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自2012年6月成立至2017年3月底,全市公共資源交易成交總額1596.36億元,增收68.42億元、節支21.18億元,增收節支合計89.6億元。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政府采購權責清單制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陽光透明
參與政府采購投標企業65%來自外市
在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過程中,我市梳理制定政府采購、建設工程交易、土地礦業交易、產權交易等四大塊業務的28項服務事項清單,對各項服務進行簡化操作、精簡手續、流程再造。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相關要求,2016年該中心將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整合為分中心。惠州成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試點市,率先完成四大業務全流程數據與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平臺對接。
據介紹,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市財政局、市監察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對政府采購流程環節進行創新與優化,強化市場調查功能,明確采購人委托采購的辦結時限,規范委托受理工作,實施政府采購活動電子監察。同時,該中心會同市紀委、市財政局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建立政府采購權責清單制度,在編制招標文件時引入政府負面清單管理,明確禁止出現對潛在投標人的歧視性條款,保障政府采購活動公平公正、陽光透明。
得益于這些創新舉措,我市政府采購活動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數據顯示,在參與惠州政府采購項目的投標企業中,35%為本地企業、65%為外市企業,其中省外企業占全部參加投標企業數量的31%。
■改革創新
強化大數據運用和誠信系統建設
雖然我市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已成為惠州改革樣本,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雖已實現機構整合,但在系統平臺、制度規則、數字認證、技術標準、服務標準上還有待繼續完善和統一,在大數據運用、誠信系統建設和使用方面還有待加強。同時,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各分中心普遍存在交易場所不足、人手緊缺情況。
對此,該負責人認為,為盡快實現全市系統平臺、制度規則、數字認證、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統一,全市要統籌推進工作,市、縣兩級交易中心要派出精干業務人員,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共同推進和落實相關工作。此外,還要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改革調研,多學習外地增收節支、提高效率的先進經驗,重點對招投標相關環節和交易規則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進一步實現增收節支目標。
(記者戴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