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城區,活躍著一群身穿藍色馬甲社工服、走村進戶服務基層群眾的年輕人,他們是“雙百”社工,經常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訪,以入戶探訪、建檔立卡等形式與服務對象建立互為主體的共生關系,精準識別服務對象需求。
繼2017年廣東省發布“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5年計劃”后,去年1月廣東省民政、財政、人社、婦聯、殘聯5部門聯合發文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2021年,惠城13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全部掛牌運營。該區計劃今年底前全區村(居)分片區建成社工點,實現全區社工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
精準幫扶民政重點服務對象
家住三棟鎮鹿頸村的李婆婆今年97歲了,喪偶,育有三女一子。三女外嫁,身邊一同居住的兒子有精神智力殘疾,語言溝通存在障礙。李婆婆年事已高,視力模糊,多次摔倒住院治療后,時常伴有腰痛等不適癥狀。
三棟鎮社工站社工在走訪中發現,李婆婆與女兒情感交流少,常常感到孤獨、寂寞,生理機能下降,多次在家中跌倒。
定期入戶探訪聊家常、修理屋頂漏水問題……了解李婆婆的情況后,三棟鎮社工站為李婆婆制訂了幫扶方案。如今,李婆婆見到社工就上前感謝。
惠城區三棟鎮鹿頸村社工服務站于2017年7月投入使用,主要服務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困境兒童、農村留守人員、優撫安置對象、老年群體等民政重點服務對象,主要提供精神慰藉、資源鏈接、能力提升、關系調適、社會融入等專業社工服務。
“他們這群年輕人很好,真心來探望我們,幫我們辦好事。”三棟鎮鹿頸村村民紛紛對“雙百”社工豎起大拇指。
今年內全區村(居)分片區建成社工點
李婆婆這個案例是惠城區積極推動“雙百工程”落地的縮影。
2021年8月,《“惠城區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實施方案》印發,明確要求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全面覆蓋”的原則,到2021年底前全區13個鎮(街)建成社工站,到2022年底前全區村(居)分片區建成社工點,實現全區社工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
“通過‘雙百’社工摸清民政服務對象,把政策送進家,打通民政服務最后一米,提供專業服務。”惠城區民政局局長陶發琴介紹,截至去年10月,全區13個鎮(街)社工站全部揭牌運營,每個社工站配備3名專職社工,現已實現鎮(街)全面建成社工站目標,并在全市率先建立14個社工點,對部分村(居)派駐服務崗社工。
據悉,目前惠城區共有“雙百”社工108人,從去年10月以來“雙百”社工累計開展逾1.3萬次探訪,服務案例38個。
“為了吸引優秀社工人才,鎮(街)與社工建立直接勞動關系,采取雙向選擇方式簽訂勞動合同,履行用人單位義務。”惠城區民政局副局長廖晴亮說,一方面明確薪酬標準,由區民政部門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會同財政、人社、殘聯、婦聯等有關部門制定“雙百”社工薪酬待遇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加強績效激勵,以體現專業人才價值為導向,建立社工人員績效金激勵機制,采取學歷、職業資格、業績、崗位、工齡、榮譽、學術、學時及持社工證證書等級等多種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定績定獎、按勞取酬。目前,在全區首批招錄的108名“雙百”社工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共104人(含本科學歷社工66人)。
(記者鄧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