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映照下,漫步在惠州的大街小巷、鄉野道路,無限綠意映入眼簾,盛放的鮮花更添活力,天空中飛鳥自由翱翔,一股歲月靜好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域統籌規劃建設“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里”的優美花園城市。
猶如揮動畫筆一般,惠州正用調色盤描繪著更多姿多彩的優美花園城市,努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建設碧道,打造靚麗水生態名片
湖水清澈,小橋倒影,漫步市區金山湖片區的碧道,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畫卷躍然入目。據了解,該片區的碧道是惠州碧道試點工程,也被列為粵港澳大灣區碧道省級試點。未來,這里將打造成集休閑、健身、觀賞、游玩、蓄洪等功能于一體的健康休閑旅游景區,形成“萬畝濕海、百里水廊”的總體布局。
“我經常來這里休閑散步,一出門就能擁抱綠水藍天白云,就像住在一個大花園里,實在太舒服了。”家住金山湖片區的市民李先生說,自己經常會拍下碧道周圍的美景跟朋友們分享,惹得大家很“眼饞”。
去年,《惠州市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出臺,明確以東江干流、西枝江、公莊河、增江、沙河、淡水河、潼湖水為主要載體,逐步推進碧道建設,最終實現“一江碧惠城、三帶融灣區、六脈通山海”的碧道建設總體空間格局,全面呈現惠州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截至今年10月,我市共投入約7億元建成碧道70.75公里。不僅碧道所在河段水質呈現改善趨勢,景觀與游憩系統更為健全,更激發了碧道沿線區域的水經濟和水文化活力。接下來,我市將按照省里建設萬里碧道網的部署和要求,持續推動納入項目庫的碧道項目建設,到2025年建成碧道超210公里,全力打造惠州靚麗水生態名片。
打造“城市客廳”,實現山水城相交融
走進惠州西湖,湖光山色,水光瀲滟。清澈的湖水中,水草搖曳,魚群游動,湖面上各種萌鳥暢快悠游,鷺鳥、飛鷹等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人在景中,市民游人流連忘返。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西湖提質工程,并成立惠州西湖及周邊區域更新優化工作專班,對西湖及周邊區域進行統籌謀劃、科學整治、優化提質,重點實施水生態系統治理、雨污分流和管線完善更新,把惠州西湖打造成惠州“城市客廳”,著力打造山水城相交融的景城典范。
未來,市西湖專班將探索通過優化改造現有道路等方式,努力實現“疏解西湖周邊交通,菱湖與平湖水面部分聯通”的目標。屆時游客能更便利地游覽西湖五湖各具特色的美景,尋覓老街古巷里的特色民宿與惠州美食,感受惠州“城市客廳”的獨特魅力。“有外地的朋友過來,我都會第一時間帶他們游西湖。這些年來,親眼見證西湖不斷‘升級’,希望我們的‘城市客廳’發展得越來越好。”市民黃迪說。
建設綠廊綠道,鋪就美好生活之道
天朗氣清,市區紅花湖綠道上,有人騎行,有人徒步,綠樹環繞,且聽風吟,一切正好。到惠州大大小小的綠道上徒步或騎行,是不少市民的喜好。從高空俯瞰惠州綠廊綠道,仿佛蜿蜒的綠色綢帶。紅花湖生態綠道、東江沿岸惠城示范段綠道以及大亞灣濱海綠道等多條特色綠廊綠道,林路相連,串聯起惠州西湖、東坡紀念館、合江樓、水東街、金山湖公園等一處處重要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為市民和游客提供綠色健康的游憩場所。
青山環繞、森林擁抱、林城相依、林園相映……惠州2014年就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成為廣東省首個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地級市。近年來,我市林業部門以全力建設高品質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大力推進新一輪綠化惠州大行動,大力實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創建森林小鎮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建成了“山環水綠,綠廊穿梭,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形成了道路林蔭化、鄉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鄉綠化格局。
“綠廊綠道是綠色發展之道,是美麗環境轉化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經常到綠廊綠道健身的市民陳先生建議,將城市綠地進行連接,逐步建成有機串聯的綠廊綠道體系,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綠色休閑生態空間。
保護古樹名木,守護城市“鄉愁記憶”
無論在惠州的遠郊野外或風景名勝區,古樹名木生生不息,為惠州歷史、文化、藝術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位于羅浮山華首寺大雄寶殿左側的人面子樹(樹齡約1270年)和位于龍門縣麻榨鎮中心村的榕樹(樹齡約1014年),通過悉心照料至今仍然郁郁蔥蔥。站在華首寺下,市民朱小姐感慨良多,即使平時在外工作,她回故鄉時也會偶爾來大樹下站立或靜坐片刻,滿滿的鄉愁便找到了寄托。
一直以來,惠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重視古樹名木資源保護。2002年起,我市林業部門牽頭在全市范圍先后組織開展了4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工作,目前我市10879株古樹名木均已實行掛牌保護。今年7月起,我市如火如荼開展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工作,對全市47株瀕危古樹進行集中搶救復壯,讓病弱古樹重新煥發生機。截至10月底,47株瀕危古樹的全部救治工作已順利完成。
如今,在惠州,經認定公布的古樹名木共10879株,它們以獨具的科研、科普、歷史、人文和旅游價值而日益為人們重視,成為惠州的一張綠色名片,為惠州建設優美花園城市增添了內涵和厚重感。
提升公園品質,營造幸福滿滿的市民樂園
伴著徐徐清風,行走在東江公園的健康步道上,沿途開闊的江景、花海景觀、人們健身鍛煉的活力場景,讓人在繁忙的都市節奏中收獲心靈的慰藉。
東江公園是我市打造的首個以“開放通透、疏林草地、整潔簡約、景觀生態”為理念的示范公園。公園里,一條3.2公里健康步道串聯起七個主題景園,可欣賞花海景觀、水系景觀,感受舟船文化、雕塑藝術等。“以前這個公園的樹散亂無序的,改造后視野開闊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亮點,現在我們經常一家三口來這里散步鍛煉、休閑娛樂。”市民李先生說,經過品質提升的東江公園,已成為市民的樂園。
據了解,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惠州國家園林城市成果,促進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和更加惠民的市政園林環境,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全力實施中心城區公園品質提升工程,不斷刷新江岸公園顏值。
如今,除了東江公園,東江沙公園、濱江公園等多個公園經過園林綠化品質提升后,環境變得更優美,集生態、觀賞、游憩、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個江岸公園營造了通透、簡潔、明快的濱水公共空間,讓市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記者劉建威 周智聰 游璇鈺 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