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臨近,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東江之畔的博羅縣觀音閣鎮,一個現代化的食品生產車間正在生產一款知名月餅的餡料。這是一家從深圳搬遷過來的港資企業,看中這里有紅糖、菠蘿、芋頭等原生態材料,還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及便捷發達的物流交通。
觀音閣,是惠州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城市人文景觀于一身,曾令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發出“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的感嘆,如今發展成為山水麗城。
在新的征程上,惠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市,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協同并進的綠色發展道路,讓“兩山”理念繼續得到生動體現。
鄉村振興
“綠起來”助推“富起來”
金秋送爽,從蓮花山脈到南海之濱,從南昆山下到東江兩岸,從羅浮之境到西子湖畔……惠州大地處處天開畫圖,一派勃勃生機,這是多年來無數惠州人在享受生態紅利的同時,又合力描繪宜居宜業宜游美麗灣區城市的“碩果”。
“兩山”理念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對“兩山”理念,惠州內化于心、外踐于行,推動其結出“碩果”。
曾經,地處東江中游的觀音閣在改革開放后的工業發展洪流中幾乎毫無建樹,但也因為交通不便、工業稀少,農作物品質好、品相佳,榨出了具有濃郁焦糖味的紅糖,遠銷日本,其豐富的山水人文景觀也得到極好保護。
“我們跑了很多地方,對比后覺得這里最適合公司發展。”正在生產知名月餅餡料的公司相關負責人劉肇威操著一口“港普”介紹,除了專門提供月餅餡料,公司還利用當地新鮮農產品生產果蔬焙烤食品、糕點、方便罐頭等食品。
作為農業鎮,觀音閣近年“跳出農業看農業”,用工業化思維來謀劃農業,用工業化手段來發展農業,打造觀音閣農產品品牌,為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更加扎實的產業基礎。
而在全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的引領下,觀音閣打造開放發展新優勢,各類旅游業態紛至沓來。精品民宿山里院子備受深莞游客青睞,伍號營地連續承辦了三屆觀音閣帳篷節,成為惠州市研學及戶外活動的品牌……當地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變。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龍門縣龍田鎮。溫泉旅游久負盛名的龍田,如今迎來了龍門絲苗米、三黃胡須雞兩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落戶。該鎮還擁有蘭花基地、茶博園等項目。通過擴大產業集聚格局,龍田正在創建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推動設施農業與觀光農業、生態循環農業、民宿產業融合發展,挖掘農業生產、文化、休閑、體驗功能,帶動龍門城鄉融合發展。
踐行“兩山”理念,讓惠州很多鄉鎮走出一條“綠起來”助推“富起來”的鄉村綠色發展道路。深挖生態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業與二產三產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惠州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生命健康產業
“興起來”助推“旺起來”
山巒層林盡染,城鄉鳥語花香?!皟缮健崩砟?,在指明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新路徑的同時,還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
我市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多贏”,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在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方面,博羅是惠州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布局中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主戰場。
羅浮山下的長寧鎮是博羅環羅浮山“三生”產業經濟圈的重要地帶,該鎮立足羅浮山資源優勢與開發潛力,加快形成生命健康制造業、綠色生態旅游業、美好生活服務業為一體的“三生”產業。目前,羅浮山國藥中醫藥產業項目、惠州市啟泰生命科學產業項目等都在有序推進,使得長寧在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中發展勢頭愈發迅猛。
博羅還依托中草藥資源謀劃新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路子,以南藥之名,開展了屬于博羅的探索與嘗試。
象頭山下的羅陽街道承糧陂村正打造南藥特色鄉村。這里已成為博羅縣重要的中草藥種苗培育基地,并建立起種苗培育和中草藥種植資源基因庫,還與藥企簽約,按照藥企所需的藥材培育中草藥種苗,再將種苗提供給合作的農戶種植。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象山藥王谷已種植2000余畝中草藥。合作種植區域除了承糧陂村及周邊的田牌村,還輻射帶動橫河、湖鎮、楊僑等地。
博羅將緊緊圍繞南藥發展布局產業鏈,通過南藥產業園項目建設,以聯農帶農利益共享、產業鏈服務匹配、三產融合形成若干微觀生態鏈,在博羅形成較強競爭力的百億級南藥產業集群。
惠州北部生態屏障龍門則以“兩山”理念為指導,將生命健康產業融入支柱產業旅游業,聚焦“雙區”城市高端客源對高品質旅游的需求,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溫泉和高端民宿,推進溫泉資源統管統用,引導民宿集約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加快永漢康養之城建設,打造環南昆山生態康養產業集聚區。
