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的贛深高鐵,是廣東北上的第二通道,將加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多位省、市專家認為,贛深高鐵開通將加速大灣區中心城市資源外溢,促進沿線城市群產業協同合作,加快惠州深度融深融灣步伐,把惠州帶入全國高鐵旅游網絡,對惠州深化全域旅游有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推動惠州產業向高端化發展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以交通一體化為先導,加強與深圳全方位對接。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深莞惠一體化,促進大灣區協同共興。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無論在科技創新還是在制度創新上,都是惠州最重要的牽引力量,融深越成功越能夠為惠州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全新的動力。”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認為,贛深高鐵將加快深莞惠一體化,為惠州可持續發展帶來新動力。
林江指出,我國正在構建新經濟發展格局,消費市場的拓展顯然是廣東未來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抓手。贛深高鐵等交通軌道的深度聯接,將進一步推動惠州融深融灣。
“鐵路是加速區域內外資源要素雙向流通的重要渠道。產業發展,交通先行,以交通帶產業,以產業促交通。”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梁乃鋒表示,以“豐”字交通為主框架的大交通體系,勾畫了“十四五”惠州交通體系建設的大格局,贛深高鐵等重要鐵路線開通運行,有利于提升惠州在地區乃至全國交通整體布局中的地位,必將進一步加快惠州融深融灣,接受大灣區產業外溢輻射的“流量”,推動惠州與大灣區產業橫向銜接和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的步伐。
梁乃鋒認為,贛深高鐵將進一步推動惠州立足大灣區連接粵贛,加速產業向東向北的梯度延伸,為惠州加速各類產業資源要素集聚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將沿著高鐵線路的開通,在惠州與大灣區城市間實現快速雙向對接,大大提升了區域商貿發展層次和水平。
推進多網融合讓游客享受“快進慢游”便利
贛深高鐵沿線五大城市中,深圳、東莞、惠州有著巨大的城市消費群體,而惠州、河源、贛州生態資源豐富,擁有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是粵贛兩省重要的旅游城市。
“贛深高鐵開通將把惠州帶入全國高鐵旅游網絡,使惠州旅游市場進一步升級,為當地帶來大量人流、消費流、信息流,同時倒逼惠州未來要更好謀劃如何抓住機遇提升旅游品質。”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吳志才認為,贛深高鐵開通將把惠州帶入全國高鐵旅游網絡,使得惠州旅游市場進一步升級。此前,惠州旅游市場主要面向珠三角、大灣區,未來市場腹地變大使得需求更大,必須以需求推動旅游產業的升級,促進品質旅游和優質旅游的發展。
吳志才指出,贛深高鐵連接起大灣區和中部地區,市場會形成有效的雙向流動,通過這條南北高鐵大通道,未來惠州會更好更快融入全國高鐵網絡,更多地把全國高鐵旅游市場帶到惠州。后者的意義更大,不僅解決了惠州旅游市場的空間極限,通過融入全國高鐵網絡,惠州旅游市場擴大了腹地和時間距離。吳志才建議,隨著高鐵經濟帶來消費結構的改變和消費升級,惠州要謀劃做好旅游產品的品質提升。
“旅游發展緊密依靠交通發展。”市委黨校科研部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也認為,贛深高鐵開通將提高惠州旅游經濟綜合效益,吸引更多“過客”變“游客”。黃忠平認為,高鐵大幅減少游客在旅途中耗費的時間,而且乘車環境舒適,贛深高鐵的開通將顯著擴大惠州旅游的輻射半徑,吸引、誘增更多中遠程客源來惠旅游。游客在路上花的時間少了,休閑和消費的時間就多了,高鐵開通不僅提高“行”的速度和質量,還拉動“吃住游購娛”各大要素發展,提高旅游經濟綜合效益。行業有了賺錢效應,會催生新的旅游設施和旅游景點開發。
“但高鐵不是一通百通。”黃忠平強調,高鐵僅僅解決了游客跨區域空間轉移的問題,游客要到達景區還需借助其他交通工具。他認為,要推進高鐵、高速等交通多網融合,惠州還要加強城市公交、景區專線等配套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實現從高鐵站到惠州主要景區的無縫對接,切實讓游客享受到“快進慢游”便利,形成交通帶動旅游、旅游促進交通的良性互動格局。
(記者李向英 馮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