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惠州外貿進出口額突破600億元,取得開門紅。記者日前從惠州海關獲悉,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外貿進出口額達605.5億元,同比增長0.3%,延續開門紅勢頭,增長態勢平穩向好。其中,外貿出口額為400.6億元,增長7.6%;外貿進口額為204.9億元,下降11.6%。
外資企業仍為拉動外貿第一主力
從貿易方式上看,加工貿易仍占據我市外貿進出口核心陣地,進出口值占比逾七成。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市加工貿易進出口額434.8億元,同比增長0.9%。“家電行業是惠州支柱產業之一,相關企業順應市場發展努力開拓海外市場。”惠州海關有關負責人說,今年一季度,惠州出口彩色電視機達24.7億元,同比增長了46.7%。據統計,在液晶彩電方面,我市對美國出口約10.5億元,增長了1.2倍;對智利出口1.3億元,增長3.8倍;對阿根廷出口1.1億元,增長1.2倍。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一季度對巴西出口液晶彩電約1.3億元,去年同期無此類產品出口。
從貿易伙伴上看,惠州對香港、美國、東盟等地進出口有增長,對印度、韓國、日本等地進出口則下降。據惠州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市對東盟進出口51.2億元,增長4.7%。“新興國家市場需求增加、消費升級,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移加速,帶動了我市商品對東盟等沿線市場出口。”該負責人介紹,在綜合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等地。
在進出口企業性質方面,外資企業仍為拉動外貿第一主力。1~3月,我市外商獨資企業進出口值約318.5億元,同比增長17.1%,占全市出口總值的53%。
推廣匯總征稅改革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在出口商品中,一季度惠州出口機電產品329.1億元,同比增長8.3%,占全市出口總值的82.2%,其中手機產品出口100.1億元,同比增長0.2%。同期,出口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包括紡織服裝、家具、玩具、箱包、鞋類及塑料制品52.5億元,同比下降1.2%,占13.1%。
據悉,惠州海關大力推廣匯總征稅改革,通過主動走訪企業、召開政策宣講會、設置咨詢專崗等方式,做好政策宣講和咨詢解答服務開通客協企業“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備案申請,實現“即來即辦”,并將匯總征稅操作模式與區域通關一體化有機結合,進一步降低企業通關成本,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促進惠州外貿企穩向好。據統計,一季度該海關共辦理匯總征稅報關單1345份,涉及稅款3.35億元,同比增長超300倍,已超過2016年全年匯總征稅稅款。
此外,惠州海關進一步加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推廣力度,實現企業自主選擇任意現場辦理申報、納稅等手續,自主選擇任意口岸、場站辦理貨物通關、提貨及裝運等業務,減少轉關成本;按照將貨物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的目標,嚴格控制進出口查驗率,提高24小時通關率,實現手續做減法、監管增效能。
記者楊熠 通訊員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