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解讀
一、編制背景
全民健身是國家戰(zhàn)略,關系全民健康,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建成體育強國”明確寫進了2035年遠景目標。《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jù)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qū)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為貫徹國家和省制定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謀劃推動“十四五”期間我市全民健身事業(yè)實現(xiàn)更高質量發(fā)展,近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印發(fā)《惠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劃》)。
二、主要內容
《實施計劃》結合我市實際,在主動對接國家、省政策的同時,重點解決短板問題,提出了具體舉措和工作重點任務。共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3個部分14個方面。
(一)“總體要求”部分明確了我市新周期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提出到2025年,我市全民健身發(fā)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向自然村延伸,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以上;新建或改建5個體育公園,人均足球場地每萬人達到0.9塊以上;各縣(區(qū))完成健身步道200公里,基本實現(xiàn)城市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達到全市總人口的46%,市民體質達標率不低于94%,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于3.4名。
(二)圍繞發(fā)展目標,《實施計劃》提出7大主要任務,一是構建更加便民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wǎng)絡;二是擦亮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三是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四是優(yōu)化和壯大更具活力的體育社會組織;五是推進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設;六是加強新時代青少年體育工作;七是培育體育健身休閑產業(yè)。
(三)為確保“十四五”期間我市全民健身目標達成,通過5項保障措施為《實施計劃》保駕護航。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加強人才建設;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四是加強宣傳交流;五是強化檢查評估。
三、主要亮點
一是構建更加便民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wǎng)絡。進一步完善各級全民健身廣場、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推進足球場、社區(qū)體育公園、多功能運動場、健身步道等建設。落實社區(qū)健身設施配套要求。新建居住小區(qū)按照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健身設施,新建居住社區(qū)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區(qū)建設標準(試行)》建設一個面積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運動場,配置5人制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門球等球類場地。
二是推進體育設施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圍繞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結合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工作。按照廣東省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標準,進一步完善鄉(xiāng)村公共體育設施的設置與配備,推動健身設施向自然村延伸。因地制宜增加健身設施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公園、進單位、進學校。
三是推動體育設施全面開放共享。加大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力度,力爭“十四五”期間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全面開放。將全市中小學體育場館設施納入惠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實現(xiàn)學校場地“一場多用、共建共享”。同時鼓勵、支持更多的社會力量投資參與建設體育場地設施,通過發(fā)放體育消費券等方式,鼓勵他們在相對空閑時間或固定時段,免費、低收費開放給群眾使用。
四是持續(xù)打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整合現(xiàn)有賽事活動資源,打造龍舟、馬拉松、象棋、輪滑、迎春長跑、全民健身運動會等品牌賽事。以“一縣(區(qū))一品牌”為抓手,鼓勵各縣(區(qū))打造具有區(qū)域特色、行業(yè)特點、影響力大、可持續(xù)的品牌賽事。
五是打造大灣區(qū)戶外運動基地。充分利用惠州優(yōu)質自然資源,進一步塑造臨山、沿江、環(huán)湖、濱海戶外運動休閑帶。打造紅花湖徒步騎行運動基地、激流坑路跑和水上運動基地、金山湖健身徒步運動基地、羅浮山登高露營運動基地、南昆山休閑運動基地、惠州灣濱海運動基地等戶外運動基地。
六是加強新時代青少年體育工作。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青少年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幫助青少年掌握1項以上運動技能。探索適合惠州特點的體教融合模式,逐步建立全市統(tǒng)一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