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紀委監察局執法監察室獲第四屆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土地出讓、工程交易、政府采購、產權交易等公共資源領域“圍標串標”、“暗箱操作”、“人為干擾”等問題屢禁不止……為破解這些難題,我市強力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徹底實現 “管辦分離”,構建了不易腐的機制。近日,作為我市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的具體推動者,市紀委監察局執法監察室(效能監察室及下屬市電子監察中心)獲得第四屆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土地6.9億元成交后才知花落誰家
市紀委監察局執法監察室負責人介紹說,2012年以來,我市強力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整合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打造“體制改革+科技監管”的新模式,取得明顯效果。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縣、鎮三級共39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運行以來共為財政增收節支近30億元,辦事企業群眾滿意率100%,充分釋放了改革紅利。
記者看到,在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招投標服務平臺上,土地出讓、工程交易等公共資源交易操作流程固化到計算機程序,不可更改、不能逾越,全過程全封閉網上進行。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參與報名到網上競價,交易中心工作人員、競買人、銀行等相關部門和人員均互不知曉對方信息,減少了交易環節的人為干擾,確保了交易的公開透明。
以土地交易為例,2013年,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網絡掛牌出讓土地15宗,起始價6.73億元,實際成交總額15.71億元,溢價8.94億元,溢價率133%,且至今未收到1宗投訴,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雙豐收”。“在市區江北7號地塊,這塊CBD用地曾被本地某知名國企看中,有意建成惠州的一個地標。可是,最后這塊底價3.28億元的土地使用權,經過網上36輪競價以6.9億元成交,一下子增收3.62億元。直到最后系統顯示成交確認書,才發現中標的并非該國企,而被另一企業競得。”該負責人說。
迎春花市今年起納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拍賣
“過去,對于國有資產出租、迎春花市經營權等,個別部門習慣于‘一把手’說了算,這樣既存在權力尋租空間,又因缺乏市場競爭導致效益不高。”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傳統的工程交易、政府采購、地產交易、產權交易這“四大類”外,我市已經將政府購買服務、林業權流轉、法院涉訴資產處置、迎春花市經營權、海域使用權等納入業務范疇,市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進場交易業務達28類。
比如,我市的迎春花市經營權過去一般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直接選定公司來運行,2014年起要求納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來拍賣。底價為20萬元的市區河南岸花市點的經營權,經過86輪競價,最終以42.2萬元成交,超出底價22.2萬元,增值率111%。記者林奶花通訊員謝劍鋒 田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