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公示2024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惠州市惠東縣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脫穎而出,成功入選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名單。

2024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
惠東考洲洋是廣東首個初步建成的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位于惠州市惠東縣稔平半島,水域面積約28.6平方公里,歷史上曾是粵東海域紅樹林的主要分布區。受圍海造田、圍塘養殖等影響,考洲洋紅樹林生境破碎、面積銳減,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難以有效發揮。

考洲洋紅樹林現狀
保治結合、兼顧發展、先試先行……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累計投入近3億元,先后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項目12個,清理海域面積約20平方公里,恢復自然海域約12平方公里,選用本地樹種營造紅樹林近9000畝、修復約2000畝,形成了萬畝連片的紅樹林自然景觀,其中好招樓和鹽洲島片區的紅樹林于2023年納入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考洲洋重點海灣整治項目(左:項目實施前,右:項目實施后)
隨著紅樹林的恢復,蝦蟹嬉戲、魚躍捕食、鷺鳥起舞已漸成常態。據調查,目前惠東紅樹林區有紅樹植物15種,監測到鳥類有140多種,其中9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外,周邊漁民依托紅樹林發展起生態旅游業,成功轉型為向導和船夫,帶領游客體驗紅樹林的獨特魅力。漁民們在切實享受到生態環境改善的益處后,也自發參與到紅樹林保護工作中,真正實現共治共享。

考洲洋紅樹林濕地百鳥齊飛
我市自2019年起新營造2052畝紅樹林,獲得1026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用于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使紅樹林變身“金樹林”。今年7月,我市成功開啟全國碳匯開發權交易先河,獲得超400萬元資金,預計10年內可固定約4.3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不僅推動了紅樹林生態價值的實現,也為全國提供了示范借鑒的典型。

惠州市首筆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成功簽約
此次入選“2024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是我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又一個里程碑。通過示范區的建設,打造了一個“紅樹林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旅游+濕地文化教育”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紅樹林生態園,切實提升生活環境質量,帶動地區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紅樹林+生態旅游”、紅樹林+碳匯經濟”等新產業模式的探索也為全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供鮮明典范。
下來,市自然資源局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筑牢濱海區域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打造考洲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以實際行動擦亮惠州市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金字招牌”。