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城鄉建設管理科工作人員跟進工程建設項目。記者李松權 攝
日前,2025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通報了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名單,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建設管理科上榜表現突出集體名單。榮譽的背后,是惠州“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取得的亮眼成績,以及該科室勇于擔當、巧妙盤活各鄉鎮(街道)發展資源激活城鄉建設“一盤棋”的精彩作為。
強化三級聯動凝聚城鎮建設合力
“惠州鄉鎮不僅山美水美,生活也很美!”這幾年,到惠州鄉鎮工作、觀光旅游、探訪親友的人們紛紛感慨。
近年來,惠州“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下沉發力,鄉鎮(街道)各項建設開花結果,“顏值”更靚麗,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位于博羅縣園洲鎮的東江糧倉,1958年落成,曾是集糧食儲備、人民公社、鄉鎮企業于一體的園洲地標建筑,2000年退出歷史舞臺后一度荒廢閑置。
2022年,在“百千萬工程”建設有序推進之際,園洲鎮采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方式啟動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建成“工業記憶館”“滿庭芳工藝美術收藏館”“娜掌柜非遺手禮館”及“中國8大美院青年藝術家藝術倉”等融文化、商業、旅游于一體的生活美學街區。
從“物質糧倉”轉型為“精神糧倉”,小角度展現著惠州發展資源的精彩盤活,是“百千萬工程”在惠州的精彩縮影,體現著惠州城鄉建設的新思路、新內涵、新局面。
“根據鄉鎮(街道)的區位條件、主導產業、資源稟賦及綜合發展水平,進行科學分類,引導各鄉鎮(街道)走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建設管理科科長肖淑芳介紹,為挖掘各鄉鎮(街道)的發展潛力,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城鎮建設專班將全市71個鄉鎮(街道)歸類劃分為22個城區鎮、9個中心鎮、22個專業鎮(其中12個工業類專業鎮、10個農業類專業鎮)、15個特色鎮和3個普通鎮,根據各自特點強化資源整合,實現差異化、品質化、特色化發展。
記者了解到,該科室積極推動資源整合,構建市、縣(區)、鎮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以及“橫向協同、縱向聯動”工作體系,搭建起全方位的強基平臺,打造培訓、現場會、專家指導等多維度互動提升空間,為“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聚合力、提效能、強素質提供有力支撐。
28個案例入選《廣東省美麗圩鎮建設案例集》
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就要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順暢流動,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極,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惠州錨定“產業興旺、發展有序、舒適宜居、功能完善、生活便捷、治理高效”工作目標,推動建設項目落地。市住建局城鄉建設管理科積極組織編制典型鎮建設規劃,從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三個關鍵環節入手,推動各鄉鎮“一盤棋”謀劃、高起點規劃,科學確定發展定位、發展策略和建設布局,統籌鄉鎮各項建設,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據了解,我市首批、第二批典型鎮培育成效顯著,首批5個培育典型鎮經省考核均達到90分以上、獲得“優秀”等次;第二批19個典型鎮全部通過省級典型鎮認定并在珠三角區域排名靠前。馬安鎮、新圩鎮、白盆珠鎮、園洲鎮、永漢鎮、潼湖鎮等16個鎮的28個案例入選《廣東省美麗圩鎮建設案例集》;永漢鎮“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圩鎮建設”、馬安鎮“‘建管用’并舉激活‘鎮能量’”等2個案例入選《廣東省美麗圩鎮建設運營案例集》。我市提交的19份第二批典型鎮建設規劃,共有10份獲得“優秀”等次(占全省11%),其他均獲得“良好”等次。
在鞏固提升各項建設成果同時,今年我市將按照所有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全覆蓋以及銜接鄉鎮分類調整原則,將全市24個鄉鎮(含3個普通鎮)全部納入第三批典型鎮培育名單,實現除龍門縣龍田鎮(無圩鎮)外其他鄉鎮全覆蓋開展典型鎮培育。
今年該科室將指導惠城區蘆洲鎮、惠東縣寶口鎮、博羅縣觀音閣鎮結合實際謀劃做好鄉鎮分類調整工作。推動第三批典型鎮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開展“七個一”選址。指導三棟鎮、新圩鎮、白花鎮、石灣鎮、永漢鎮等5個試點中心鎮按《廣東省中心鎮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指引(試行)》要求建設,推動試點中心鎮實現由城鎮形態向城市形態轉變。
記者凌保康 通訊員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