同時,龍門憑借生態底氣和區位優勢,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廣州、深圳高端產業外溢機遇,聚焦千億級園區發展目標,全面推動大健康產業園建設,積極推動資金向園區導入、土地向園區傾斜、人才向園區集聚,提高園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大健康和大數據產業集群,助推龍門高質量發展。
“兩山”理念“興起來”助推生命健康產業“旺起來”。在“兩山”理念的啟迪下,羅浮山、象頭山、南昆山等地的實踐預示著惠州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在加速培育。
惠州生態名片
“亮起來”助推“熱起來”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惠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水林田湖海一應俱全,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28個、森林公園47個、濕地公園9個,森林覆蓋率61.7%,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37平方米。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去年,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符合Ⅱ類標準,西枝江水質保持優良,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77,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九;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7.8%,連續4年在珠三角排名第一?;葜葸€先后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稱號。
亮眼的成績單,是惠州牢固樹立“兩山”理念、秉持綠色發展的生動寫照。
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惠州以推動綠色發展為立法工作重心,為保護“一條江”“一座城”“一座山”“一個湖”和“惠州藍”進行立法,先后頒布施行《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條例》《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惠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5部實體性法規,聚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碧水攻堅、凈土防御三大戰役,踐行“美麗中國”發展戰略。
與此同時,惠州還妥善處理政府推動與全民、全社會參與的關系,形成全社會參與、全民共治的科學精準治理新格局。
立足新發展階段,惠州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圍繞重要山林、海岸帶、生態廊道等區域性生態要素,與周邊城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一以貫之踐行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通過統籌全域全要素,惠州已初步構建由生態發展區、城市發展區和海洋發展區構成的市域“1+1+1”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格局:惠州北部生態發展區筑牢環灣山地屏障,與廣州、河源等共同推進九連山脈、羅浮山脈和東部蓮花山脈等跨區域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南部海洋發展區將共建海洋生態保護帶,加強與深圳、汕尾協同,統籌推進海岸帶綜合保護利用與修復,共同改善海域生態系統質量;中部城市發展區將依托多層次水系、綠道、碧道,聯動推進東江中下游流域共同打造區域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我市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共同完善大灣區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轉型,建設綠色生態灣區城市,筑牢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屏障。
目前,惠州正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在全國重點城市前列,保護好東江、西枝江水源水質安全,積極申報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參與構建大灣區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生態名片“亮起來”助推投資發展“熱起來”,海內外資本紛紛搶灘,大項目紛至沓來。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1%,列入省重點的135個項目完成投資408.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2.3%。恒力PTA、??松梨谝蚁?、贛深鐵路、廣汕鐵路、中廣核太平嶺核電等8宗項目上半年完成投資均在20億元左右。全市工業投資在2019年、2020年分別增長21.1%、23.6%的基礎上,上半年繼續高速增長38.9%,兩年平均增長27.9%;總量達425.1億元,從2018年全省第八位躍居第三位,超越深莞。在統工業項目1170宗,計劃投資總額384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7宗。
今年8月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繼續擦亮生態環境這張“惠州名片”,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惠州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金秋又至,人間豐收?!皟缮健崩砟钤诨葜萋涞厣蠼Y出累累碩果,人們期待著,它在這片山水尤佳的土地上,會有更多的生動實踐。
(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