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于市區濱江公園的犬寵樂園。
下:犬只出戶應受到約束、管理。
“我的小狗今年14歲,相當于人類100歲,為它申領身份證,作為它的生日禮物。”今年10月1日,在我市養犬管理服務系統平臺上線當天,市民申女士按照指引,為小狗多多拍了照片,上傳了疫苗證明和居住場所證件,等待審批通過領取犬牌。
10月1日,《惠州市養犬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文明養犬成為惠州寵物圈的熱門話題。最近,惠州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隨著《條例》施行和管理系統上線,市民文明養犬的意識不斷提高,針對流浪犬的收容管理工作也在推進之中。但是,遛狗不牽繩、犬只隨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現象依然存在,如何進一步完善養犬管理體制機制,共同塑造文明養犬的城市生態?
實地走訪
開放式公園設置“依法文明養犬”提示牌
《條例》規定,重點管理區內犬只出戶應當由成年人攜帶。重點管理區內攜帶犬只出戶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使用兩米以內的犬繩牽領或者裝入犬籠;為犬只佩戴嘴套或者口嚼;攜帶智能犬牌;即時清除犬只糞便等排泄物等。
記者實地走訪看到,市區東江沙公園、濱江公園等開放式公園未禁止攜帶寵物,但主要出入口設置了“遵守社會公德 依法文明養犬”的提示牌。夜幕降臨,一些市民帶著寵物狗來到東江沙公園玩耍,幾只小狗沒有系犬繩,在草地上盡情“撒歡兒”,有的小狗隨地大小便,主人也沒有及時清理。看到有陌生人靠近時,主人才會叫幾聲狗的名字,以防嚇到或傷到他人。
“讓狗在公園隨意奔跑、大小便的行為真是不文明!”在東江沙公園一處草地上,市民張倩正帶著小孩玩耍。她認為,養犬一定要有責任心,照顧好、管理好寵物狗,不要影響其他人。記者在我市江北、橋東等多個小區走訪時,也看到部分市民存在遛狗不牽繩等不文明行為。
針對遛狗不牽繩等不文明行為,《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勸阻或者通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網絡政務服務平臺和養犬管理服務系統等途徑報告或者投訴。相關部門應當依法處理報告或者投訴,并將處理情況及時告知報告人、投訴人。
寵物狗傷人如何處置?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如果發生犬只傷人事件,市民可以撥打110報警,同時撥打120聯系救護車,養犬人要及時將傷者送醫救治并墊付醫藥費。養犬人未采取安全措施且造成犬只傷人的,公安部門將對養犬人罰款五百元至一千元,且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養犬人或犬只管理人未立即將被傷害人送至醫療機構診治或者未先行墊付醫療費用的,公安部門將責令改正,且可以對養犬人或犬只管理人罰款五百元至一千元。
管理情況
養犬管理服務系統上線,首批犬牌已交付
犬只登記是養犬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基礎性工作。
10月1日,由市城管執法局建設的養犬管理服務系統在“惠民城管通”微信小程序上線試運行。全市60家養犬登記辦理點(第一批)也正式向社會公布,其中,惠城8家、惠陽5家、惠東5家、博羅18家、龍門4家、大亞灣10家、仲愷10家。
“可以為小狗登記上牌了!”“請問為小狗登記上牌需要什么資料?”“資料填好了,坐等犬牌發放!”管理系統上線后,在寵物店、養寵群,關于犬只登記上牌的話題不斷,養寵人紛紛為愛犬登記申領犬牌。
10月23日下午,市民呂女士來到小樂寵物醫院,希望為愛犬登記上牌。工作人員告訴呂女士,目前僅支持線上辦理,并提醒她要上傳養犬人的身份證、固定住所證明、狂犬病疫苗證明等。
線下宣傳與線上登記同步開展。為摸排犬只底數,大亞灣各轄區的執法人員深入各村(社區)、物業小區,開展養犬摸排并宣傳犬只登記工作,目前已摸排犬只約1500只。全區設立了10家便民服務網點,共收到156位犬主的養犬登記申請,已辦理登記犬只86只。
“龍門縣有4家寵物診療機構和寵物店,已全部納入養犬登記辦理點。”龍門縣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龍門一方面上門培訓辦理點工作人員,另一方面建立微信溝通群,與辦理點共同做好養犬宣傳、登記工作。截至10月16日,累計登記犬只109只。
記者從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第一批犬牌已于10月下旬交付,由各縣(區)城管執法部門分發至登記辦理點。
購買服務或建設專門收容場所收容流浪狗
除了文明養犬,管好流浪狗也很重要。
《條例》規定,各縣(區)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應當會同農業農村部門,通過投資建設或者購買服務等方式設置犬只收容場所。犬只收容場所負責接收和處理流浪、遺棄、沒收的犬只,建立犬只接收檔案。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尚無犬只收容場所,各縣(區)將通過兩類模式對流浪犬只進行管理,一是借助現有的寵物經營機構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流浪犬只進行管理,二是建設專門的犬只收容場所。
