為,全力推動影視產業發展的種種努力。
成立全省首個影視拍攝協調小組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有山、湖、海、泉、江、林等豐富的自然景觀,古城勝跡、道教源流、名士遺跡、革命紀念地與瑤鄉風情、客家民俗等交相輝映,城市特色底蘊突出,是一座“天然的影棚”。
2020年的新冠疫情為影視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但不少地方都在逆勢而行積極發展影視產業,惠州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是積極作為,為影視行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另一方面是危中尋機,希望在影視業洗牌期搶占資源高地,為地方經濟多元發展作貢獻。
帶著這樣的初心,在無制度、無人員、無保障的情況下,惠州市委宣傳部從“零”開始,牽頭組織公安、衛健、住建、教育等20余個單位成立廣東省首個影視拍攝協調小組,制定《惠州市影視拍攝協調小組及成員單位職責》,推出《惠州市影視拍攝取景工作指引》,并多次召開影視協拍工作會(現場會),讓劇組拍攝無需“托人找關系”,切實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另辟蹊徑探索出公益協拍一站式服務模式。
惠州公益協拍服務收獲良好口碑
電視劇《錯位》就是因為“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式的公益協拍服務而選擇了惠州。
“《錯位》原本定在別的城市拍攝,我們考慮到該劇導演演員陣容強大,可能會帶來很好的城市宣傳效應,于是主動爭取、靠前服務。”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積極爭取之下,《錯位》劇組去其他城市考察一圈后,最終選擇了惠州。
《錯位》是一部懸疑劇,拍攝中需要用到公安辦公場所、審訊室、醫院及城中村犯罪現場等場景,市委宣傳部積極為劇組提供外景地推薦、公共場所拍攝協調等多項全流程無縫隙服務,并積極動員相關企業、市民配合拍攝,盡最大努力讓劇組及演職人員騰出精力專注影視作品拍攝和制作。“比如拍攝城中村犯罪現場的那場戲,我們聯合公安和村委會,提前發布了‘安民告示’,并主動向周邊群眾做好宣傳,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部門主動作為,相關企業積極行動。“《錯位》拍攝期間,劇組相關人員一直住在我們酒店。”惠州天悅(嘉柏)大酒店市場營銷部總監陳美玲告訴記者,在相關部門的組織帶動下,天悅大酒店不僅免費為劇組提供道具間,減免部分費用,還為劇組專門配備了客房服務和生活制片,為演員提供個性化定制的餐食等。“劇組拍攝能夠帶動當地消費,也能宣傳惠州。《錯位》播出后,我們看到惠州的場景、熟悉的面孔,內心無比激動。”
談及在惠州拍攝的經歷,《錯位》劇組的美術指導邢柳亭表示,拍攝時正逢疫情期間,惠州給予了劇組很大的支持,他對此深受感動。“惠州一直是那么靜謐和諧,它是一個能讓你靜下來感受生活的地方,不急不躁。”
《錯位》劇組對惠州的評價并不是個例。據統計,近年來,惠州從機制、機構、隊伍等方面入手,悉心服務保障90多個劇組在惠拍攝,如電視劇《追光的日子》、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等劇組都對惠州贊譽有加。可以說,在影視業界,惠州的公益協拍服務收獲了良好口碑。
外鏈內培實現城市與影視雙向奔赴
對外,積極鏈接來惠拍攝優秀影視資源;對內,勤修內功做好服務,引導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惠州堅持外鏈內培雙向發力,推動從“出鏡”到“出品”的品牌突破。
為感謝拍攝期間惠州提供的貼心服務,電視劇《追光的日子》劇組在惠州“零經費投入”的情況下,主動邀請惠州作為聯合出品方;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也邀請惠州作為聯合攝制方,實現了城市與影視雙向奔赴。
此外,在惠拍攝的多部影視劇紛紛“出海”,如電視劇《追光的日子》亮相2024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向世界展示中國影視文化的獨特魅力;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上映……
在2023年召開的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上,惠州憑借“六大優勢”(優越的自然稟賦、突出的區位優勢、舒適的工作環境、較低的生活成本、深厚的歷史沉淀、精準的服務保障)獲評“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這也是廣東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與此同時,惠州積極培育引導本土影視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打造更多“惠州造”影視佳作。經過發展積淀,全市影視相關企業已從2018年的寥寥無幾發展至當前的100多家,產業鏈涵蓋協拍、群演、網劇、宣傳等上下游。其中,影視燈光器材生產、古裝劇服裝道具設計生產等部分細分領域還“潛藏”著行業隱形冠軍。
從“惠州元素”頻頻在影視劇中出鏡,到“惠州出品”影視劇走進聚光燈中央,再到跟隨影視劇“出海”,我市影視產業的含金量越來越高,經濟效益以及產業聚集效益愈加凸顯。
影視行業協會引導企業“抱團”發展
一個城市的影視產業發展,僅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力量的參與,才能多點落地全面開花。
7月27日,惠州市影視行業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自此,惠州影視企業將以協會為橋“抱團”發展。
“目前,我們共有51個會員單位,涵蓋影視拍攝、道具制作、器材提供、餐飲住宿等影視行業上下游企業。”惠州市影視行業協會會長陳升亮透露,接下來協會將著力推動影視作品創作和制作,提升本地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和規范,推動行業內部的誠信建設和良性競爭,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開展行業交流與合作,組織影視行業交流研討會、論壇等活動,共同推動惠州影視行業高質量發展。此外,惠州計劃設立影視產業服務中心,將涵蓋燈光設備、拍攝場地租賃、劇本創作等多方企業個性化需求,助力影視企業實現更廣泛的合作與發展。
記者從市委宣傳部獲悉,未來,惠州將全力構建更為系統化、制度化、人性化的服務體系,解決來惠拍攝劇組的后顧之憂,實現“政府搭臺、協會架橋、企業運作、劇組使用”的良性影視拍攝、制作模式,吸引更多劇組來惠州拍攝、制作影視劇作品。
記者龔妍 通訊員王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