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網格員巡檢公廁衛生。
環衛網格員巡檢,向商戶宣傳垃圾定時投放。
在市區步行街,身著深藍色工作服的駱紅衛,手持著一個垃圾鉗,看到地面上不起眼的煙頭、紙屑,熟練地夾起丟到一旁的垃圾桶里。 今年6月以來,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全面落實環衛網格管理,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打造最干凈城市為目標,采取“所為單位、以片劃格、全城進網、無縫銜接、格長負責”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惠州中心城區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我市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提供一流環衛服務保障。 網格員、網格長、所長三級路面巡檢 駱紅衛的環衛網格編號是0283,他負責的網格范圍從平湖門至東江酒店區域,步行街路面是重點之一。步行街是惠州的一個商業旺地之一,周邊有大大小小680多家店鋪,人流多,又緊鄰平湖門,游客眾多,是展示惠州形象的一個窗口。該區域實行24小時環衛保潔,工作強度大。 駱紅衛拿著“標配”垃圾鉗,從步行街北段開始向南段巡邏。雨后的步行街,一地落葉,環衛工人忙著清掃。一看到有垃圾掉落在地上,他就麻利地夾起丟進垃圾桶,“這個是撿漏,環衛工人打掃后,有一些商戶或者市民隨地丟垃圾,我巡邏時就要及時撿起來,保持路面整潔。”路過一家賣鞋的商鋪,門口有一片白色的泡沫,見店員正在清拆快遞,駱紅衛上前夾起了泡沫,囑咐道:“垃圾不能隨意丟到路面上,我們每天有環衛工人上門定時來收的,你們要收納好,定時投放。”作為一名網格員,駱紅衛同時也是宣傳員。 幾位工人正在美化街上垃圾桶的外觀,駱紅衛解釋道,之前巡檢中發現垃圾桶外觀陳舊污穢,就上報到有關部門,安排設施維修美化。從步行街過馬路到西湖邊,駱紅衛來到西湖邊的一座公廁,打開每個廁位查看保潔情況,“這座公廁建成時間較久,外觀設施較陳舊,我們現在能做到就是做好保潔,減少異味。”檢查完公廁,駱紅衛從東江酒店處拐入步行街西段入口,開始從東西走向的路面巡檢。每天上班時間,駱紅衛要在這片網格內巡檢8次,每次約40分鐘,每天的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他要記錄每班環衛工人保潔情況,還要不定期地向商戶、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等,“一開始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我一個男人拿著垃圾鉗四處走,現在習慣了,我們還有網格長、所長也在四處巡檢,這幾個月來,環境衛生很明顯地提升了,工作看到了成效。” 除了網格員巡檢,同樣在路面巡檢的還有各網格的網格長。葉柳洪是橋西環衛所40網格的一名網格長,近日,記者跟隨他,并隨同所長巡檢他所負責的區域的環境衛生。看到地面上的垃圾,他就熟練地停車,把垃圾夾到車上的垃圾桶里。“平時我都是騎著電動車在網格內巡檢,不僅檢查環境衛生,也監督安全生產、宣傳垃圾分類等事。” “每周一上午所里就會開會交流上周所里各網格存在的一些問題,協調事宜等,平時每天都有三次路面巡檢,基本上大家都在轄區路面上。”橋西環衛所所長戴桂園表示。 惠城區中心區劃為50個環衛網格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市容環境衛生不僅是座城市文明衛生的一面鏡子,更直接關系著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如何做好惠州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新一輪環衛市場化改革實施以來,惠州環衛人摸索出了網格管理的新路子。 “今年起,我市實行新一輪環衛市場化改革,市區中心區原由我中心監管的路段,現在由6個市場化保潔單位負責保潔;基層環衛所實現職能轉變,推出了環衛網格管理,改變了以前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情況。”該中心環境衛生管理部負責人吳梓鑫介紹。 按照《市環衛中心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每個環衛所根據轄區面積和管理人員人數,采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大小適中、便于管理”的原則,劃分3至5個網格,每個網格配5至7名網格員,每個網格有一個網格長。 “我中心負責監管的市區中心區大約338.28平方公里,12個環衛所共劃分為了50個網格,平均每個網格6.8平方公里,共約有500多名網格員。”吳梓鑫說。 每一名網格員實行早中晚三班倒,肩負“三員”(監督員、宣傳員、拾漏員)的職責,每天要對市場化公司環衛作業情況進行考評,不定期對格內商戶、市民宣傳垃圾定時投放、垃圾分類等知識,巡查過程中如發現有零星飄散的垃圾就要及時撿起來。 每個網格還配備了一名網格長,網格長也要走到路面上,監督考評格內網格員的工作,同時也肩負“三員”職責;所長、副所長每天也要到路面巡檢不少于兩次,監督所內網格長的工作情況,及轄區環衛作業檢查、垃圾分類宣傳等。 “人力全部往路面下沉,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層監管一層,中心還制定網格管理考核獎懲辦法,堅決杜絕‘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與干差一個樣’。”吳梓鑫介紹。 環境衛生水平 進一步上檔升級 市環衛中心推行的一個“小動作”,卻給我市容環境衛生帶來了大提升。“現在惠州的環境衛生越來越好了,步行街上來來往往那么多人,很少見到有垃圾,除了有環衛工人清掃,還經常看到穿藍襯衣的網格員在撿拾。”在步行街一家服裝店上班的劉女士表示,干凈整潔的環境,給大家一個愉悅的逛街環境,她們做買賣心情也舒暢,她告訴記者,她在服裝店上班已有2年,門前的環境衛生一年一個大變樣。 劉女士的直觀體驗,正是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效率有效提升的再現。在市容環境衛生保潔上,市環衛中心推出了一套嶄新的道路保潔模式,那就是“機洗+機掃+人工”,同時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精細化規范化。馬路機掃后,由環衛工人巡回清掃,網格員巡檢全方位、無縫隙保潔,將城市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模式落到實處。 目前,市區1707萬㎡主干道道路每天保持干凈整潔;市區58座公廁、34座垃圾轉運站、150輛垃圾運輸車每天保持清潔衛生、正常運行,垃圾運輸安全順利,市區約1800噸/天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日凈、100%無害化焚燒處理。隨著城市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模式的不斷推進,環境衛生水平進一步上檔升級,居民幸福生活指數節節攀升。 如今,市環衛中心正在籌建智慧環衛監管體系,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進一步助力提升環衛精細化管理水平。 (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鄧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