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近年來,惠州以服務企業為抓手,堅持服務做“加法”、流程做“減法”,通過縱深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持續降低市場主體辦事成本,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鋪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記者日前從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惠州實有個體工商戶539720戶,占全市實有市場主體的65.21%,同比增長6.78%。
◆服務
為個體戶拓展融資渠道
我市以一流服務為重心,以提升企業滿意度為目標,積極做好服務企業“加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良好營商環境的紅利也在持續放大。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27673戶,同比增長8.70%,其中各類企業284946戶,同比增長12.65%;個體工商戶539720戶,同比增長6.78%。1~9月,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04141戶,其中新登記各類企業47953戶、個體工商戶56003戶。
市場主體的增加與惠州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努力密不可分。2020年,方先生創業開辦了一家酒店,在疫情的沖擊下,資金出現困難,在市市場監管局的幫助下,建設銀行惠州市分行為其辦理了100萬元個體工商戶經營快貸。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遇到的資金難題,市市場監管局牽手建設銀行惠州市分行,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推出了“惠懂你”融資平臺,操作方便簡單,可做到秒批秒放秒還。“惠懂你”融資平臺的推出,極大緩解了惠州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的問題,受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歡迎。“放款快、操作簡單,通過手機即可完成申請、支用以及還款等操作。”方先生點贊道。
據悉,1~8月,“惠懂你”app新增授信客戶2916戶,新增授信金額19.59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專屬貸款金額3.27億元。
幫助企業修復信用
“感謝市場監管部門幫助我們公司恢復信用!”前不久,我市一家連續幾年依法經營的企業,在疫情影響下工作人員未按規定公示企業年度報告而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被行政處罰,在政府采購、銀行信貸等方面受限。市場監管部門主動指導幫助企業修復信用,并對企業進行誠信經營教育。
信用對于企業經營非常重要。今年4月,市市場監管局依據法律法規,重新修訂完善信用修復標準化辦事指南,規范統一全市信用修復工作,促進信用修復工作公開、透明、規范。與此同時,主動開展失信企業梳理核對工作,做好指導宣傳,采取電話溝通、短信提醒等方式,引導督促相關企業及時申請信用修復。
根據規定,企業申請信用修復的,受理部門自受理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并作出決定,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間壓減10個工作日,時間壓減67%,并依法解除相關管理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將信用修復信息與有關部門共享。今年上半年,市市場監管部門指導647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
◆流程
提升登記效率減輕企業負擔
為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惠州持續聚焦流程再造、改革集成,為企業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
市市場監管局出臺《惠州市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規定》,推行住所(經營場所)自主承諾申報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商事主體無需提交房產證、租賃合同等住所證明,改由商事主體申請人提交《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自主承諾申報信息表》《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自主申報承諾書》作為住所證明材料,將住所登記“證明制”改為“承諾制”,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更多場地資源,提高商事登記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宣傳用語不準確、計量單位使用不當……市場上,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經營中稍不留神就可能犯錯。雖然非主觀故意,未造成較大影響,可是一旦被罰,不僅面臨經濟損失,還會在社會商譽、資格認定、優惠政策等方面受到影響。惠州在市場監管領域探索柔性監管方式,發布《惠州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對違法情節輕微且未造成違法后果的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通過柔性執法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法、自我糾錯。
疫情期間,廣大市場主體經營發展面臨諸多壓力。為切實降低市場主體辦事成本、減輕經營負擔,市市場監管局以加強涉企收費監管為切入口,改革監管方式,創新服務舉措,為企業提信心、增活力。
(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