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收24億元,增幅居珠三角第4
昨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惠州市2014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今年上半年,我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約146.3億元,增幅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居第6位,珠三角9市中居第4位。《報告》同時指出我市財政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我市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振興實體經濟,大力幫扶中小微企業。
◎現狀
5縣區財政收入超15億元
《報告》指出,1~6月,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約146.3億元,同比增收24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1.2億元,非稅收入完成45.1億元。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居第6位,在珠三角9市中居第4位。
分級次看,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約51.7億元,同比增收3.8億元;7個縣(區)收入完成約94.5億元,同比增收20.2億元。
1~6月,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69.4億元,同比增支41.1億元。增支的主要項目是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農林水事務支出。
1~6月,市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0.5億元,支出完成15.6億元。《報告》指出,收支進度偏慢主要原因是我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不理想。
從總量看,我市收入總量超過15億元的有5個縣(區),分別是大亞灣開發區17.6億元、惠城區15.8億元、惠陽區15.9億元、惠東縣15.7億元、博羅縣15.8億元,仲愷高新區和龍門縣分別完成9.1億元、4.6億元,縣域財力明顯增強。
◎問題
納稅大戶停產檢修將減少22.35億元稅收
《報告》指出,當前,在世界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外需持續低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我市經濟也難獨善其身。
今年來,我市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進而影響財政收入的增長。從上半年情況看,1月財政收入增長22.43%為今年來最高值,此后逐步下滑,6月份增速19.66%是今年來最低值,財政收入增速顯示出逐月下滑的趨勢。
按照計劃,今年下半年中海惠煉、開氏石化、平海電廠三家納稅大戶將停產檢修兩至三個月,預計減少稅收達22.35億元。同時,我市對涉企收費市縣(區)級收入采取“今年減半,明年全免”的減免政策,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長出現回調可能性較大。
市人大常委會的調查報告指出,房地產業持續不景氣將對我市經濟和財稅收入形成一定的風險。
◎建議
振興實體經濟,嚴控“三公”支出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我市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振興實體經濟,大力幫扶中小微企業,努力實現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完成全年預算任務。
同時,要關注我市建筑安裝、房地產行業和特定大項目稅收占稅收總額比重過大問題,大力扶持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發展,培植壯大稅源,不斷提高財政收入抗風險能力。重視非稅收入比重過高問題,加強對有關縣(區)的監督指導,不斷改善財政收入結構,切實提高財政收入質量。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嚴控一般性財政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支出,降低公務活動成本;統籌財力配置,加大財政資金向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件民生實事、底線民生保障等重點民生事業建設。
此外,還應進一步提高預算約束剛性和預算執行嚴肅性,遵循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原則,嚴格按照市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執行,執行中如有超收,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況應當遵照有關規定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同時,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管,落實政府重大公共投資和實施情況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制度;改進專項資金管理,充分考慮縣區需求和財力狀況,盡可能減少資金配套要求。 記者戴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