據悉,惠陽區擬通過購買犬只收容服務,以保障流浪犬收容、執法扣押、沒收等犬只收容工作順利開展;仲愷高新區計劃在養犬重點管理區所在街道(陳江、惠環)分別設置犬只收容場所;惠城區已與一家關愛寵物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由該公司建設流浪犬只收容場所,公益救助、收容城區范圍內的流浪犬只;惠東縣擬選擇遠離居民區的廢棄廠房進行改造,建設收容場所,面積約2000平方米。
相比普通寵物犬,烈性犬的危險性更高。對此,《條例》規定,重點管理區內禁止飼養烈性犬。一般管理區內,烈性犬應當圈養或者拴養,因免疫、診療等原因確需攜帶外出的,應當裝入犬籠。違反規定在重點管理區飼養烈性犬的,由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并沒收犬只。
日前,各縣(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劃定了養犬重點管理區范圍。市城管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也公布了惠州市烈性犬名錄,共涵蓋西藏獒犬、比特斗牛梗犬及阿根廷杜高犬等40個犬種。
存在問題
犬只登記率低,審核通過率不高
盡管出臺了《條例》,各項管理措施也在逐步完善,但從“有人管”到“科學管”“精準管”,還要在細節上下功夫。
據統計,截至10月30日,我市養犬管理服務系統共收到養犬登記申請1955宗,縣(區)審核通過681宗,審核不通過需補充材料924宗,待審核521宗。相關部門負責人分析,我市犬只登記率低,除了犬主缺乏養犬登記意識外,對養犬管理條例宣傳不到位、市民知曉率低也是重要原因。
“養寵物犬也要上牌?去哪里上?”家住市區麥地的張先生近日從朋友處獲得一只泰迪犬,但他對于我市出臺相關養犬管理條例,且要給狗狗“上身份證”一事卻一無所知。“我所在的社區沒有對養犬管理的相關規定做宣傳,感覺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家住市區橋東的黃阿姨養了兩只寵物犬,對于要給狗狗上牌登記,她也表示“不知道”。“如果有工作人員來小區或附近公園統一辦理就好了,我們才知道要怎么弄。”黃阿姨認為,相關部門可以在遛狗較為集中的小區或公園等場所,臨時擺攤協助上牌登記,一方面方便市民咨詢,另一方面也加強對犬只登記的宣傳。
不僅犬只登記率低,審核通過率也不高。“犬主在初始登記上傳的犬只信息不齊,如缺少接種疫苗信息、常住地址不明確等,導致審核通過率較低。”一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目前我市養犬管理基礎建設還不完善。如惠東縣犬只收容處置工作雖已啟動,有關建設工作正有序推進,但建設資金尚未落實,收容場所建設還未完成,導致目前該縣不具備流浪犬只的收容場所。
專業犬患處置隊伍缺失也是犬只管理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捕捉1只犬至少需要2~3人配合,人員未經培訓,無法保證100%的捕捉率,惡劣天氣下也無法捕捉,夜間發現犬只較困難,捕犬危險性較高,易發生犬只傷人事件。”大亞灣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區域流浪犬只抓捕人員不足,犬只收管救助人員也缺乏專業裝備和必要的技能培訓,上述因素疊加,導致犬患處置工作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等問題。
提升服務
通過有溫度的舉措給養狗人士更多空間
“凡是不文明養狗的都要重罰”“遛狗不拴繩的,直接沒收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既要文明養狗,也要給狗一條生路”……
針鋒相對的意見背后,隱藏的是民眾對養犬的態度,究竟是從寬還是從嚴?惠州在出臺《條例》的同時,堅持服務和管理并進,希望通過更有溫度的舉措,給予養狗人士更多的空間。如引導商場出臺相關規定讓養寵人士和寵物一同入內、在有條件的公園等地適當開辟專門的寵物活動區域等。
記者走訪發現,我市不少商場允許攜帶犬只入內,但同時對犬只類型、大小及攜帶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隆生金山湖中心入口處,張貼著攜帶寵物須知:寵物可以進入商場(烈性犬除外),要求嚴格遵循“不落地”的基本原則,寵物主人需使用手推車、提籠、背包等裝備或自行抱起寵物;寵物進入商場需佩戴牽引繩,大型犬肩高大于35厘米需佩戴嘴套。同時,要注意維護公共秩序,做好寵物活動管理,避免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否則后果需要自行承擔。
華貿天地則致力于打造寵物友好商場,在出入口設定寵物友好公約,打造人寵雙向奔赴的美好華貿。內容包括可攜帶20千克以下肩高40厘米以下的寵物進入,室內需抱起寵物或使用寵物推車;室外要牽好寵物,中大型犬需戴上嘴套,烈性犬、危險犬等依據相關規定應拴養或圈養的寵物,嚴禁進入商場范圍,并請認清“寵物友好商戶”標識入內,及時清理寵物糞便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個人養犬行為也應該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市民張女士養了兩只邊牧,目前已經在網上申請養犬登記,并為愛犬申請了智能犬牌。“希望大家能夠遵守相關規定,及時為愛犬接種疫苗和登記,爭做文明養犬好市民。”
在市區濱江公園北廣場,設置了一處面積約200平方米的犬寵樂園,四周用鐵網圍蔽,供犬只不拴繩自由活動,滿足犬只飼養者希望寵物交流、玩耍的客觀需求,圍欄上還張貼了國家關于養犬管理相關規定、關于公園遛狗以及寵物空間的管理規定。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樂園大門沒有上鎖,也沒有專人看管,遛狗者可以隨時使用。“公園建的這個犬寵樂園很好,平時會有不少人將狗牽到里面。”牽著愛犬前來散步的市民張女士認為,如果有心養犬,更要增強文明養犬的意識,對自己的寵物進行約束和管理。“只有文明養犬,才能皆大歡喜。”
