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買買買。僅在天貓平臺,惠州人就消費了13.1億元,與此同時,線下購物中心等實體店商家也推出大量優惠活動,線上線下消費火爆。
8K大屏電視、牛仔褲、箱包……“雙十一”期間,以TCL、真維斯為代表的惠州電商企業將惠州產品賣向全國,成績亮眼。TCL集團“雙十一”成交金額突破11.9億元。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雙十一”活動,搶抓這一輪消費升級機遇,開拓市場,挖掘年輕一代消費群體需求,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下沉市場成“雙十一”新增長點
“今年我買了近百件商品,包括個人護膚品、衣服、日常用品等,總共花費3萬多元。”市民李女士每年“雙十一”都會在淘寶購物,一直忙到凌晨三四時才休息,“家婆為了方便我淘寶,平時跟我睡的孩子她也幫忙抱去睡覺。”
與李女士一樣,林先生也是淘寶的常客,今年他為淘寶貢獻了將近7萬元。“今年新房剛裝修,所以我在網上買了浴霸、洗碗機、電視、冰箱等各式家電。”
據媒體報道,“阿里數據”出品的簡報顯示,惠州在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為13.1億元,較去年增加37%。在廣東省內排名第5,較去年上升1位。另據京東“雙十一”數據指揮室實時數據,廣東依舊“霸屏”,在全國購買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其中,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和惠州成為廣東區域最能買的前五城市。在消費者年齡分布中,90后占41.3%、80后占33.1%、70后占13.3%。
同時,隨著物流設施的不斷完善和電商配送半徑的延伸,縣區、鄉鎮等下沉市場正在成為“雙十一”重要的新增長點。據京東“雙十一”數據指揮室實時數據,在下沉市場中,購買力前三的縣分別為:長安鎮、虎門鎮、博羅縣,我市博羅縣“買進”前三。
惠州電商搶抓“直播購物”新風口
今年“雙十一”,旭日商貿(中國)有限公司惠州真維斯電貿分公司也積極搶抓直播“流量風口”。“真維斯店鋪從預售開始就通過各種站內外渠道設置多種互動環節,激活粉絲活躍度。”該公司總經理劉偉文告訴記者,消費者在選購商品上更加個性化,與平臺以及商家的互動性也更強了,銷售從單向變成雙向。今年,真維斯準備了120多萬件商品供顧客選購。“‘雙十一’頭1小時,全店銷售完成率較上年增長3%。”
我市另一家電商龍頭企業TCL集團“雙十一”成交金額突破11.9億元。在“雙十一”期間,TCL在線上全面熱銷TCL全場景AI智能家電,其中有12萬多家庭選擇TCL智能家電,進入全屋智能互聯生活。此外,8K大屏、免遙控電視、柔風空調、風冷冰箱等黑科技產品也成功打入熱銷榜,成為受廣大年輕消費者關注的產品。
“雙十一”海量的咨詢讓“店小二”忙得不可開交,恨不得有“三頭六臂”。“今年‘雙十一’,TCL全面引入智能客服科技,對用戶實現快速響應,有效提升客服效率。”TCL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參與“雙十一”電商企業越來越多
今年“雙十一”惠州電商企業有什么新亮點?記者在走訪多家企業后發現,在原先惠州的家電、服飾、箱包等傳統優勢產品的基礎上,通過電商銷售的惠州產品品類進一步增多,參與“雙十一”活動的電商企業也越來越多。
位于惠城區的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今年‘雙十一’,我們在京東平臺銷售了2萬多袋品牌有機大米,總共有30多款單品銷售。”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沛欣說。
與此同時,惠州市光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幾十名工作人員一大早就開始給商品打包,發往全國各地。該公司副總經理資小飛告訴記者,今年為了迎戰“雙十一”,企業擴大倉儲面積,多方組織貨源,價格優惠兩到三成。據統計,經過一天的奮戰,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包括代運營店鋪),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升約30%。
“今年公司‘雙十一’銷售額約570萬元,比去年增加約10倍。”廣東凹凸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志強介紹,公司從8月份就開始加快增加店鋪、產品及人才的步伐,同時擴大倉儲面積,倉庫由原來400平方米擴大到1200多平方米。
線下實體店消費“雙十一”優惠大
線上消費活躍,線下實體店也沒閑著,使出渾身解數招攬顧客,乘著這股購物熱潮分一杯羹。消費者盡情“買買買”,實體消費熱潮涌動。
記者在市區佳兆業購物廣場看到,商場內多家商店推出的優惠五花八門,有的鞋店推出“部分商品6折”優惠;有的服飾店推出“內衣、內褲、背心、T恤系列5折”,正價商品5件8.5折優惠力度;有的則推出“秋冬新品5折(特價款除外)”等。
一鞋店售貨員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是店里第二年開始“雙十一”促銷活動,從11月9日開始促銷,優惠活動延續到14日。“優惠力度比去年還大,實行線上線下同價模式。”陳女士說,今年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至少增長30%。
不僅服飾、鞋包有促銷,連餐飲類也推出了不小的折扣優惠,“雙十一購買全牛拼盤+1.1元送南澳紫菜或酸菜一份”;“雙十一上口碑,全場5折起”等。
線下購物更有體驗感,不少市民放棄網購轉戰實體店淘貨。市民林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她原本打算趁著“雙十一”打折在網上購物,但考慮到網上產品看不到實物,質量參差不齊,最后她決定到實體店看一下。來到商場她發現,不少商家推出的優惠力度不小,有的甚至和網上同價。最后經過挑選,她購買上千元的衣物。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