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湖流域軍墾農場,分布其中的4個水塘格外顯眼:2.5米深的水塘清澈見底,水塘邊美人蕉、再力花競相開放,菖蒲、風車草錯落有致,鷺鳥不時飛過。一陣風吹來,夾雜著雨水的空氣格外清新。
得益于仲愷高新區推進的水污染防治攻堅,4個曾經遭人嫌棄的糞便水塘蛻變為人見人夸的小景致。這是仲愷高新區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真實案例。
建設國內一流高新區,要有一流的環境。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力促產業轉型升級,狠抓環境污染治理,著力打造綠美生態,讓綠水青山成為仲愷的“金山銀山”。2021年,全區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各內河涌水質綜合改善程度全市靠前;PM2.5平均濃度為21微克每立方米,優于世衛組織標準。
護航好“氣質”
污染物在低濃度水平下保持逐年下降
“惠州藍”是鵝城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也是仲愷人引以為豪的環境底色。根據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2021年空氣質量總體情況,2021年,仲愷高新區優良天數比例為93%,PM2.5平均濃度為21微克每立方米,優于世衛組織標準。
在護航好“氣質”路上,該區統籌調度,嚴格落實責任,堅持全區一盤棋,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該區先后出臺了《仲愷高新區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方案》《仲愷高新區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20個文件,成立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每兩周召開一次環保專題會,從政府、部門、社會等多個層面細化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大力實施護藍工程,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整治。
市生態環境局仲愷分局(以下簡稱“仲愷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仲愷高新區著力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在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上作出了不懈努力:推行清潔生產,2021年完成企業清潔生產審核14家;依法依規加快推動落后產能關停退出,2021年注銷企業排污許可39家;有序推進整治及規范工作,去年全區整治“散亂污”企業39家;深入調整產業布局,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主體功能區定位要求;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轄區內公交車已實現100%電動化。
VOCs是揮發性有機物的縮寫,是形成臭氧(O3)的重要前體物。為有效減少臭氧污染,仲愷高新區聚焦臭氧治理,強化前體物削減及污染應對,開展西坑、惠臺片區涉VOCs企業工業廢氣提升整治,提高VOCs收集處理效率,建成一批高效處理示范項目。
揚塵顆粒(PM10)已成為很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仲愷高新區聚焦顆粒物污染防治,強化揚塵控源,2021年檢查揚塵工地5359宗、下達整改通知1035份、查處工地揚塵119宗、查處泥頭車揚塵280宗。仲愷分局每周會同住建、城管執法等部門進行揚塵污染防治聯合檢查,運用科技手段強化監管,利用智能識別梳理揚塵易發點,利用走航監測、無人機等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協同處置。
業內專業人士認為,在國內外大氣環境治理領域,污染物能夠在低濃度水平下保持逐年下降是非常難得的,充分體現出仲愷區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卓有成效。今年初,該區持續加強防控措施,印發《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在仲愷高新區及潼湖軍墾農場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并在春節前層層動員部署,全面加大管控力度,嚴厲查處違法燃放和銷售煙花爆竹行為。春節假期期間(1月31日~2月6日),仲愷高新區空氣質量排名全市第2,僅次于龍門;PM10為11微克/立方米,與龍門縣并列全市第一。
治理黑臭水體
赤崗村斷面水質從黑臭向Ⅳ類跨越式好轉
潼湖流域,橫跨惠州、東莞兩市,孕育了流域內60萬人民。隨著時間的更替,磚場隨處可見,養豬場陸續轉來,水清景美、白鷺齊飛的美麗潼湖,成為很多流域居民漸行漸遠的記憶。近幾年,仲愷高新區舉全區之力決戰決勝水污染治理,魚翔淺底、白鷺成群的湖景又照進了現實。
說起上述4個大水塘的變化,今年68歲的潼湖鎮黃屋村村民黃伯眉頭舒展,嘴角上揚。他說,水清、岸綠、水草搖曳,這就是兒時記憶里潼湖的樣子。
管網配套直接關系著污水處理能力,也是潼湖水污染攻堅的瓶頸,近幾年,仲愷啃下了這塊“硬骨頭”。2016年以來,全區建成污水管網約488公里,清淤修復管網約1200公里。建設18座一體化和70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先期解決污水管網未覆蓋區域污水處理需求。
