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惠州鄉村旅游熱持續升溫,龍門縣龍華鎮功武村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煥然一新的鄉村風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訪。作為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功武村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進程中,正逐步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修繕古建筑群
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走進功武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磚黛瓦的古建筑群,它們在翠竹的掩映下顯得尤為古樸典雅。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游客正乘坐竹筏暢游香溪河,一路欣賞兩岸風光,感受水鄉的獨特韻味。登陸功武古渡口,走進古樸的村莊,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下這難得的古韻之美。
“早就聽說功武村很有特色,這次趁著‘五一’假期和家人一起過來游玩,果然名不虛傳!”來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感慨道。他告訴記者,他們一行人特意選擇了自駕游,一路上歡聲笑語,不僅領略了功武村的古建筑之美,還品嘗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收獲滿滿。
功武村的古建筑群不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也成為了當地村民的驕傲。近年來,功武村深入挖掘其旅游資源、文物資源和產業發展優勢,以古民居建筑群和古建筑廖氏宗祠、五宅古堡為核心,促進鄉村農文旅一體高質量發展;以文化資源為載體,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功武蘿卜種植產業為助力,發展“一村一品一產業”,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
龍華鎮功武村村委會委員廖敏龍介紹,功武村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村里的古建筑群入選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古建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傳承。為了加強對古建筑群的保護和利用,龍華鎮多方籌集資金對古建筑群進行修繕,讓這些古建筑重現往日風采。
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修繕后的古建筑群煥然一新,進士第、碉樓、角樓等建筑錯落有致,古樸典雅。同時,沿街兩側還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建筑,通過翻修后,做成了具有古風特色的商鋪,煥發出新的生機和魅力。這些商鋪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購物選擇,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來源。
景區升級更新
再現明清商貿水岸場景
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功武村不僅加強了古建筑群的保護和利用,還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位于功武村的香溪堡旅游區,自去年推進文旅融合升級改造以來,目前已完成龍船、民宿兩大核心項目的內外布置與改造工作。憑借“溪河漂游、古堡探勝、竹林樂園”特色項目,香溪堡旅游區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了“古堡+龍舟”主題游覽線路,再現明清商貿水岸場景。
“我們這次對香溪堡旅游區進行了升級改造,引入了‘龍生九子’傳說元素,打造了九艘船體模型,讓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香溪堡旅游區工作人員鐘靜娜告訴記者,船體模型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船的歷史相結合,提取功武村碉樓等古建筑符號,融入螭吻吞脊等傳統元素,彰顯“龍子護水”地域文化意象。記者看到,除了龍船的改造,古堡的修復工程同樣可圈可點。除了對五宅圍、五宅古堡等古建筑群進行修復外,還部分還原了明清時期的防御工事和生活場景,為游客打開了了解古堡歷史的窗口。
香溪堡旅游區的升級改造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當前,村里因地制宜發展沿增江酒店、竹上民宿等產業,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住宿選擇。“這次我們選擇住在竹上民宿,環境很好,設施也很齊全。而且民宿的主人很熱情,給我們介紹了很多當地的文化和美食。”來自廣州的游客張女士對民宿的住宿體驗贊不絕口。她告訴記者,一家人打算在功武村多住幾天,好好享受功武村里的鄉村生活。
近年來,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功武村通過加強古建筑群的保護和利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等措施,讓鄉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的建設上,更體現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上。據廖敏龍介紹,功武村將持續開展古村落建筑維護工作,制定適合本村的村規民約,樹立良好的村風、民風,創建和諧穩定的旅游環境。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