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各成員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2025年國慶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簡稱新冠)等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保持全國疫情形勢總體平穩,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平安過節,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國慶中秋前后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當前,我國傳染病疫情形勢總體平穩。新冠疫情處于較低流行水平,不排除出現新變異株引發新的疫情波動的可能性。進入秋冬季后,流感病毒、普通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病原體活動逐步增強,將出現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態勢。10—11月,南方部分省份仍處于蚊媒傳染病流行季節,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境外輸入病例引發本地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風險仍較高。諾如病毒胃腸炎、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病,秋冬季是高發期,學校、托幼機構、餐飲場所存在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猴痘、人感染新亞型流感、瘧疾、麻疹疫情已在全球跨區域傳播,境外疫情輸入我國的風險增加。國慶中秋前后人員流動和聚餐活動增多,疫情傳播風險和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國慶中秋前后和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堅持底線思維,加強疫情形勢分析研判,提早安排部署防控工作,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確保全國疫情形勢總體平穩,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加強疫情監測研判和信息報告
各地要加快建成并實體運轉省統籌區域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面部署應用國家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前置軟件,推進傳染病哨點醫院臨床癥候群監測,推動醫聯體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傳染病監測網絡。要加強全球傳染病疫情監測與信息收集,動態掌握和分析評估新冠、猴痘等疫情形勢及流行特征,及時預測預警并做好應對準備。要持續改進原因不明的傳染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提升網絡實驗室病原鑒定及基因測序檢測能力,對感染來源不明病例、指示病例、關鍵病例要做到應測盡測、測后即報。重點地區要加強流行季蚊媒密度、抗藥性監測和飛行檢查,及早預警流行風險,落實分級分類應急響應措施。要強化兒童、老年病例時空聚集和感染風險分析,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建立疫情風險雙通報機制,由疾控部門向教育、民政部門通報疫情風險,疾控機構向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通報疫情風險。加快在緊密型醫聯體設立專兼職疾控監督員,督促落實依法、及時、準確報告傳染病疫情的責任。
三、加強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疫情防控
各地要依法落實口岸衛生檢疫工作,海關、疾控、衛生健康等部門要加強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協同開展風險研判和預測預警,妥善做好口岸輸入疫情協同處置和點對點防控救治工作。要指導督促托幼機構、學校落實好晨午檢、因病缺勤追蹤與登記制度,引導學生放假、返校、旅行途中做好個人防護,國慶中秋假期結束后要嚴防學校疫情明顯反彈。指導督促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加強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做好服務對象入院體檢,居室、公共活動區域定期消毒通風,降低疾病引入和傳播風險。指導督促交通運輸場站、文化和旅游場所做好客流疏導、密閉場所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旅客和從業人員個人防護等措施,加大對餐飲單位和海產品銷售經營者、生活飲用水尤其是二次供水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要加強流感樣病例、腹瀉癥候群病例等聚集性疫情處置,快速開展多病原篩查、流行病學調查、傳染源管理、環境消毒等措施,并提出送醫、居家、分區健康管理等書面工作建議,加強病例救治,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四、加強疫苗接種和醫療救治
各地要積極動員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兒童、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主動接種流感、新冠、肺炎球菌等疫苗,探索對適宜人群開具疫苗處方,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高風險人群實施免費接種,不斷優化接種服務,保障接種安全,進一步提高重點人群免疫水平。要保持麻腮風、百白破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高接種率。常規免疫薄弱地區要加強免疫規劃疫苗的查漏補種,疫情發生地要加強病例主動搜索、密切接觸者排查管理等措施,有針對性開展應急接種。要緊盯特大城市醫療資源供需狀況,動態統籌調配醫療資源,加強發熱門診、急診、兒科、呼吸科等重點科室的一線救治力量,優化就醫流程,提高就診高峰應對能力。強化以基層為重點的人員培訓,提高傳染病診斷的敏感性、及時性和判斷力。要確保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加強檢驗試劑、抗病毒藥物、解熱鎮痛藥物等短缺監測、生產供應和市場調配。要推進分級分層分流救治,引導群眾基層首診,實現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雙向轉診,對重癥病例應收盡收、全力救治。
五、加強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
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的地區,要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盡快減少新發病例,降低社區傳播風險,遏制疫情外溢擴散,盡早控制疫情上升勢頭,做到發現一起及時控制一起。疫情基本控制后,相關防控措施還要繼續堅持一段時間,進一步鞏固防控成效,避免疫情出現反復。出現跨區域傳播時,相關地區要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密切配合做好協同調查處置,迅速阻斷疫情擴散和隱匿傳播。對于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要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要做好國慶中秋假期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救援準備,結合本地區多發的傳染病和自然災害特點健全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演練,提升跨部門、跨區域協同應對能力,突出“真演真練”,提升應急處置和衛生防疫能力,確保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六、加強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科普宣教
各地要以病媒生物防制為重點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從源頭預防控制蚊蟲等流行。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作用,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積極開展滅鼠、滅蟑螂、滅越冬蚊蟲和蟲卵等活動。要對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城中村、城鄉接合部、建筑工地、小餐飲店等薄弱環節,以及車站、港口、農貿市場、學校、旅游景點等重點場所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要根據本地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因地因時加大病媒生物消殺控制力度,提高防蚊滅蚊實效,努力將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要做好世界流感日宣傳,針對群眾關心、行業關注的話題,開展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和政策解讀,引導公眾保持勤洗手、防蚊防蜱叮咬、注意飲食飲水衛生等良好習慣。要按照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的原則,及時發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做好國慶中秋假期出游健康提示。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
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堅持聯防聯控、多病同防,強化平急轉換。要結合本地實際落實傳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盯住關鍵環節、突出防控重點,及時排查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及時補齊短板漏洞,全面提升監測預警、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驗檢測、疫情風險研判、應急處置等核心能力。做好國慶中秋假期值班值守,確保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斷線,一旦發現疫情及時報告、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政策解讀:《關于做好2025年國慶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解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