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對于漁民就像土地對于農民一樣,耕海牧漁歷來是他們生活的最主要來源。能否利用涉海工業收益反哺漁業,構建我市漁民社會保障體系?
今年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鄒慶嚴等提出 《關于建立用海工業收益基金庫,用于反哺沿海漁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議》,建議組建漁民補貼專項基金庫,將基金用于為全部漁民購買醫療保險、為符合條件漁民購買社會養老保險。
利用涉海工業收益反哺漁民
我市是廣東海洋漁業大市之一。漁業經濟一直是沿海鄉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漁民世代以海為生,漁業是高危行業,漁民的勞動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等,使漁民面臨著生產生活壓力。
“歷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關心漁民的生產生活,組織開展多次調研活動,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鄒慶嚴等代表認為,這些措施雖然在最低程度上保障了漁民生產生活、子女教育等問題,但始終缺乏長期性、廣泛性的社會保障。
“圍繞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利用涉海工業收益反哺漁民,構建我市漁民社會保障體系。”鄒慶嚴等代表建議,我市可建立漁民補貼專項基金庫,基金由專人專項管理,將基金用于為全部漁民購買醫療保險和為符合條件(18~60周歲)的漁民購買社會養老保險。
具體來說,醫療保險按現行最低標準補助;養老保險按現行最低標準補助。此外,基金庫的基金可從近年獲批建設投產的用海工業中每年收益的一部分獲得。將全部漁民視同農村全征地農民,納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保障范疇。
建議設立海洋發展基金
“涉海項目的興建和投產,是我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劑。”鄒慶嚴等代表認為,每年從中抽取部分收益,幫助那些支持海洋經濟開發建設的漁民,讓他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使他們也能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這也是一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漁民權益的民生實事。”
“我個人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好,對沿海漁民來說是民生實事。”市政協委員梁浩亮認為,設立漁民補貼專項基金庫,關鍵是如何落地實施、具體怎么操作,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等一起商討。他建議借鑒其他地方生態補償或自然資源補償的做法,如設立海洋發展基金,由政府牽頭成立專業管理公司來具體管理實施。
記者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