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盆珠鎮橫江村白馬河畔。
近年來,惠東縣白盆珠鎮秉持“改環境、破舊俗、樹新風、惠民生”的理念,以黨建引領、生態保護、文旅結合為切入點,推動人居環境美起來,鄉風民風煥然一新,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地。
“345”黨建活動引領打造共創共建小鎮
“345”黨建活動引領是白盆珠鎮基層治理的一大亮點。
“3”指的是每周三開展黨員清潔日活動,各村黨組織動員全體黨員組建志愿隊伍參與人居環境整治。“4”指的是打造“四小園”,分別為花園、菜園、果園和公園,由黨員干部帶頭發動群眾盤整自家閑置土地,截至目前已建成238個“四小園”、39個小園示范點。“5”指的是開展“五星衛生戶”評比,動員全體村民參與文明創建,落實“門前三包”、禽畜圈養、室內衛生,從一開始的黨員家庭帶頭全數達標到現在村民群眾“戶戶參與、家家爭先”,目前評選出的五星衛生戶數占全鎮常住戶數90%以上。
通過“345”黨建活動引領,杜絕了“自掃門前雪”的小農思想,營造了全民共創共建、互助互利的濃厚氛圍,鄉村人居環境實現提檔升級。如今,走進白盆珠鎮各村(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創意十足的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公園,是家家戶戶門牌上的衛生星牌,是隨處可見的“黃馬甲”和“紅馬褂”。
投入約2000萬元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
近年來,白盆珠鎮投入約2000萬元,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鎮域內建有1座污水處理廠、23座污水處理設施,各村均設置3至5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衛生戶廁普及率和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此外,每年投入約200萬元,對全鎮的污水和垃圾進行全覆蓋、及時處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實現森林覆蓋率保持91%以上,水系水質保持II類水平。
鎮黨委制定《美麗鄉村獎補方案》,建立完善人居環境整治獎補機制,以“小積分”激發黨員干部的正能量,以“小獎品”激發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全面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提升人居環境。截至目前,白盆珠鎮已清理亂堆亂放、衛生死角、溝塘河淤泥等10000多處,拆除廢舊危房、廢棄豬牛欄等1000多間。
衛生大治理和生態大保護讓全鎮面貌煥然一新,為廣大村民營造了安全舒適、宜居宜業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也為涵養文明鄉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村民們也自覺地保護環境、打掃衛生、進行垃圾分類,養成文明的習慣。垃圾有人管,污水有去處,環境更美麗,村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文旅結合帶動發展打造特色旅游小鎮
白盆珠鎮將文物保護與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投入資金對蘇聯專家樓舊址進行修繕,結合周邊古樹,打造成“文物保護+古樹風光+休閑娛樂”集一體的江畔古樹公園。打造廣東東江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茶廉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白馬窯遺址公園和陶瓷標本庫房;加快推進白盆珠水庫環湖綠道和西枝江沿岸綠道建設。為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對原有的農村公共場所進行升級改造,打造多元的農村文化驛站,舉辦文藝演出、書畫展覽、文化課堂、輔導培訓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優秀文化傳承與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打造特色旅游,白盆珠鎮實現了從“舊俗”到“新風”,從“外化”到“內化”的質變。
如今,白盆珠鎮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游客紛至沓來的旅游勝地。當地正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包容的心態推動發展,弘揚時代新風。
記者洪鵲兒 通訊員王金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