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政府網站獲悉,市農業農村局近日印發《惠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現代農業產業園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明確經批準建設的惠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采用先建后補方式,評價合格并經審定后,市級財政給予每個產業園2000萬元建后資金補助。
與此同時,《惠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績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同步公開,提出將充分發揮產業園財政補助資金的引導作用,規范產業園運作,確保績效目標實現,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對象
經市政府批準市農業農村局公布的產業園
根據《規定》,惠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指經市政府批準,市農業農村局公布的產業園。財政補助資金是指市級財政下達給產業園建設實施主體的建后補助資金。當地統籌資金(包含整合在產業園范圍內使用的所有涉農財政資金)和企業自籌資金不屬于本規定管理范圍。產業園所在縣(區)政府為產業園建設責任主體。產業園建設項目承擔單位(企業)為產業園建設實施主體。
“產業園按批復后的建設任務清單完成建設后,由縣(區)農業部門按照《辦法》,對產業園建設情況進行初評,初評合格后經所在縣(區)政府審核上報市農業農村局。”《規定》介紹,市農業農村局將會同市財政局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組成評價組對產業園建設情況進行績效評價,經評價合格的產業園名單報市政府審定后,市級財政給予每個產業園2000萬元建后資金補助。
《規定》對產業園建設內容進行明確,包括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質量興農的示范核心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鄉村振興的樣板區等。
現狀
園區農民掙租金掙分紅掙薪金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我市省級產業園建設全面展開。惠陽區蔬菜產業園、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項目總投資近6.2億元。據初步統計,去年3個省級產業園建設實施主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直接帶動5689戶農戶發展主導產業生產經營,輻射帶動農戶預計達到3.2萬戶,園區農民掙租金、掙分紅、掙薪金,持續增加收入。
據悉,作為農業大市,惠州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切實按照省“一年全面啟動、兩年初見成效、三年較成體系”的部署要求,積極謀劃、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產業園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今年,2個省級產業園——博羅縣南藥產業園和惠東縣蔬菜產業園前期工作基本就緒,部分項目已動工建設。
同時,去年市政府批準建設2個市級產業園(惠東縣雞肉蛋品產業園、博羅縣龜產業園)以及今年計劃的2~3個市級產業園正在推進。目前,我市基本實現了一縣(區)一省級產業園的布局目標,形成省、市級產業園梯次推進的格局,建設成效逐漸顯現。
績效
運用科學合理方法進行客觀公正評價
值得關注的是,同步公開的《辦法》表示將根據產業園建設目標和管理要求,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和方法,對實施主體的產業園建設情況、資金使用進度、目標實現程度、產業園運營管理,以及對責任主體落實園長負責制、配套資金、項目用地、管理人員、編制產業園建設規劃情況等進行客觀、公正的績效評價。
據介紹,績效評價指標包括產業園工作機制、制度保障、運營管理、帶動效應、量化指標等內容。績效評價結果將作為評價產業園建設工作的重要依據,市評價組對產業園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評價,達到合格等次的產業園,經市政府審定后,市財政將給予建后資金補助;評價不合格的產業園應進行限期整改再行評價,經整改再行評價后不合格的產業園,不給予市級財政資金補助。
此外,《規定》要求,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各實施主體自行承擔資金使用管理的相關責任。資金使用范圍具體包括農業設施、土地流轉、產業融合、科技研發與信息支撐、農業品牌、貸款貼息等方面;并嚴禁實施主體將產業園批準建設前已有的設施、設備等當作產業園完成的建設任務,以舊頂新,套取市級財政補助資金。如有違反,經調查核實并報市政府審核同意,將取消該產業園建設市級財政補助資格,并追回套取的財政資金,在全市范圍內通報。對被取消產業園建設補助資格的實施主體,3年內不準承擔實施農業項目。
(記者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