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市民享受到城市濱水空間。這是惠州兩江美景一角。記者張藝明 攝
東江畔非常熱鬧,市民在沿岸公園打卡拍照、欣賞美景、跑步健身。 一個“萬億工業大市”,到處可見親水樂園,流水悠悠,碧波蕩漾。惠州一系列精細化城市管理舉措,換來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城市美景。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惠州城市管理以民生福祉為導向,從清理違法違規船舶、拆除江邊違建、綜合治理船舶運行,到體現民生實事的加強沿岸衛生保潔,規范垂釣管理,升級改造沿江公園,系列舉措讓更多市民享受城市中央濱水空間。 ◎網格管理 加大督察力度,推動常態化管理 為有效提升東江、西枝江嚴管區沿岸常態化管理水平,惠州通過網格劃分管理兩江沿岸。以東江北岸為例,從東江大橋至惠博大道接口長約3公里濱江景觀帶,分別由水利局、市政園林事務中心、水務集團、惠城區江北街道等部門管理,并將管理責任落實到人。這些部門組織人員日常巡查,每日早晚勸離野釣人員,對江邊的衛生和環境進行常態化管理。 “市兩江辦一方面每周不定期實地督察,發現問題;另一方面借助智慧城管的高空視頻,早晚進行巡查。”市兩江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遇到一些單個部門難以解決的問題,則通過市兩江辦平臺協調惠城區政府、公安部門等,一起探討解決難題。 市兩江辦每周都會在東江、西枝江沿岸巡查江邊衛生、垂釣管理和環境秩序的情況。“這些區域垂釣者較多”“以下區域生活垃圾有待清掃”……一旦發現問題,市兩江辦會一一記錄,并形成問題清單,告知各部門、各鎮(街)進行整改。 即便是在節假日,兩江管理也不放松。今年春節假期,市水利局、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市水務集團和惠城區政府各鎮(街)的工作人員,依然堅守崗位,每日早晚勸導野釣人員前往垂釣區釣魚。市兩江辦工作人員也堅持在江邊督察。 同時,市兩江辦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規范漁船管理,無證漁船一律不得在航道上行駛捕魚,對有證漁船進行宣傳教育,避開每日凌晨0時至6時在嚴管區行駛,保障沿岸居民夜間休息。 一系列舉措并用,取得良好成效。日前,記者跟隨市兩江辦一行從江北三號營地沿著江邊走到隆生大橋,一路上督察,發現野釣人員明顯少了,江邊干凈舒適,往來散步跑步的市民多了。 ◎治理為民 升級改造公園,提升江邊衛生環境 在治理東江、西枝江嚴管區全過程中,惠州始終秉持治理為民的理念,切實增進民生福祉,惠州的治水工作又多了幾分民生溫情。 “之所以我們要規范釣魚,就是希望更多市民能享受到城市親水空間。”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陳海濤說。 之前東江、西枝江有很多野釣者,有的甚至一個人擺了十幾根魚竿,釣上的魚就在地上處理,垃圾也亂扔;有的人甚至在親水平臺釣魚;有的野釣者貪圖方便直接將電動車開到草地上,不少綠地都被壓禿了;有的野釣者直接將公園的地磚撬開,用來垂釣擺放魚竿……這些行為,不僅將屬于全體市民的城市空間據為己有,還破壞了城市公園綠地、設施,嚴重影響了市民享受江邊的美好環境。 既要讓更多市民體驗到兩江美麗景色,也要照顧熱愛垂釣市民的需求。因此,惠州對市區東江公園、東江沙公園等進行升級改造,強化江邊衛生環境提升。如今,在江邊的公園,市民或散步閑聊,或跑步運動,洋溢著濃濃的幸福感。依水親水,市民的幸福感來源于不斷精細的城市管理。“以前這里有很多釣魚人,地上很臟,魚腥味也很重,根本不能散步跑步。現在管理好了,我們居民也有輕松休閑的地方了。”住在東江附近的居民陳伯點贊道。 我市還首次設立3個垂釣區,供市民集中釣魚。“經過大半年的試點,有的垂釣區設置比較合理,每天有非常多的市民前去釣魚。接下來我們也會繼續征集釣魚者的意見,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設置新的垂釣區,取消舊的垂釣區。”陳海濤介紹,針對野釣密集點也將通過增加綠植、種花等柔性方式,引導市民到垂釣點垂釣。 接下來,市兩江辦將通過“宣、巡、管、勸、罰”等工作方式,不斷精細化推進兩江沿岸衛生保潔和垂釣管理,依據《惠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對違法行為予以處罰。“希望更多市民能支持文明垂釣行為,共同維護惠州城市環境。”市兩江辦有關負責人呼吁。 (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