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萬億工業大市”之后,惠州對先進制造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規劃。日前,《惠州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園區功能較完善、企業梯度較合理、產業集群競爭力較強、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見到成效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展望2035年,先進制造業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一流的制造業強市。
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
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穩步壯大、創新能級不斷提高、企業梯隊結構日趨優化……“十三五”期間,惠州堅定“工業強市”不動搖,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機制,謀劃建設“3+7”工業園區,推動優質資源向重點項目、產業園區集聚,持續鞏固提升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地位,為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惠州2021年工業總產值破萬億元,成為廣深佛莞之后廣東又一個“萬億工業大市”,挺起新型工業強市脊梁。
“十四五”時期是惠州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戰略機遇期,是惠州實施深度工業化戰略、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的關鍵五年。
《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園區功能較完善、企業梯度較合理、產業集群競爭力較強、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見到成效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達5000億元,初步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電子信息及相關產業產值達8000億元,強化與廣深佛莞協同,做強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帶,聯動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
《規劃》進一步提出一系列細分指標,以期規模質量實現新突破、創新能級邁上新高度、數字化轉型取得新成效、集群發展呈現新格局。到2025年,先進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質量顯著提高。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6.5%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65%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45%以上。到2025年,打造綠色石化、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超高清視頻、大數據和軟件服務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6個產值超千億的重點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工業企業30家。
構建“一軸三帶”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空間格局
結合惠州市產業空間分布特點及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需要,《規劃》提出依托“豐”字交通體系、“3+7”工業園區及重點產業園區進行空間布局,按照“軸向拓展、帶狀聯動、園區支撐、集聚發展”布局原則,構建“一軸三帶”的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空間格局。
“一軸”是指陸海聯動先進制造業發展軸。依托“豐”字交通南北軸線(1號公路),由南向北依次串聯惠州灣產業新城、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金山新城、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規劃建設惠州電子元器件產業園,構建陸海聯動、相互協作、相互支撐的功能布局,打造區域性陸海聯動先進制造業發展軸。重點布局電子信息、新材料、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
“三帶”是指臨東江高端智造發展帶、中部軸線先進制造業發展帶、惠深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帶。臨東江高端智造發展帶重點布局智能裝備、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中部軸線先進制造業發展帶重點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超高清視頻、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制藥、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惠深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帶重點布局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制造、智能制造、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生命健康等產業,以東西交通軸線為依托,西向對接深圳、香港,積極主動融入“深圳都市圈”,推動深圳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成果在惠州轉移轉化;東向對接深汕特別合作區。
打造“2+1”先進制造業集群
根據《規劃》,惠州將堅定集群化發展戰略,進一步鍛長板、補短板,推動產業資源集聚,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優勢。圍繞“2+1”現代產業集群,重點建設綠色石化、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超高清視頻、大數據和軟件信息服務業、先進裝備制造、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等9大細分產業。
“2+1”現代產業集群中的“2”包括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1”指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當前,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全面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起步區建設熱火朝天,TCL半導體顯示產業鏈百億投資啟動……值得關注的是,《規劃》首次在“2+1”現代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重點建設綠色石化、新材料等9大細分產業。
以新材料產業為例,《規劃》提出依托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化工新材料)、大亞灣開發區(合成材料)、仲愷高新區(電子材料和新能源電池材料)、博羅正威新材料制造產業園(銅材料),大力發展需求旺盛的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材料、鋰電池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綠色建筑材料等產業,打造成為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700億元。
實施融深融灣等七大專項行動
“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接下來的行動是關鍵。《規劃》提出實施融深融灣、園區建設、項目攻堅、優企培育、科技創新、數智賦能、低碳轉型等七大專項行動,明確16項重點工作。
如在園區建設行動中,《規劃》提出,加快園區軟硬件建設,完善提升園區功能。謀劃建設一批“兩新一重”項目,加快規劃建設千億級工業園區道路、電力、燃氣、供水等基礎設施,完善醫療衛生、教育等配套服務設施。“十四五”期間,“3+7”工業園區年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低于150億元。圍繞園區企業共性制造需求,布局一批智能工廠、共享制造平臺等共享型基礎設施,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產設備。支持工業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建設檢驗檢測中心、研發創新中心等技術服務平臺、融資服務平臺和人才交流培訓平臺,推動工業園區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一門式一網式”服務。做實“十四五”重大項目庫,為全市先進制造業積蓄新動能。
(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何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