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 “中小微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品牌建設……我市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扶持企業創新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
新“惠42條”提出,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中小微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選派一批有生產一線工作經驗的科技人員到中小微企業駐點兼職,協助企業制定技術發展戰略,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特派員在所駐企業組織實施的產學研項目,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立項和資金支持。發展民營企業新型科研機構,對被評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給予100萬元經費補助,對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研究中心擇優給予經費補助。對獲得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到2017年,組建10家大型企業(集團)專業領域科研中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科技成果激勵政策,對新榮獲國家科技技術五大獎、中國專利金獎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新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廣東專利金獎、廣東專利優秀獎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型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30萬元、10萬元資助。
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根據企業需求和產業聚集情況,統籌規劃全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明確平臺建設總體目標、發展方向和布局重點,扶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5年內搭建25家民營企業科技服務平臺。以仲愷高新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龍頭,鼓勵各縣(區)加快科技孵化器群建設,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源頭企業,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市財政科技專項經費每年統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資金,采取科技扶持或股權投資方式加快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經認定后的新型研發機構,按照該研發機構不超過近3年投入科研儀器、設備和軟件購置經費25%的比例,給予一次性的資金扶持,最高可達500萬元。
積極加強品牌建設。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對新獲評省著名商標或省名牌產品的民營企業給予一次性15萬元獎勵。積極培育我市民營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和省政府質量獎。對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的民營企業以及對中小民營企業在(國)境外獲得專利授權、商標注冊、產品認證的費用給予支持。
(據市經信局網站信息 田鐵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