與管網建設力度相匹配的,是該區污染處理設施的建設,對6座污水處理廠按照V類水要求全面提標,新增的第七污水處理廠三期和陳江街道2號污水處理廠,全部按照準Ⅳ類標準出水。
“‘五清’行動常態化,保證河暢水凈經常化?!痹撠撠熑苏f,仲愷高新區累計“清污”銷號445個污水入河排口,“清淤”12條河涌約52675立方米,“清障”“清違”及“揭蓋”114處,“清漂”44.18萬噸。
與此同時,該區堅持鐵腕執法,始終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僅2019年,就淘汰關閉電鍍、洗水、漂染等重污染企業19家,淘汰關閉數量是以往4年的總和,減少污水排放量約300萬噸/年,全區企業“不敢污”“不能污”“不想污”的形勢不斷向好。
向科技借力治水,仲愷分局已作有力探索:區內省考斷面、每條河涌的末端或交界點位已建18座微型水質監測子站,實現區域河涌全覆蓋,建成一個完整的監測網絡,每2小時自動反映一次河涌水質現狀。
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潼湖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決定性成效:潼湖流域水質實現根本性好轉,11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赤崗村斷面(省考斷面)水質實現從黑臭到Ⅳ類的跨越式好轉,全區水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
深化“放管服”改革
告知承諾制項目環評2個工作日批復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境保護源頭預防的一項重要制度,對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重大作用,已成為生態環境部門的一張標簽,受到各界關注。
近年來,仲愷分局在堅持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優化服務經濟發展這個定位的同時,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不斷推進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積極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改善環境質量,著力轉變環境管理方式和方法,環評改革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仲愷分局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審批項目149個。
從2020年底起,仲愷分局在中韓(惠州)產業園仲愷片區及部分產業試行告知承諾制,惠州億緯集能有限公司投資的車用高安全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項目環評文件,仲愷分局2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審批。像這樣高效的審批承諾制項目2021年就有19個。
不僅如此,今年春節假期后開工之際,仲愷分局又給企業送上“大禮包”,將告知承諾制范圍擴大,實現已完成規劃環評審批的園區范圍實施告知承諾制全覆蓋。
通過實行告知承諾制簡化前置審批流程,仲愷分局收到環評申報材料后,在環評符合條件的情況下,2個工作日出具環評批復,無形中就增加了事中事后監管難度。
為此,仲愷分局堅持“事前的放”和“事中事后的管”雙管齊下,通過多項措施實行監管,落實各方責任。對失信的建設單位、環評文件編制單位啟用部門聯合懲戒,納入信用黑名單。對建設單位、環評文件編制單位的失信行為建立信用記錄,并向社會公開。
為了嚴守環境準入第一關,仲愷分局堅持生態至上,強化環評質控,出臺通報和約談制度,提升編制質量,杜絕環評市場亂象;進一步強化環評編制機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以制度約束環評單位及工作人員,履職盡責審查到位,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2021年,仲愷分局審批環評項目153個。
重點項目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仲愷分局積極發揮服務職能,主動協調解決環評技術難點、總量問題等,促進仲愷生態園、億緯、華電、德賽等一批重點項目通過環評審批,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發展。2021年,仲愷分局審批省重點項目10個,市、區重點項目21個。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仲愷分局積極推動《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意見》通過省生態環境廳審查,為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區域規劃高質量綠色發展,為項目引進創造有利條件。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2021年,該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累計引進項目75宗,計劃總投資812.9億元,其中不乏創維數字、大韓化工、科力爾等行業領軍企業和細分領域“單打冠軍”。
(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