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惠東縣黃埠鎮三洲村了解到,近年來,該村以修訂村規民約為抓手,將殯葬改革與百年互助傳統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制度約束+溫情傳承”的鄉村治理新路徑,讓文明新風扎根鄉土。
“現在村民都能執行喪事從簡的約定,自覺文明治喪。”三洲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方明洲介紹,如今村里有老人去世,家屬都會到村委會報告,然后按照村委會“喪事從簡,文明治喪”的原則,前往吊唁的親人每人僅點3支清香,吊唁結束后,將逝者送到殯儀館火化。這種以莊重而簡樸的方式緬懷逝者,大大縮減了費用,逐漸被全村人接受。
據了解,近年來,三洲村將“移風易俗 文明治喪”納入鄉村振興治理體系。通過明確禁止擅自興建殯葬設施,推行簡約殯葬,將千年喪俗納入綠色殯改新軌道,在全縣率先實現治喪流程標準化、祭祀用品環保化,走出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融合的破題之路。
此外,三洲村歷來有一個代代相傳的淳樸約定,凡遇白事(喪事),成年者皆贈四枚“心意錢”(四元錢),延續“一家有事百家幫”的古老契約。這筆看似微薄的“心意錢”凝聚著全村村民對逝者的緬懷之情和對逝者家屬的關懷。在此淳樸約定基礎上,村委會大力引導村民破除喪事中的各類陋俗,弘揚“厚養薄葬”傳統美德,倡導親人健在時多盡孝心,離世后喪葬不盲目攀比,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操大辦,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全村“移風易俗 文明治喪”行為蔚然成風。據統計,三洲村實施殯葬改革以來,村內喪事簡辦率、火化率均達100%。
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黃綠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