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全市生產總值2100億元,增長1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32.5億元,增長13%。
固定資產投資1100.6億元,增長19.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7.5億元,增長13.1%。
外貿進出口總額431億美元,增長0.8%。其中,進口總額165.6億美元,下降5.9%;出口總額265.4億美元,增長5.5%。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7.8億元,增長20.3%。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3441.5億元,比年初增長9.6%。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2365.8億元,比年初增長16.1%。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累計上漲2.7%。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
二、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發展速度穩中趨快。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0億元,增長10%,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和全省2.6和2.4個百分點,居珠三角首位。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4.1%、11.9%和7.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58.3:36.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32.5億元,增長13%,增幅高于全省4.6個百分點,居珠三角第2位。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433.1億元,增長8.7%;石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25.1億元,增長2.6%,兩大支柱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8.1%。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發速迅猛,實現增加值242.4億元,增長24.9%,增幅高于規上工業11.9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增長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增長10.3%,高于去年同期1.4個百分點,顯示我市工業企業生產總體情況良好。
(二)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0.6億元,增長19.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3.5個百分點,居珠三角第2位。其中工業投資364.4億元,增長25.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5個百分點,居珠三角第2位,工業技改投資完成127.7億元,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達35%,增長65.6%,增幅高于工業投資近40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453.5億元,增長15.9%,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182.8億元,增長16%。
(三)市場消費保持平穩。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7.5億元,增長13.1%,增幅呈逐季上升態勢,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升0.8和0.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珠三角第2位。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收入75.5億元,增長14.1%;零售業實現銷售收入579.3億元,增長14.1%;住宿餐飲業也保持穩步向好態勢,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和51.9億元,分別增長2.3%和6.8%。
(四)財稅金融穩健運行。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7.8億元,增長20.3%,增速快于上半年0.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珠三角第3位。其中稅收收入150.4億元,增長11.9%;非稅收入67.4億元,增長44.6%,非稅收入占比為30.9%。國稅收入中的國內稅收收入296.5 億元,增長17%,增速快于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地稅收入56.1億元,增長12.4%。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3441.5億元,比年初增長9.6%;貸款余額2365.8億元,比年初增長16.1%,兩項指標增幅均居珠三角首位。銀行存貸比達68.7%,高于去年同期4.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5.9個百分點。
(五)價格水平保持穩定。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上漲2.7%,漲幅呈逐季回落態勢,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3和0.8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和全省0.6和0.1個百分點,控制在年初確定的增長3.5%的范圍之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5個百分點,與上半年持平。
(六)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全市2014年195項改革工作要點,已完成42項,即將完成27項,其余126項正按計劃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工商登記制度、公共資源交易、網上辦事大廳建設、信用體系建設等改革進一步深化,權責清單、服務清單、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基本制定。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文化惠民卡制度、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仲裁“兩化”等改革獲批全國試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等有望成為國家試點。
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健全重點項目建設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落實目標責任,強化工作協調,推動了重點建設項目順利實施。1-9月,全市189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4.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77.2%,投資進度高于去年同期0.2個百分點;列入省重點項目82項,完成投資220.2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93.2%,投資進度高于去年同期3.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投資進度1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珠三角第2位。
從分行業完成情況來看,現代產業類項目完成進度要好于基礎設施類項目,其中先進制造業及高技術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4.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83.4%,高于全市平均值6.2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項目完成投資80.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83.8%,高于全市平均值6.6個百分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78.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67.8%,低于全市平均值9.4個百分點;能源項目完成投資24.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72.3%,低于全市平均值4.9個百分點;農業水利項目完成投資10.2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49.2%,低于全市平均值28個百分點(主要受惠東縣稔平半島供水工程和惠東縣稔山長排海堤達標加固工程沒有動工建設影響);社會事業及保障項目完成投資11.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6.9%,低于全市平均值20.3個百分點(年度安排16個新開工項目中有12個項目未開工建設);生態環保項目完成投資5.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5.5%,低于全市平均值21.7個百分點(金山、梅湖兩個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沒有動工建設)。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發展速度仍然不夠快。與全省及珠三角城市對比,我市大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于珠三角前列,但與全市自身發展要求對比,發展速度仍不夠快。如GDP只實現2100億元,與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第一階段3000億元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指標仍低于年初人大確定的計劃目標(分別低1、0.4和0.3個百分點)。
二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方面,工業生產下行壓力加大。受市場價格以及中海煉油和開氏化工近兩個月的停產檢修影響,石化產業將出現較大程度的負增長;受市場競爭影響,三星電子以及其關聯配套企業工業產值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四季度形勢也不明朗,兩大支柱產業增幅走低,導致規上工業增加值出現回落。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市場依然低迷。受上年較高基數和出現個別問題樓盤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幅度呈逐季擴大趨勢(前三季度下降13.8%,降幅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擴大20.9和5.8個百分點),雖然近期中央出臺了一些利好政策,但預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難以扭轉負增長的局面。
三是外貿進出口形勢嚴峻。受國際經濟環境持續下行以及我市三星等重點出口企業減產等因素影響,全市外貿進出口增幅均呈逐月回落態勢,也是近年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前三季度,全市外貿進出口僅增長0.8%,增幅大幅低于去年同期16.5個百分點,低于一季度和上半年3.7和2個百分點,也遠低于省里下達的10%的增長目標。其中外貿出口增長5.5%,增幅低于去年同期8.6個百分點,低于一季度和上半年0.9和2個百分點;外貿進口下降5.9%,增幅低于比去年同期28.1個百分點,低于一季度和上半年7.3和2.2個百分點。
