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關關員在轄區鋰電池生產企業進行現場查檢。記者劉煒煒 通訊員張仕榮 攝
2023年,惠州海關在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提升企業獲得感等方面主動作為、持續發力,為惠州市2023年外貿實現超預期增長貢獻積極力量。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惠州市累計進出口340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規模穩居全省第五、創6年來新高,增速居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一。其中,出口2035.4億元,下降0.4%;進口1374億元,增長31.2%,進口規模為9年來新高,增速創19年來新高。
看特點
外商投資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
具體來看,2023年惠州市進出口主要呈現五方面特點:
一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微增,保稅物流進出口顯著增長。2023年,惠州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561.1億元,增長1.6%,占同期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5.8%;保稅物流進出口525.8億元,增長2.1倍,占15.4%,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
二是外商投資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民營企業進出口明顯增長。2023年,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834.3億元,占53.8%;民營企業進出口1384.9億元,增長49.3%,占比上升10.6個百分點至40.6%。
三是主要貿易伙伴相對穩定,新興國家市場增長。2023年,惠州前五大貿易市場依次為東盟、中國臺灣地區、美國、中國香港地區、歐盟,合計進出口2072.2億元,占全市外貿總額的60.8%。對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巴西、印度、俄羅斯進出口分別增長43.2%、22.5%、65.3%、55%、1.2倍,合計凈增106.3億元。
四是機電出口實現正增長。2023年,惠州市出口機電產品1514億元,增長0.6%,占同期惠州市出口總值的74.4%。其中,家用電器、電子元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分別出口290億元、249.7億元、146.2億元,分別增長18.4%、1.9%、16.7%。
五是機電、成品油進口大幅增長。2023年,惠州市進口機電產品958.4億元,增長44.7%,占同期惠州市進口總值的69.8%;其中,集成電路進口662.8億元,增長65.9%,拉動進口25.2個百分點。同期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平板顯示模組分別進口47.3億元、23.7億元,分別增長25.7%、24.4%。同期,進口原油162.6億元、成品油64億元,分別增長0.5%、9.7倍。
促改革
優化效率統籌監管服務
在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將一批價值超3000萬元的鋰電池搬運至出貨臺,該批鋰電池將在辦結海關監管手續后踏上前往歐洲的旅途。據惠州海關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惠州鋰電池出口106.8億元,增長9.3%,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上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良好的發展趨勢離不開海關部門的優質監管。以億緯鋰能為例,2023年惠州海關針對性推出出口鋰電池儲能產品“檢查驗證+合格保證”改革,并同步推廣出口檢驗檢疫證書“云簽發”,實施順勢監管、合并作業,幫助該公司將庫存周轉率提高75%以上,實際交貨周期整體縮短5至7天。
這是過去一年來,惠州海關精心謀劃、扎實推動各項改革在關區落地,持續釋放海關政策紅利的一個縮影。
2023年,我市成功辦理全國首票數字人民幣退稅及關稅繳納業務,與人民銀行聯合推進“數字人民幣+TIPS海關實時扣稅”融合,實現“一站式”海關稅款申報和繳納。同時,持續推廣“檢查驗證+合格保證”查檢模式,覆蓋全市鋰電池出口額的90%,轄區39家試點企業平均縮短檢驗時長80%,助惠州鋰電儲能產品暢銷海外。
抓協調
著力助企解疑優化營商環境
2023年上半年,惠州海關順利完成順豐英運(惠州)公用型保稅倉庫的驗收及注冊登記工作。該倉庫是小米集團全球央倉的第一期項目,建成后將有利于企業降低資金占用,切實提高企業在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在惠州海關助力下,該保稅倉順利建成運營,自2023年3月開倉以來,項目進出口突破270億元,拉動全市外貿增長8.8個百分點。
這是過去一年來,惠州海關圍繞惠州“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發展戰略,抓實抓細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2023年,惠州海關制定實施了優化營商環境15條、幫扶中小微企業10條措施,聯合市商務局、各縣區、工商聯及報關行業協會開展AEO認證、ERP智能化聯網監管、主動披露等政策宣講會11場,惠及企業超1000家次。
與仲愷高新區建立服務進出口貿易聯席會制度,推動企業注冊備案、原產地證書打印、海關業務咨詢等進駐仲愷高新區“服務外貿專窗”,縮短服務群眾、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同時,著力協調解決各類進出口疑難問題,為轄區企業紓困解難。
蓄勢能
多措并舉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產自惠州羅浮山腳、由鮮灃漁業養殖的一條條5斤多重的鯇魚、4斤多重的鳙魚,8小時左右就可以出現在香港水產品市場的攤檔上;一批總重500千克的海川現代牧業生牛乳在龍門生產后,次日就可抵達中國澳門銷售,搶“鮮”上市……過去一年,惠州海關聚焦“百千萬工程”建設,以重點項目為引領,精心開展出口農產品體系建設幫扶指導,推動惠州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惠州海關與博羅縣政府簽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國家級供港食品檢測重點實驗室于當年11月進駐基地揭牌并開展業務,年內新增擴展蔬菜、水果、動物源性食品等232個項目參數,檢驗檢測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成立專家對口幫扶小組,指導本地農產品企業完善產地建設維護、品種選育、水質監測、病害防治等,推動“企業自控,行業自律,海關監管”的出口農產品監管體系,采取非必要資料“容缺后補”“隨到隨辦、預約通關”等便利服務,全方位保障企業通關“零延時”。全年轄區出口供港澳活豬2.9萬頭、供港澳冰鮮禽肉2.2萬噸,出口水果1.2萬噸。
記者劉煒煒 通訊員李志駿 黃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