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兩會
用于片區控規以及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等專項規劃
昨日,惠陽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惠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胡斯平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今年該區將開展“三個年”活動,做大經濟總量,力促今年各項經濟指標達到預期目標。
胡斯平介紹,去年,惠陽區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90.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9542元,分別增長14.5%和13.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9億元,增長28.3%。今年該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0.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
為達到今年的預期目標,胡斯平說,惠陽區將深入開展“上門服務企業年”、“美麗鄉村清潔先行年”和“城市管理提升年”三個活動。其中“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將狠抓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該區從今年起將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編制規劃,加快編制新橋東部片區、秋長白石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不斷增強城市規劃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圍繞“交通升級帶動城市升級”的思路,加快環大亞灣新區起步區惠州南站新城開發建設,打造惠陽的“城市客廳”。大力實施“中心提質,外圍拓展”城市發展戰略,高起點開發白云新城、橋背新城等重點區域,加速形成新的城市功能組團。
胡斯平介紹,去年惠陽區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淡水祖廟廣場加快建設,鎮隆等3個社區康園中心如期竣工,愛民東路、惠陽老年大學、良井敬老院等民生項目建成啟用。市區供水一體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心城區接通東江水源,實現市民翹首以盼飲上東江水愿望。今年,該區政府將繼續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其中促進教育惠民方面,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惠陽學校一期將竣工招生。據了解,該校將新增優質學位3000個,其中小學與初中已明確為9年公立義務教育。文化方面,將修繕鄧承修故居、鄧仲元故居、會水樓。
惠陽區2014年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0.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外貿出口總額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單位GDP能耗下降3.66%。
相關鏈接
惠陽區2014年十大民生實事
1 強化就業保障
培訓農村勞動力1000人以上,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900人,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
2 提升醫療服務
啟動新圩醫院建設,推進區人民醫院改擴建,打造中醫藥平價醫院,完成區慢性病防治站搬遷改擴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提高至88%。
3 優化交通環境
實施50項城區內街小巷整治,完成縣道209線平潭段升級改造,開通新圩至坪地公交線路,完成100公里新農村公路硬底化改造。
4 推動綠化提升
推進葉挺森林公園綠道、盧屋山公園、鳳凰山公園、景嶺公園建設,創建森林家園10個,綠化美化區內主要道路第一重山2500畝。
5 加強生態創建
申報國家級生態鎮2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創建省級生態鎮5個,繼續推進淡水河流域(惠陽段)“三位一體”綜合整治。
6 建設美麗鄉村
完善鎮級垃圾中轉站9個,建設垃圾收集點1246個,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00座,建成欖子垅環境園生活垃圾填埋場。
7 促進教育惠民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惠陽學校一期竣工招生,建成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啟動惠陽職業技術學校實訓中心建設,實施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午餐計劃”。
8 打造優質生活
擴建惠陽水廠Ⅱ組平流池,推動惠陽自來水發展總公司和7家鎮級自來水企業實施整體移交,完成1.5萬戶燃氣具改造及置換。
9 實施文化共享
完善10個自然村公共體育設施,修繕鄧承修故居、鄧仲元故居、會水樓,完善75家村級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
10 開展助困扶殘
新建良井、新圩康園中心,建設100套公共租賃住房,啟動區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改造563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補助提高至每戶2.5萬元,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482元。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林錦成 吳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