四是制約項目建設的問題依然突出。部分項目受征地拆遷進度緩慢、用地指標難以落實、資金籌措不夠到位等因素影響,推進進度較為緩慢,全市189宗重點建設項目,目前仍有59宗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低于50%,尤其是安排新開工的項目71項,只有30項開工建設,開工率僅為42.3%。10件民生實事中也有一些涉及改善城市交通條件的橋梁、道路、路口改造建設等項目進度緩慢。
五、下一步工作建議
為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建議重點抓好八項工作:
(一)突出抓好經濟運行調節。一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測督導。圍繞完成全市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第一階段目標和年初人大會確定的計劃目標任務,進一步將主要經濟指標逐月逐級細化分解,并加大督促檢查和跟蹤落實力度,確保全年各項發展目標圓滿完成。二是加大經濟戶口的清理力度。抓緊研究制定推動“個轉企”、“小升規”的工作措施和優惠政策,地毯式開展經濟戶口的清理入庫工作,加快推動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規下(限下)企業轉為規上(限上)企業,做大做優統計主體。三是加強宏觀經濟精細化管理。抓緊開發建立大數據共享平臺,將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各類數據全部納入共享平臺實施精細化管理和運用,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各項指標的協調性、邏輯性和匹配性。四是防患市場風險。落實好前三季度社會形勢分析會各項工作部署,切實加強市場管理,規范市場秩序,防范市場風險,促進全市經濟健康發展。
(二)突出抓好項目建設管理。一是加快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加大對當前59個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低于50%的項目,特別是41個還沒開工建設的項目,逐個查找原因,研究對策,創造條件,加快推進,確保完成年度省市重點項目建設任務。二是加快推進2013年以來新立項投資億元以上的514宗項目建設。加快推進336宗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爭取年底前促成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形成產能;特別是對177宗尚未動工的項目,想方設法完善建設條件,爭取年底前全部開工建設。三是抓好在談項目的推進力度。加快推進中廣核惠州核電項目、中海油三期、信立二期、中科院CIADS和HIFA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以及京九客專、廣汕鐵路、深惠城軌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等在談項目的推進力度,盡快完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四是抓好招商選資工作。大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出效益好、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現代產業項目落戶。全力抓好招商選資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提高項目簽約率、履約率、開工率、竣工率、增資擴產率。
(三)突出抓好擴大內外需求。一是著力擴大內銷市場。落實好惠州產品(濟南)展銷會簽約成果,籌備辦好第三屆“云博會”,利用好年終歲末消費旺季,引導企業主動辦好惠州車展、房展等各類促銷活動,切實擴大消費市場。二是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充分利用好中央最新出臺的“央四條”良好機遇,主動做好正面宣傳引導工作,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促進房地產企業和市場供求穩定發展。三是著力穩定外貿進出口。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重點出口企業的掛鉤聯系制度,協調解決進出口企業運營中的各種困難問題。籌備辦好惠州產品(南非)展銷會、第13屆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等系列活動,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制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想方設法促進外貿進出口在惠報關出口,做好央企進出口在地統計回歸工作,推動我市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
(四)突出抓好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大力發展重點產業。實施好“產業培育計劃”,加快發展壯大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汽車和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集群。當前重點要關注石化和電子兩大支柱產業經營情況,推動我市工業生產保持穩定。二是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好全省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優惠政策,加快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進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三是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全面提升7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以及各類工業集中區發展水平,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各類產業園區成為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四是加大企業幫扶力度。全面承接好國家和省各項穩增長決策部署,落實好“新惠28條”、“惠42條”以及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等各項政策措施,常態化開展好“企業服務月”活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減輕負擔。
(五)突出抓好重點改革。一是抓好今年各項重點改革任務。落實市委全面深化改革“1+6+1”系列文件的要求以及前三次市委改革領導小組工作會議部署,按照“施工圖”,加快推進388項重要改革任務,確保完成年度改革工作任務。二是抓好改革試點工作。全力抓好國家新型城鎮化、文化惠民卡制度、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仲裁“兩化”等已獲批的全國改革試點工作,確保試出成效;積極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等試點申報工作,爭取更多國家和省改革試點工作在我市開展。三是抓好改革謀劃。科學制訂惠州中長期改革規劃,著手謀劃好明年改革工作要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改革任務和改革試點,推動惠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六)突出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一是加快編制完成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深入開展新型城鎮化發展調查研究,理清全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思路,抓緊編制完成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引領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抓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按照試點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抓好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努力試出經驗,試出成效。三是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和縣城擴容提質。加快市區市民公園、植物園、客運樞紐站等建設;推動惠東、博羅、龍門三個縣城擴容提質取得突破性進展。四是加快惠州環大亞灣新區和潼湖生態智慧區兩大新區建設。重點推進環大亞灣新區三大起步區建設,爭取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編制完成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總體規劃,要充分發揮建設指揮部的作用,加大與軍方以及省的溝通銜接,爭取將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建設上升為省的發展戰略。
(七)突出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確保如期完成、辦出成效,取信于民。扎實做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推動國家生態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認真做好全國文明城市迎檢準備工作,確保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復檢,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加大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力度,加快推進青年河、新開河等河涌綜合整治力度,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用工作,加快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大力推進“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設進程,進一步增進民生福址,提升惠民水平。
(八)突出抓好明年各項工作謀劃。一是認真做好“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認真組織做好“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盡快啟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各項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為我市“十三五”時期發展謀篇布局,打好基礎。積極爭取我市更多重大項目和重大事項列入國家和省的“十三五”規劃范圍。二是要提前謀劃好明年各項工作安排。結合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第二階段各項發展目標,及早謀劃好明年各項主要發展指標計劃安排、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十件民生實事建設、重點工作安排等各項工作,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前瞻性。三是做好各項考核的準備工作。認真做好2014年度建設幸福廣東、規劃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各項考核的準備工作,爭取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