開展“六進”宣傳活動進行摸底排查和登記動員
養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體現的是一座城市社會治理的溫度和精度。
日前,惠州市養犬管理工作推進會召開,對下一步如何完善養犬登記流程、推進犬只收容場所的設置和監督管理、組織宣傳教育、執法培訓等作出部署。
在提高犬只登記率方面,惠州將積極開展養犬管理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公共場所等“六進”宣傳活動,對重點管理區內的住宅小區進行摸排統計、入戶走訪,宣傳推廣“惠民城管通”小程序自助登記,動員養犬人依法辦理養犬登記。同時,加強對審核人員、執法人員以及登記辦理點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
如何提高群眾和社會組織參與度也是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
惠城區要求各職能部門結合職責要求開展不同內容的養犬管理宣傳,及時總結推廣依法、文明養犬的正面典型,曝光反面事例,達到“宣傳一個,延伸一家,影響一片”的效果。
惠陽區則有意加強社會合作,與動物保護組織、志愿者團體、動物診所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犬只登記工作,開展流浪犬只救助與領養活動,加大領養宣傳力度,提升公眾領養意識。在區域內中小學校、社區組織開展主題課堂,科普文明養犬意識。
“大多數養犬違法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上班前和下班后,因此,我們將轉換思維,充分發揮社區和群眾的監督力量,暢通舉報渠道,鼓勵群眾曝光不文明養犬行為,自覺參與犬類監督管理。”博羅縣有關負責人說道。
接下來,相關部門將加大執法力度,用法治“繩索”將狗“拴好”。如開展專項巡查整治工作,重點針對在重點管理區內發現的無證養犬、飼養烈性犬等違規行為,以及在犬只活動密集場所、廣場周邊等區域發現的遛犬不牽繩、不按規定遛犬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整治,規范非法養犬行為。
耐心勸導教育,依法查處屢教不改者
日前,市城管執法局組織開展《條例》普法專題講座,提升全市城管執法人員對《條例》的認識,為各級城管執法人員規范養犬管理、執法行為打下基礎。
為保證執法過程文明、規范,市城管執法局將編制與《條例》配套的執法規范,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同時,對于犬只出戶不規范、違規養犬的,主張先進行勸導教育,對屢教不改者依法查處。
“視管理制度建立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及養犬登記覆蓋率,組織開展集中摸排整治,對犬主的養犬登記率、公共場所的犬只管理制度進行重點檢查,同時巡查打擊違規養犬、養犬不規范的違法行為。”市城管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道,收容犬只時,以犬主主動配合為主,輔以執法人員遞進的執行方式,做到規范文明執法。同時,督導各地推進收容中心建設,積極探索暫扣犬只的執法措施,警示犬主主動改正違法行為。
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條例》實施后,針對飼養犬只產生的社會生活噪聲,經居委會、村委會、物業勸阻、調解和處理未能制止,持續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問題,市民、居委會、村委會及物業等可以撥打110報警,公安部門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進行處理,對養犬人進行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對養犬人罰款二百元至五百元。
記者手記
創新手段促進文明養犬
《條例》的出臺,實現了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加強執法剛性方面,發揮懲戒警示作用,為養犬拴牢法治之“繩”。
執法不等于“只罰”。在加強養犬管理的同時,必須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等多種手段,進一步增強養狗人的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同時創新手段,如將嚴重養犬違法行為納入失信記錄管理等,讓更多人對法規產生敬畏之心,促進養犬人遵紀守法、文明養犬。
我們必須意識到,人和狗不是對立關系,包容的城市環境才會更有吸引力。在這一方面,一些走在前列的城市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如廣州、深圳推出了寵物友好巴士,主人可以為寵物預訂座位,一同出行;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寵物候機廳;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推出的高鐵寵物運輸調查問卷引發了公眾討論和行業關注;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強化寵物友好型城市建設,深挖消費潛力……
我們期待,惠州成為一座人與動物更加和諧相處的城市。
記者譚琳 龔妍 劉豪偉 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