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紹明在為村里老人理發。
“前幾天我散步路過村子北面,看到那里的圍墻上雜草已經爬滿墻,今天休息,我得馬上去處理一下。”說罷,嚴紹明扛起梯子就往外趕。看著在梯子上清除雜草的身影,過往村民叮囑道:“當心點啊老嚴,別摔下來了。”4月4日,恰逢是嚴紹明理發店每周固定休息的星期一,吃過早飯的他開始了他的“熱心服務”。 嚴紹明今年56歲,是汝湖鎮新光村有名的熱心腸。30年來,他常常利用閑暇時間義務為村里和村民服務,不論是近年來的抗擊疫情、鄉村振興工作這些大事,還是清理村道雜草、幫村民撿起掉進井里的水桶這種生活小事,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在村里,提起嚴紹明的名字,村民們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贊揚。 被村民稱為村里的活雷鋒 因為熱心腸、肯助人,新光村的每家每戶或多或少都感受過嚴紹明的熱情或者得到過他的幫助,很多人都能說上一個關于他樂于助人但卻不重樣的故事。“有時候在村里散步時,看到村道上出現了坑洼,他也是一個人默默地找來泥土把小坑填補完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我們村的建設發展盡力。”村民嚴必勝說。 “他可以說是我們村里的活雷鋒,平時看到村道上的雜草樹枝,他都會主動去清理。遇到當時處理不好的,還會自己規劃時間默默處理好。更別說村里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只要他知道了,是力所能及的,也一定第一時間趕到。不僅如此,我們村里的廟、祠堂的衛生他都包攬了,定期去打掃。”新光村黨支部書記王榮坤對嚴紹明的稱贊溢于言表。 嚴紹明在村里開了間小理發店,雖然自己也不富裕,但偶爾會為家境比較困難的村民免費理發。“我自己也曾生活困難,所以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盡己所能回饋社會 在閑談中,嚴紹明和記者聊起自己30年來系列回報社會、樂于助人舉動的原因時表示,這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童年時的嚴紹明,父親很早就離世了,只剩下他和失明的母親一起生活。為此,他的生活受到了當時村干部和鄰里鄉親的特別照顧。小學畢業后,當時的老村長立即找到他,問他肯不肯學習理發這門手藝,學會之后不僅是個謀生的路子,還可以不用再靠救濟過活。他一口答 應下來,政府也立即資助了他一套理發工具,從此靠著給村里人理發,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采訪中,嚴紹明多次提到,“我從小就接受黨委政府和鄉親們的幫助才能長大,現在有能力了,就想盡力回報社會。”2021年,嚴紹明分別向汝湖鎮和新光村遞交了一封“感恩信”,感謝黨委政府多年以來對他和家人的關心與照顧。正是他這種“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替別人打把傘”的精神,讓他30年來像和煦的陽光一樣溫暖著身邊人。 如今,嚴紹明的兒子在深圳上班,女兒在讀研究生。對于父親的舉動,他們表示贊成和支持,同時謹記父親回報社會的諄諄教誨,做一個樂于助人的熱心腸。 “嚴紹明30年如一日,堅持為村民做好事不計報酬,這種服務精神令村委會和村民們都非常感動。我們也號召大家向嚴紹明學習,學習他多年來默默付出、無私奉獻、回報社會、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汝湖鎮黨委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邱思瑜 劉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